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中芯国际发布第二季度财报。报告显示,2021 年该公司第二季销售收入为13.4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3.2%,主要由于晶圆销售量增加及平均售价上升导致;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达6.8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暴增398.5%。
中芯国际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和梁孟松在财报中称:“我们很理解大家对中芯国际有很高的期待,但是集成电路制造行业没有弯道式超车和跳跃式前进。公司会一步一个脚印,把握自身在细分领域的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提升客户满意度。”
从应用上看,智能手机业务占比下滑,从上年二季度的46.7%下滑至今年二季度的31.6%。
按技术节点看, 55/65 纳米和0.15/0.18 微米依旧是中芯国际的主要收入来源,占总营收一半以上。不过,FinFET/28 纳米收入占比达14.5%,较此前有明显提升。
业界预计,“缺芯”将持续至2022年。中芯国际首席财务官高永岗表示,基于上半年的业绩和下半年的展望,在外部环境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公司全年销售收入成长目标和毛利率目标上调到30%左右。
不过,中芯国际依然面临实体清单带来的影响。赵海军表示,从去年被列入实体清单以来,中芯国际一直在困境中前行。运营连续性方面,公司积极与供应商配合,保证对客户的承诺得以实现,成熟工艺的不确定性风险也进一步降低。
在产能扩建方面,中芯国际目前仍按计划推进,“但准证审批、产业链紧缺、疫情引起的物流等不可控因素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设备到货时间。公司会尽全力优化内部采购流程、加快产能安装效率,争取尽可能缩短采购周期,早日达产。”赵海军称。
2019年7月22日,首批25家科创板企业鸣锣上市,其中半导体公司仅占4席;而截至2025年7月21日,这个数字已增长至109家,总市值突破3万亿元。
公司对下半年,尤其是三季度后半部分至年尾的能见度还不高。
公告称,公司净利润变化主要原因是要是由于晶圆销量上升、产品组合变化使营业收入同比增加所致。
公司拟不进行利润分配,该议案尚需提交股东周年大会审议。
3月27日晚间,沪深两市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以下是第一财经对一些重要公告的汇总,供投资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