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此刻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7月数据出炉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提振内需仍是重点工作丨火线解读

第一财经 2021-08-16 14:49:18

作者:李志    责编:潘冰晶

总体来看,我国经济保持稳定向好态势,下一步提振内需仍是重点工作。

8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经济运行数据。

数据显示:

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比6月份回落1.9个百分点,高于2019年、2020年同期增速;两年平均增长5.6%;环比增长0.30%。

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925亿元,同比增长8.5%,比6月份回落3.6个百分点,高于2019年、2020年同期增速;两年平均增长3.6%;环比下降0.13%。1-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6829亿元,同比增长20.7%,两年平均增长4.3%。

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02533亿元,同比增长10.3%,比1-6月份回落2.3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4.3%;7月份环比增长0.18%。

经济总体上延续稳定恢复态势

国家统计局最新解读称,经济增长水平符合预期,就业物价总体平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主要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国民经济延续稳定恢复态势。总的来看,7月份国民经济延续稳定恢复态势。但也要看到,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和自然灾害对部分地区经济产生影响,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下一步,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精准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经济持续恢复、稳中向好。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亦认为,我国经济总体上延续稳定恢复态势。主要宏观经济数据符合预期,制造业投资增长恢复势头比较好,消费与外贸转好,物价保持相对稳定,就业形势好。我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经济增长质量提升。根据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我国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产业增加快,对外贸易抓住了时间窗口,实现了对外增长。但全球经济恢复常态后,增长会逐渐回落,这也是正常的。总体来看,我国经济保持稳定向好态势,下一步提振内需仍是重点工作。

消费受冲击明显,观察政策发力

中泰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杨畅认为,从7月经济数据来看,工业生产趋顶回落,投资月度同比首现负增长,环比也明显降速;尤其是消费,在前期居民收支数据并未出现明显改善背景下,7月各地疫情反复,导致消费受冲击明显;从房地产数据来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当月同比增长1.2%,为年内最低值;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速虽高,但受低基数影响明显;基建投资仍未出现明显发力;整体经济下行压力显现。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7月宏观数据显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下半年宏观政策向稳增长方向微调存在必要性。央行7月全面降准,客观上会对下半年的稳增长起到重要支撑作用,短期内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可控。

光大证券宏观高瑞东团队表示,7月社零增速7.3%,低于3月至6月的表现。分类来看,受疫情冲击和地产销售回落影响,地产竣工品类(家具、家电、建材)及可选商品(饮料、化妆品、通讯、办公)回落较大,汽车消费和石油类商品则表现稳定。

财政有望加码发力稳增长

华泰证券固收张继强团队指出,7月外需边际弱化但还未出现实质压力,内需放缓较为明显。后续出口仍有风险、基建存在温和托底必要,货币政策短期保持合理充裕基调,关注结构性政策,财政需要更有作为,监管存在微调空间。

招商银行宏观团队表示,7月落地的全面降准释放了货币政策前瞻性稳增长的信号。未来央行在日常操作中会综合考虑财政收支、政府债券发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等因素。预计8月至9月MLF仍有可能小幅缩量续作,三季度资金面仍有望保持平稳,为地方政府债发行提供适宜的流动性环境。

如果经济增长面临的下行压力加剧,基建投资可能进一步加速

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虽然本轮宏观政策的收紧已告一段落,但政府收紧多个领域监管政策的决心依然较强,继续严控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着重防范金融风险,因此目前中国并未开启新一轮大幅宽松周期。最近疫情出现反复,多个地区出台经济活动限制,这可能令三季度经济增长(尤其是消费和服务业活动)承压。如果中国未能尽快遏制本轮疫情扩散并放松相关经济活动限制,下半年增长面临的挑战或超出政府当前的预期,尤其是在三季度。若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加剧,预计政府仍不会放松房地产政策,但更有可能加大广义财政支持力度,包括进一步加快或提前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并温和放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管控。在这种情况下,下半年基建投资同比增速可能提升至4%或以上。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认为,从中长期的角度看,中国经济还是要靠创新和科技进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故长痛不如短痛,分化时代必然会优胜劣汰,晚淘汰不如早淘汰。但在改革和整治过程中,确实要关注就业数据,关注金融数据,如扩张过快的房地产企业、投资机构会否因为杠杆率过高而爆发兑付危机。尽管2035年有人均GDP翻番目标,但十四五并无增长率目标。因此,不能期望今年稳增长政策有多宽松,也不必担心今后改革的举措有多严厉。所有的政策或改革举措都将以稳中求进为特征,以底线思维为前提,即推进过程以稳为主,推进时不会引发系统性风险。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