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年的建设,“丝路海运”从地方探索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由试点启动阶段正式迈向拓展提升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9月8日,以“丝路海运——新阶段、新机遇、新使命”为主题的2021“丝路海运”国际合作论坛在厦门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期间成功举办,第八批“丝路海运”命名航线在论坛上发布。至此,“丝路海运”命名航线已达80条,覆盖天津港、青岛港、福州港、厦门港、广州港、钦州港,通达27个国家的99座港口,其中涉及“一带一路”沿线的21个国家的63座港口。“丝路海运”航线已累计开行超6000航次,完成吞吐量超600万标箱,“丝路海运”通达港口及辐射范围不断扩大。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宁吉喆在主旨演讲中表示,海运在国际贸易运输中仍居于主导地位。福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机遇难得、大有可为。他建议,着力扩大“丝路海运”品牌影响,着力创新“丝路海运”多式联运,着力推动“丝路海运”提质增效。
福建丝路海运运营有限公司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全国72条“丝路海运”命名航线共开行1418个航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63.52万标箱,同比增长超过20%。
稳定国际供应链至关重要
9月8日,“丝路海运”联盟又添6名新成员。目前“丝路海运”联盟成员已达到218家,涵盖港航、物流、商贸、金融、信息、科研机构等领域。
论坛举行了“丝路海运”联盟新成员授牌仪式,授予新加坡PSA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大连海事大学、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华远国际陆港集团有限公司等六家单位联盟牌匾。
新加坡PSA国际港务集团总裁陈聪敏通过视频的方式发来祝贺。他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福建省港口集团和“丝路海运”联盟的组建,有力加强供应链运营韧性和商业韧性,当前,富有韧性和可持续性的供应链体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
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经济与贸易发展遭受冲击,产业链、供应链持续重构,新技术、新规则不断涌现,给全球港航业及相关产业带来巨大不确定性,也给“丝路海运”带来新的挑战。
《“丝路海运”建设蓝皮书(2020-2021)》(下称《蓝皮书》)显示,全球航线处于极不稳定状态。航线调整加剧,原有航线市场结构被打乱,运价急剧波动;空箱一箱难求,因国外一直处于疫情高峰,港口物流受到严重影响,大量空箱无法顺利返回中国,导致中国出口货物一箱难求,波及到供应链的稳定。
在这样的情况下,“丝路海运”为何能实现逆势增长?福建港口集团总经理、福建丝路海运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志平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这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的努力,第一是福建省委省政府推出了一组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能够降低整个行业和货运的成本;第二是疫情期间,通过港口服务标准制定、推广以及实施,提高了航线效率;第三是联盟成员合作共赢,实现整体资源整合。
为应对疫情挑战,2020年8月,“丝路海运”快捷航线开通,创新“港口直提、出口直装”等港口作业模式,保障诸如疫情防控物资、危险品、冷藏箱等特殊货物的高效通关。自2020年春节后开始,通过“丝路海运”航线调运大量进口空箱以满足东南沿海强劲的出口需求,空箱调运量比2019年同期增长20%以上。
“疫情对港航业的运行效率,港口的装卸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于疫情,港口采取了一些防控措施,对整个行业实现准点、快捷带来一些比较大的挑战。我们主要从港口服务标准、装卸服务标准、航运服务标准和口岸服务标准这四方面来入手,通过政策扶持和标准推广尽量让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这是‘丝路海运’在疫情中对稳定供应链和产业链所发挥的作用。”陈志平说。
马士基发布的“亚太区最新市场资讯(2021年7月)”报告预计,亚洲海运出口需求将继续保持强劲势头,航线整体舱位紧张。
陈志平透露,目前正在探讨如何让“丝路海运”在疫情之下发挥更大的作用,有两个方面是值得思考的,一方面,“丝路海运”的朋友圈要“走出去”,让大量的航运企业和国外港口单位加入联盟,使得重要的航运节点和物流节点能够畅通起来,另一方面,制定的扶持政策和相关标准要更具有针对性,实现新一轮高质量发展。
大力推动“走出去”
