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教育改革,在减法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可能的加法呢?
打破教育内卷,必须引入新的视野、新的资源。笔者建议,可以集全民智慧,再造“网络大学”,打造全民教育、终身教育。
知识是有阶梯的,知识的阶梯影响着社会地位和阶层分布。父母之所以焦虑,孩子们学业负担之所以日益加重,是人们普遍认识到:学历高低和学校知名度排名,也就是一个年轻人在教育分层上的位置极大影响着他们未来的工作、收入,乃至社会交往。
中国高考是人才培养激励和选拔制度,但也制造了“一考定终身”的基本格局和广泛的心理影响。成千上万的年轻学子在某个时点(高中毕业)走高考独木桥。即便成功走过独木桥,也要专业等级分流,在以阶梯状分布的大学入口分道扬镳:985、211,一本、二本。
法国学者布尔迪厄在《国家精英——名牌大学与群体精神》中指出:“会考是强制推行人数限制的一种手段,也可以说是一种设立围墙的行为,它在最后一名入选者和最前面一名淘汰者之间建立了一条社会边界——一种不连续性。”
教育文凭成为知识的世俗阶梯,教育造就的知识阶梯对应了日趋固化的社会阶层流动。一个孩子,不得不以高考这个时点来安排整个幼、小、初、高中学习。全社会,也以大学的阶梯分布对应形成幼、小、初、高中的阶梯以及相关的考试关隘。
破局在于,以更多大学,特别是网络大学和专业课程供应来打破供需矛盾,以考试时点、内容的错开,鼓励全民终身学习。以下是关于中国大学教育入口和文凭资源重新设计的思考。
这样,可以给予年轻人更多的时点来参加高等教育和获得文凭。过关,不仅仅是高考关,更多的是专业考试关。学生也将摆脱初高中基础教育反复记忆、练习刷题的困境,而获得在大学专业体系拼搏的可能。
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这也是公平的,通过传统路线,可以较早毕业、参加工作,大学专业考试合格通过率要远远超过网络生。
对于全社会的教育资源分布,这也是极其有利的,除了传统高考体制保证教育质量外,相当的资源可以转移用于鼓励大学各专业的培训和发展,而不再是无休止的初高中知识刷题。社会资本可以大有作为,参与其中。
给每个学生,特别是小朋友和年轻人发放“教育币”,可以“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关于教育币运行的细节思考:
为了增加初高中、大学的师资力量,可以考虑进行全球人才招募,招募的办法和薪金可以由各地区、各高校自行确立,但各省市可以专门制定住房政策,比如住房租金补贴,在中国工作满10年或15年可以给予特殊的购房优惠。这些用来吸引国际人才的政策,也可以用于鼓励国内优秀教师。
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知识的目的是什么?是苏格拉底的“寻求智慧”生活,是少数精英的智慧生活,还是人类整体的智慧生活?
没有知识,没有知识的更新,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就没有一技傍身,就丧失了马克思所说的“每一个人自由发展”的可能性。
我们承认个体天赋的差异、少数个体的天才、部分个体的惰弱和全能公民的不可得。我们反对庸俗的个体知识均等,但提倡“知识等距”的理想。
每个人等距于教育。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思想应该继续得到推崇,从阶层的平等,扩展到年龄的平等。每个人不仅拥有教育权,而且拥有终身教育权。终身教育可以突破高考、会考的制度狭窄性,帮助个体在每个年龄段都有机会提高知识竞争力,克服知识贫困。我们应该如同保证每个个体的小康一样,保证每个人的终身教育机会。
(作者系资深金融投资工作人士,秦朔朋友圈、第一财经等专栏作者)
6月7日9:00至11:30语文;15:00至17:00数学。6月8日9:00至11:3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至17:00外语。
韩国央行38个月以来首次放宽货币政策。
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提振低迷的生育率,韩国经济将在2050年陷入负增长。
OpenCompass团队对7个AI大模型进行了高考9个科目的全科目测试,表现最优的三个大模型文科成绩过一本,理科成绩超二本。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孩子根据兴趣爱好填志愿,填报历史专业的学生明显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