由于卫辉市上乐村镇小河口村的村民已基本转移完毕,再加上台风“烟花”即将登陆安徽,当地应急管理部门也给出了返回待命的指令,7月27日上午10点左右,王建林带领这次出征新乡市的全体救援队队员从卫辉市回撤。
王建林是安徽省宿州市锋锐应急救援队(下称“锋锐救援队”)队长。这支于2019年在宿州市成立的应急救援队,在7月20日郑州市暴发特大暴雨后,火速组织第一梯队赶往现场开展救援。
7月24日返回宿州市不足半天,锋锐救援队在听到新乡市也发生严重洪灾,又立即派出了由15人组成的第二梯队,还有三辆车、三台马达、三个冲锋舟,以及其它救援装备,这次由王建林领队。
在小河口村的两天救援,让王建林的印象格外深刻,这是卫辉市首次使用直升机救援被洪水包围的群众。持续两天的紧急救援,直升机救援队成功转移了将近130人,包括八个月大的婴儿、瘫痪在床行动不便的老人。
受灾严重的上乐村镇
发源于太行山脉的卫河,是新乡市的母亲河,在新乡市蜿蜒而过,最终向北流入海河。位于新乡市东北方向的卫辉市,正处于新乡市区的下游。卫辉市是河南省辖县级市,由新乡市代管,位于卫河之滨。7月下旬,新乡暴雨。由于上游多座水库泄洪,再加之卫河、共产主义渠排水不畅,卫辉市受灾严重。
卫辉市副市长孙建明原本因爱人住院,正在洛阳市照顾病人,此时也坐不住了。他让爱人提前出院,又于7月24日在洛阳募集了两家爱心企业的两车物资后,随车回到卫辉市,市政府主要领导同意了他直接到抗洪救灾一线的申请。
位于卫辉市区东北部的上乐村镇,地处卫辉市、鹤壁市浚县和淇县三县交界处。上乐村镇是卫辉市的主要农业大镇,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时令和反季节蔬菜等,畜产品有生猪、肉牛、鸡蛋。在这次洪灾中,上乐村镇受灾严重。孙建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上乐村镇有4万多人,其中受灾安置就达到2.88万人。
经过卫辉市前两天的紧急通知,上乐村镇大部分受灾群众已经基本转移。到7月25日,救援的重点工作已经转变为,将最后滞留的老百姓转移至安置点。
7月24日,孙建明就向陈书强发出了协助救援信息。陈书强是河南南阳人,山西成功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山西成功航空”)河南区域经理。在郑州发生特大暴雨后,他就第一时间赶赴郑州参与应急救援,后转战新乡。经过陈书强的协调,山西成功航空从山西省长治市飞来一大一小两架直升机。
之所以需要直升机,是因为上乐村镇的小河口村,已经被洪水包围,成为一座“孤岛”,村子里面没水没电没信号。
小河口村,位于上乐村镇政府东北。可以说,小河口村是流经新乡市的卫河下游,也是整个卫辉市抗洪救灾的第一线。这个村子三面环水,卫河、淇河、共产主义渠交汇于此。小河口村共有1200人左右,前期有一部分村民参与抗洪抢险,再加上经过部分转移,到7月25日的时候,还剩下不足200人。
一方面环绕村子的土堤经过长时间浸泡,存在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如果发生突发事件,被困村民无法得到有效救助。而且暴雨将至、卫河上游泄洪,整村随时都有被淹没的可能性。
于是,卫辉市政府紧急部署,7月25-26日,直升机救援队将全村村民转移至安置点。
紧急救援“孤岛”群众
救援任务紧急,时间就是生命。经过现场查看,陈书强将直升机的救援点确定在上乐村镇第一初级中学操场;救援时,就在小河口村一家村民房顶上空悬停,垂直升降救援对象。
直升机救援,不仅需要直升机驾驶员,还需要地面救援队伍的维护。前两天在郑州参与应急救援的陈书强,跟锋锐救援队的领队相识并相互取得信任后,决定让锋锐救援队作为直升机救援的地面配合人员。于是,很快就联系到第二梯队的领队王建林。
锋锐救援队第二梯队自7月24日到新乡后,就在市区转移群众。到了7月25日,锋锐救援队赶赴卫辉市。在接到陈书强的电话后,王建林将15位队员分兵两路,第一路带着皮筏艇,进入卫辉市区协助转移群众,转移了大概200人左右;第二路跟随直升机空投物资和转移群众,两架直升机悬停转移受灾群众112人。
这场牵动人心的紧急救援,除了是卫辉市抗洪第一线外,还是一场兵分两路、意义宏大的救援。
为了救援小河口村被困村民,以及隔壁的曲律村村民,根据这两个村庄不同的实际情况,上乐村镇防汛抗旱指挥中心也决定兵分两路。
一路是从陆路、水路救援曲律村,由卫辉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付小彬,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葛林,市政协副主席侯振云带队指挥。一路从空路救援小河口村,由卫辉市委常委、市人武部政委刘军伟,副市长孙建明,上乐村镇党委书记李俐靠前指挥。
7月25号的救援,让王建林印象非常深刻。来自湖北的武汉稻盛禾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专门派出三辆供餐车,为上乐村镇参与救援的所有救援队提供餐食,供餐车上打出“抗疫全民援武汉,抗洪武汉在行动”的字样。
救援现场包括了武警、许昌消防、蓝天、猎鹰、锋锐等多支救援队,其中,徐州猎鹰救援队是第一批进去卫辉市的救援队之一,目前仍然战斗在第一线。