投资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持续深化对外投资合作,能够有效促进“海丝”核心区经贸合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9月9 日,在“丝路投资”园区开发对接会上,福建省商务厅副厅长陈靖在致辞中指出,随着我国推进构建新发展格局和越来越多国家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引导组织企业“走出去”抱团集聚发展,促进优化对外投资布局、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实现对外投资高质量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必要和迫切。
虽然全球疫情形势日益严峻,经济遭受冲击,但位于斯里兰卡南端的中斯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合作项目——招商局汉班托塔综合体项目(港口+园区),却在上半年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斯里兰卡-汉港园区投资运营总经理张春岭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汉班托塔港2021年上半年货物吞吐量仍保持可观增长,同比增幅达186.9%。另一方面,汉班托塔港内园区目前已吸引了来自中国、斯里兰卡、英国、新加坡、日本、马尔代夫等国企业入驻,超过30家入园企业,覆盖了金融、物流、海事服务、汽车配套、电子家电、油气能源、橡胶制品等。
值得注意的是,《蓝皮书》显示,全球疫情蔓延导致“走出去”计划难以顺利实施。“丝路海运”是面向“海丝”沿线国家和港口,以航运为载体通过对外贸易、投资、信息联通而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具有显著外向特征。目前疫情影响到只对外人员往来受到极大限度的制约,很多对外交流项目无法顺利开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确保投资项目顺利开展,实现业务平稳增长?张春岭表示,主要方式有两个,一方面是通过线上交流,利用科技手段克服困难,另一方面,斯里兰卡和中国的两个招商团队都在当地积极做商务推介,拜访客户,通过招商局港口和福建港口集团和两大股东平台在国内深挖客户,进行招商引资。
8月9日,投资约4亿元人民币的马尔代夫豪华游艇组装项目在汉班托塔港举行了签约仪式,是迄今为止马尔代夫企业在斯里兰卡最大的投资项目。项目占地约3.5万平方米,预计于2023年投产。张春岭透露,该投资项目在疫情之下促成,来之不易。企业在一开始就由于疫情原因无法前往园区进行面对面沟通,很多交流只能搬到线上,汉港的团队积极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全程协助游艇项目完成注册、审批等手续,争取优惠政策,提供“一站式项目管家”服务,最终推进项目顺利落成。
为帮助企业克服境外疫情造成的不利影响,实现境外业务稳定发展,日前福建省商务厅制定出台了《推进“丝路投资”高质量发展八条措施》。措施包括推动企业参与国际产业链、供应链重塑,提升国际产能合作质量水平,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园区有序发展,拓展基础设施领域合作,加大“丝路投资”金融服务力度等方面的内容,支持对象为对外投资企业、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对外劳务合作企业,以及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和“两国双园”牵头建设单位。
其中,对赴境外投资制造业、农林牧渔业、能源矿产资源开发业,实际投资额500万美元(含)以上的,由省级财政按5‰的比例,给予最高200万元的奖励。对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及RCEP等重点区域的项目,按照6‰的比例给予支持。
据了解,目前,福建投资在建的境外经贸合作区超过10家,其中大部分已经具备了企业入驻的条件。接下来,省商务厅将对所有在建的境外经贸园区加强分类引导扶持,推动园区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内容,并适时组织条件较成熟的园区开展宣传推介和招商。
对于汉班托塔港内园区未来发展的发力点,张春岭说,将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要进一步发挥政策优势,斯里兰卡和周边国家签订的自贸协定,GSP及GSP+等政策;第二,两个团队将继续为有投资意愿的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帮助理解相关政策,协助准备注册资料,减少信息滞后和壁垒;第三则是以商引商,围绕已入园企业的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去拓展,逐渐形成产业聚集。
不同航线的运价趋势呈现出差异。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表示,发现一起猴痘聚集性疫情,新疫情由2024年在非洲最先监测到猴痘病毒新变异株Ib引发。
广州南沙聚焦企业出海投资意愿打造一站式服务,通过港区多式联运优势助力跨境电商等业态发展。
据智利水果出口商协会数据,2024/25产季的智利车厘子将迎来创纪录的产量,预计出口量将比上一产季增长50%,约达1.245亿箱(每箱5公斤),全球出口总量约62万吨。
哪怕是一名普通老百姓的心声,它也能尽心倾听,发声,让人感动。正是有第一财经这样的媒体,让人们了解到很多真实的情况,让很多当时像我一样觉得无力无助的人,获得了迫切需要的帮助,感受到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