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倡导“第三次分配”并致力于实现中国人民“共同富裕”的背景下,9月5日,以“公益,城市软实力”为主题的第二届“上善论坛”在上海豫园海上梨园举办。
来自政府主管部门、社会组织、学术界及媒体的90余位与会代表,通过分论坛、主旨发言等形式,共同探讨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通过公益提升城市软实力的议题。
公益慈善是“第三次分配”的主要渠道
一年前,以“人民城市建设中的社会力量参与”为主题的首届“上善论坛”于上海复星艺术中心举行,发布了“上善共识”,达成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公益慈善发展之路、推动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共同目标。
目前,中国城市化水平已超过60%,城市软实力建设事关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无论全球抗疫还是河南抗洪,上海的社会组织都做出了突出贡献。针对此,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朱勤皓在本届“上善论坛”上指出:“大力弘扬公益慈善精神,凝聚更多共识和力量,建设更加有温度的城市。越是文明发达的城市,公益慈善事业越繁荣,反之亦然。”
朱勤皓表示,从公益慈善对于城市文明的推动,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公益慈善是“第三次分配”的主要渠道,能有效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抬高城市发展底部,也是推动全社会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公益慈善秉承上海这座城市的品质,用大爱温暖城市、滋养心田,在社会发展中见证了上海这座城市的精神和文化,也充分展现了上海的文明和魅力。上海社会力量积极行动,见证了上海人民“一方有难,八方来援”的高尚品德,又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成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软实力,是一座城市的底气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徐剑教授带来了题为《公益,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主旨演讲。“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打造人文之城,人人都是软实力。”在徐剑教授看来,生活在这座美好城市的每一个公民,都是这座城市软实力的象征。人人怀有一颗公益与温暖的内心,无论是在自身幸福感的提升,还是文明城市的建设,都有着难以取代的软实力提升作用。在城市做公益,不仅是一件小事,更是每一个人自我成就的高潮,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伟大意义。
“软实力,是一种凝聚力、一种感召力,它是一个人、一个企业、一座城市的底气。”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李海峰表示,上海的公益慈善事业是上海的一张软实力名片。作为一家扎根上海的企业基金会,复星基金会的公益力量,正在逐渐成为复星这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底气,更逐渐成为复星下一阶段实现“乘长”、腾飞的新“张力”。他相信,公益慈善的力量会在上海这座城市走得更远、散播得更快,也有更持久的影响力与生命力。
“中国慈善事业既是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治理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和城市软实力的构成要素,是城市精神品格的集中体现。”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施南昌分享了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慈善组织的实践与思考,并介绍了上海慈善基金会、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等多个机构的案例,呈现了慈善组织在应急管理中具有的特殊优势,“这些机构、组织提供的应急志愿服务可以有效组织社会各个环节和流程,帮助社会参与主体提升危机责任意识和制度保障、组织动员等能力。”
在上海,公益成为生活方式
本届论坛还通过第一财经、腾讯等平台进行线上直播,同时贯穿整个9月的“2021上海公益伙伴月”。论坛同时设置了多个分论坛和沙龙,让更多人参与到各种公益主题的讨论。
论坛举办当天,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徐家良和《世界咖啡》译者汤素素主持了分论坛的讨论会。五个讨论议题分别为:社会力量在促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定位、作用和机制;“十四五”公益组织和公益人才培育的问题、思路与对策;公益组织与社区发展;公益慈善与第三次分配以及长三角公益一体化的实现路径。
就上述议题,来自长三角多个高校的学者以及社会组织代表等充分讨论,认为党的领导确保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的政治方向,政府第一部门、企业第二部门和社会组织第三部门协同配置资源,高效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解决社会难点和痛点。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社会组织一体化非常重要,而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积极作用,又有赖于高效专业的社会组织和优秀的专业人才。在上海这所公益之城,公益越来越成为每个公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法。“第三次分配”进一步促进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不仅仅表现在捐赠钱物,更重要的是传递现代慈善观念和提高专业技能,为上海的城市软实力建设增添光彩。
近年来,在建设有温度的城市这一目标基础上,《上海市志愿服务条例》修订出台,大批公益基地纷纷建立,慈善超市实现街镇覆盖,社区基金会和企业基金会快速发展,公益伙伴日、公益之申评选、公益盛典、社会组织公益创业大赛等公益品牌活动蓬勃兴起,公益组织专业能力持续提升,社会公众参与持续深入。
与会代表表示,在新“善”时代下,应牢牢抓住慈善事业发展的新机遇,在“上善共识”的指导下,共同把握上海慈善事业发展的良好势头、砥砺前行、不懈努力,推动公益慈善事业发展达到新的高度。
此外,论坛举办当天上海市慈善基金会还平行举办了以“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慈善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财富传承与慈善公益”为主题的分论坛,专家、学者与公益界人士通过线上分享和线下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共同探讨和交流慈善组织如何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以及慈善公益的传承。论坛现场还发布了《现代慈善前沿丛书——公益组织与公共救助》和《2021互联网慈善报告》。
人社部部长:推动工资分配向生产一线和急需紧缺的技能人才倾斜
公立医疗机构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主体力量,理应把公益性放在第一位,在医院的具体管理、发展理念、宏观规划和政府投入上,都要突出公益性这个主题。
小店很小,但是里面的故事很精彩。
12月1日下午,第三十一届“蓝天下的至爱”慈善活动开幕式暨第十届上海公益微电影节颁奖典礼,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