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呈现国内产业升级趋势,更好地服务投资者深刻理解公司行业基本面,上海证券交易所与第一财经联合推出“与高质量发展同行”《行业大咖云讲堂》系列节目。贯穿2021年全年,与头部券商的资深行业首席分析师一同,系统梳理投资研究框架,践行价值投资理念。
本期节目邀请的是广发证券煤炭行业分析师沈涛,本次云讲堂课程中,他从供给、需求等多个方面分析了近期煤价大幅增长的原因,以及未来煤炭行业的长期投资逻辑。“进入2021年,我们认为行业一方面受益于宏观经济回升带来的需求弹性,另一方面行业格局向好,具备资源优势的公司占比有望持续提升。”
以下为此次课程的核心观点:
一、决定煤炭价格的主要因素
国内煤炭行业供需持续吃紧,成为推高煤炭价格的重要因素。
需求方面,钢铁、火电、水泥是煤炭行业主要需求来源,上述行业景气度直接受到宏观经济表现影响。202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复苏持续提升,相关行业需求快速增长。截至2021年3月,水泥和火电需求分别增长了47%和21%,增速远超16%的当月煤炭产量增幅。
供给方面,受环保因素影响,国内各主要煤炭产地近五年产量均出现下降,年均降幅超过3000万吨,导致煤炭供给弹性变弱,行业整体供需格局偏紧。下游煤炭需求一旦超预期,将会使煤价产生较大波动。
除此之外,北方港口价格也是决定我国煤炭价格的重要因素,而进口煤在整个盘子中占比超过20%,近期随着蒙古和澳洲进口煤数量大幅减少,成为国内煤炭价格的重要扰动因素。
二、未来煤价走向及行业格局
2016年以来的供给侧改革,关闭煤炭产能10亿吨,未来产能还将以每年1%的速度减少。与此同时,目前国内煤炭在建矿投产高峰期已过,预计2023年将出现供给见顶,而煤炭需求见顶预计出现在2025年之后。供需见顶的时间差将支撑国内煤价在未来5-8年维持在较高水平。
煤炭主要下游行业中,电力行业消费占比在55-60%,新能源对煤炭替代也主要集中在电力行业。从绝对发电量来看,目前火电发电量占比仍在70%左右。在大规模储能技术应用之前,新能源发电不稳定的特性仍将是制约新能源发展重要瓶颈。在这种背景下,未来10年煤炭需求仍将超预期,行业将处于盈利高光时刻。
对煤炭企业而言产能萎缩带来的利润下滑速度更快,因此未来几年只有能够稳定产量或实现产量增长的企业才能分享行业红利。目前国内晋陕蒙地区煤炭资源禀赋好,产能1000万吨以上煤矿占比较高,随着落后矿井持续淘汰,未来三十年行业集中度将持续提升,产能主要分布在晋陕蒙地区的企业有望实现产量提升并分享行业红利。
中国神华启动此次大规模重组,一次性整合新疆能源、乌海能源、神延煤炭等13家核心煤炭及相关产业主体,系统性注入控股股东国家能源集团主要煤炭产业链资产。
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84万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411亿。全市场超3500只个股下跌。
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74万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450亿。全市场超2700只个股上涨。
对于这轮行情的上涨逻辑,多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人士认为,最大的驱动因素源于供给侧,“反内卷”预期推升价格上涨,同时煤炭价格的上涨使下游电力成本提高,可能导致下游收缩供给,也带来了价格上涨的预期;需求侧,市场预计下半年财政政策发力,加上城市更新、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建设等,又带来改善预期。与此同时,在全球宏观环境复杂多变下,大宗商品关键战略原材料正面临定价重估。
陕西工业高速增长的主要来自于以煤炭为代表的能源工业和以汽车为代表的非能源工业的双轮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