徐州猎鹰救援队队员背老人转移
为表达谢意,指挥陆路、水路的卫辉市领导向对所有救援队员鞠躬致谢。
当时,负责空路指挥的领导还亲自飞往小河口村,安抚村民情绪,劝解村民尽早疏散,有的嗓子说得已经沙哑,头顶、额头、鼻子被太阳晒褪了一层皮。
为救援一个八个月大的婴儿,王建林以身体做标识,引导小型直升机降落到一个小的平台上,将婴儿平安带离。“对直升机来说,在那样的平台上降落是非常危险的,稍有不慎,就有机毁人亡的可能性。”他说。
王建林以身体做标识,引导小型直升机降落到一个小的平台上
村里面一位老人,因为瘫痪不能走动,就由救援队队员背着进入机舱。
孙建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尽管小河口村的转移难度很大,但是不管付出多大代价,一个人都不能落下。
直击救援现场
7月26日上午8点左右,第一财经记者跟随直升机救援队向导,在新107国道上寻找合适的直升机停机点。选定合适地点后,救援队制作了一个临时停机坪的标识。前一天寻找到的上乐村镇第一初级中学操场救援点,由于洪水水位上升,已经无法使用。
经过7月25号的重点转移,老弱妇孺基本转移完毕,村里还剩下一小部分村民。7月26日,根据现场指挥救援的卫辉市领导部署,争取用一整天的时间,将剩余村民全部转移到安置点。
待一大一小两架直升机先后降落于新的临时停机坪处,负责空路救援的领导决定,使用大直升机用于转移群众,小直升机用于投放物资。
在直升机俯瞰上乐村镇可以看到被淹的农田、道路
7月26日上午10:15,第一财经记者随救援队员乘坐直升机飞往小河口村,转移被困村民。在一处较为合适的村民平房顶上空,第一财经记者随救援队队员被陆续投放到房顶。
在救援现场,直升机低空停留所带来的强大气流,让人站立不稳。在救援队队员的指引下,小河口村村民一个接一个被陆续垂直升入机舱内。
救援间隙,第一财经记者由一位苏姓村民带领,在小河口村查看水情。在小河口村,出村道路有两条,一条大路,一条小路,这两条都被水淹没了。四周环绕有一座2米多高的土堤。据苏姓村民介绍,前些天暴雨、泄洪,水并未没过土堤,处于土堤内的村庄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因此部分村民甚至不愿意舍弃家园。
小河口村一位苏姓村民带领第一财经记者查看水情
他说,这些天村中停水停电,先是应急使用电动车上的电,后来连电车上的电都用完了。为了做饭,村民们不得不使用柴火烧铁锅,往往是一家人做饭,其余村民就去吃大锅饭。
有着1200人的小河口村,耕地不足2000亩,人均只有一亩多。一位村民讲,即便是村里面年纪最长的老人,也没有见过发这么大的水。虽然这场洪水没有把村庄淹没,但地里面种的玉米将因此绝收,啥都没有了。
除了种植小麦、玉米,小河口村还重点发展养殖业。据苏姓村民介绍,村中有四五家养猪场,还有一些养鸡场、养鹅场。
由于畜禽无法转运,在大部分村民转移后,养殖场的主人就把畜禽全部放了出来,村中随处可见猪、鹅、羊。其中,有些猪的状态不是太好,大白鹅倒是在水中游得挺欢实。
7月26日,山西成功航空董事长马国利、独立董事郭福林、总经理王欢先后来到救援现场救援。
经过一天的救援,直升机往返六次,共转移60余人。前一天(7月25日)下午2点半开始,一大一下两架直升机通力合作,也转移群众66人。这意味着,经过连续两天的紧急救援,空路共转移出将近130人。
到7月27日,陆路、水路已经打通进入小河口村的通道,救援力量与村民已经对接上,锋锐救援队顺利完成救援任务,回撤宿州。为时两天半的小河口村大转移,正式宣告结束。
由于卫辉市的狮豹头乡地处山区,洪水冲毁了进出山里的唯一道路。乡里青壮年大部分外出打工,留守的五千余人大多都是老人、儿童,迫切需要米面等生活物资支援。7月27日,卫辉决定向狮豹头乡空投物资,还空投了一部卫星电话恢复了通讯联系。
随着洪水过境,卫辉市的这场抗洪救援也会过去,但王建林不会忘记那个自己甘冒生命危险,以身体为标识引导直升机降落,救援出来的八个月大的婴儿。
深圳湾悦府二期的一住宅发生爆炸,消防救援力量已到现场
王伟中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抢救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调集精锐力量,抢抓黄金时间,全力以赴做好失联人员搜救工作,确保不漏一处不漏一人,尽最大努力减少伤亡。
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已投入736人、76车、18舟艇、32架无人机开展救援。
监测显示,南阳东北部、驻马店西部、漯河、许昌、周口北部、开封南部、商丘西部等地达到大暴雨量级,南阳东北部、周口北部、许昌南部遭遇特大暴雨。南阳社旗国家气象观测站15日20时至16日06时降雨量达到418.6毫米,大幅打破当地日雨量纪录。
范朝晖介绍,在这次应对南方地区暴雨洪涝地质灾害中,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很多队伍转战多地、跨区增援,累计投入3.6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