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什么是价值投资?并不是持有后就忘记

伍治坚证据主义 2021-08-17 18:02:53

作者:伍治坚    责编:一财号

新时代的价值投资者,应该如何思考和实践?

什么是价值投资?简单来讲,就是当公司的市价明显低于其内在价值时买入,然后在其市价明显高于其内在价值时卖出。理论上来讲,这样的投资策略能够帮助投资者在低价买入,高价卖出,从而赚取丰厚的投资回报。从实践上来看,价值投资阵营涌现了像格雷厄姆、巴菲特、沃尔特·施洛斯、彼得·林奇、乔尔·格林布拉特这样的投资高手。因此不管从理论还是实践上来看,都有足够的理由让价值投资成为全世界最受推崇的投资流派之一。

问题在于,如果你去问那么多自封的价值投资者,哪些股票属于价值股,得到的回答却是大相径庭,甚至互相矛盾。比如我问大家:苹果和亚马逊算不算价值股?反对的读者可能会说:这是典型的科技股,不管是市盈率还是市净率,估值倍数都很高,怎么能算价值股呢?但是支持的读者又会说:你得看它的内在价值和市价对比。只要内在价值高于市价,那就符合价值股的定义。连巴菲特都入手苹果股票,并且表示后悔没有买入亚马逊,你还好意思说它们不是价值股么?

乍一看,好像两方都有些道理。那么苹果和亚马逊,以及其他一些类似的股票,到底算不算价值股呢?这个问题产生分歧的关键,就在于你如何计算公司的内在价值。

价值投资的鼻祖,巴菲特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在其著作《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和读者们分享了他挑选股票的几条标准,比如收益率(即市盈率的倒数)应该比投资级别债券收益率高出一倍、市盈率低于所有股票过去5年平均市盈率的40%、股票价格低于净值的2/3等等。从这些标准可以看出,格雷厄姆衡量一家公司内在价值的方法,主要基于其账面净值和估值倍数。简而言之,格雷厄姆定义的价值股,主要是那些净值高、分红高、负债低、股价低的便宜股票。格雷厄姆把这样的投资方法称为”烟蒂式投资“,即寻找那些被别人抛弃的,价格非常便宜的,但又有一定“剩余价值”的公司,有点像捡起地上的烟蒂再续上一口。

问题在于,如果我们对比格雷厄姆年代和现在,就不难发现,我们所处的经济环境,和公司的特点,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最主要的变化,是无形资产在经济中的比重大大上升。

举例来说,从2009年开始(Haskel and Westlake, 2018),美国和欧盟的GDP中,无形资产投资的比重就已经超过了有形资产投资,并且在那之后两者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站在今天来看,有形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不超过10%,而无形资产投资占GDP比重则超过了15%。统计(Wu, 2021)显示,100年前,也就是1920年代,即格雷厄姆投资活动开始的年代,无形资产行业(注:主要指电脑软件、芯片、医疗保健等行业)在股市市值中的占比为5%左右。而今天,该比例已经上升到50%左右。这些统计说明,当今的经济组成和股市同80年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完全没有可比性。

2018年,在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年会上,巴菲特也曾经说过:

今天,股市中市值最大的四家公司,并不需要很多有形资产。他们不像过去的AT&T、通用汽车或者埃克森美孚,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我们已经进入了轻资产时代。

巴菲特所指的那些市值领头羊,主要包括像亚马逊、微软、苹果、谷歌这样的科技公司。在他们的资产负债表里,无形资产的价值要远远高于有形资产。自然而然的,如果我们已经进入了轻资产时代,那么对比以前传统的“重资产时代”,我们的投资方法和估值标准也应该同时升级和进化。

然而我们如果看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会计准则,则会发现今天和100年前还是大同小异,变化不大。比如在笔者和纽约州立大学谷丰教授的对话(2018)中,他就提到,

如果对比100年前美国钢铁公司的财务报表,和今天美国钢铁公司财务报表,除了上面的日期以及具体的数额不一样之外,基本结构以及最关键的信息完全一样。你很难相信,这是两份相差了100年的同一家公司的财务报表。

但是对于一家无形资产比较重的公司来说,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基于当前会计准则制作的会计报表,已经越来越难以体现企业的真实价值。

我们不妨来看看GAAP会计准则对于一些重要的无形资产的处理规则。

第一、知识产权。GAAP会计准则对于研发的处理方法是作为费用,而非资本化归入资产(并购除外)。

第二、品牌价值。品牌价值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公司的市场宣传,然而市场宣传费用被归入销售及行政开支,同样无法资本化归入资产(并购除外)。

第三、人力资本。工资以及培训费用归入销售及行政开支。

第四、网络效应。财务报表中没有对应项,因此不会体现该无形资产的价值。

从这些例子中就可以看出,目前会计准则下通用的财务报表,只能比较准确的体现一家以有形资产为主的公司价值,但对于无形资产比较重的公司来说,则很容易产生偏差。

这也是为什么,如果忽略公司中无形资产的比重,简单的基于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来为其估值的话,可能会发生明显的错误。研究(Gu and Lev, 2018)显示,在1950年代,公司的账面净值和净利对于其市值的解释力(R平方),大约为90%左右。然而到了2015年,相同因素的解释力,已经下降到50%左右。这个变化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老套的基本面分析不灵了。这是因为,在比较传统的投资分析框架里,股价和利润(包括公司最近的利润以及未来预期的利润)是息息相关的。总体上来说,未来的利润越高,股价也应该越高。但是由于上面提到的原因,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里的利润,其实和公司真实的经营业绩差距越来越大。因此基于利润预期去对公司股票进行买卖操作,能够获得的回报就越来越低。在实证上,研究(Gu and Lev, 2018)确实发现,买入盈利超过分析师预期的股票,卖空那些盈利不如分析师预期的股票,能够产生的超额回报,从80年代的每年20%左右,逐渐下降到2015年的每年8%左右,并进一步下降到2017年的6%左右。

这些实际变化,给全世界数以万计的价值投资者带来了极大挑战。挑战主要来自于两方面:第一、在为股票进行估值,特别是针对无形资产比较多的公司时,投资者需要对财报进行调整。就是说,你需要把上面提到的那些无形资产投资从费用中扣出来,然后把他们加到资产里。经过调整以后,公司的净值和利润都会上升。而基于调整后的财报计算出来的股票估值,会比调整前低。第二、投资者不光需要为过去几年的财报做调整,同时在接下来对公司未来财报的预测中,也要做同样的调整。这是因为,公司的内在价值取决于未来的现金流折现到今天之和,而未来的现金流则取决于投资者的主观预测和会计处理,包括对无形资产的处理手段。经过这两步处理之后,原来看起来不符合价值投资标准的股票,在调整后则可能会被归入价值股票的阵营,从而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

纵观过去100年,价值投资的定义始终是:当市价低于内在价值时买入,当市价高于内在价值时卖出。然而,由于时代的变迁,如何计算公司内在价值的方法也会随之而发生改变。作为一名聪明的价值投资者,应该避免犯刻舟求剑的错误,意识到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的提高和改进自己的投资方法。

参考资料:

Kai Wu, Intangible Value, Sparkline Capital, June 2021

Jonathan Haskel, Stian Westlake, Productivity and secular stagnation in the intangible economy, May 2018

伍治坚和谷丰教授对话访谈:会计的没落与复兴,Nov 2018

Feng Gu and Baruch Lev, Time to change your investment model, Financial Analyst Journal, First Quarter 2018, Vol. 74, No. 1:88-107.

(作者为五福资本管理公司CEO)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