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家专注于中日品牌跨国运营服务的国际化企业,宝丽星(POLYSTAR)今年以来的业务咨询量出现了明显的增长,尽管在疫情影响之下,企业进入新市场会更加谨慎,但中日企业对“走出去”的需求仍在不断上涨。
宝丽星有两大业务板块,一是帮助日本企业进入中国,提供一站式全链条品牌运营服务,二是帮助中国品牌进入日本市场,主要服务跨境电商。中国区总经理丘欣明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我们日本公司接到的咨询量是去年的将近五倍,不少日本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意向强烈,尤其是创新型企业或者大型企业里面的创新部门,大部分希望在明年的4月份左右落地。另一方面,通过我们在日本进行本土化经营的中国跨境电商企业也特别多。”
RCEP成员国是中国重要的投资目的地。随着RCEP各成员国推动协定早日生效实施,各行业也在紧盯RCEP带来的行业发展机遇,企业开始调整投资策略和方向。
9月8日,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厦门启动,配套活动之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投资新机遇研讨会同期举行。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二级巡视员李洪伟在研讨会上表示,2020年中国对RCEP成员国直接投资154.4亿美元,同比增长34%,中国对外投资排名前10位的经济体中,有5个是RCEP成员国。中国与RCEP成员国优势互补性明显,投资领域不断拓展,整体规模呈加速增长趋势,合作潜力巨大。
贸易紧密化的背后是相互投资的增长
2020年,中国对RCEP其他14个成员国进出口10.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比同期中国外贸整体增速高1.6个百分点,占中国进出口总值的31.7%。这充分显示了该区域经贸合作的坚实基础。
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会长马秀红表示,中国与RCEP成员国贸易总额约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来自RCEP成员实际投资占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比重超过10%。
国研智库首席经济学家、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表示,2017至2020年期间,东亚主要成员间的双边贸易紧密程度是明显提升的,特别是中国和东盟之间贸易的紧密程度、相互依存度是显著上升的。
赵晋平指出,区域内成员紧密程度上升、依赖程度上升,并且对稳定区域生产网络造成了直接影响,背后的原因是各国间的相互投资,因为投资是一个跨境产业分工的推进,这种推进一定会带来贸易关系的变化。中国和东盟间的贸易关系紧密程度进一步加深,根本原因是2017年至2019年,中国对东盟主要成员的跨境直接投资保持了明显上升态势,四年年均增长达到12.1%。
“RCEP生效之后,可能对于未来东亚区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为其中除了贸易便利自由化外,还包括投资自由化、投资便利化甚至投资促进、投资保护的重要内容,有助于促进成员国间相互直接投资,这种增长一定会带来相互之间贸易关系更加紧密化和长期持续的增长,对于形成一个更加牢固的区域生产网络,来应对外部市场风险的冲击将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赵晋平说。
值得注意的是,商务部国际经贸关系司二级巡视员(副司级)陈宁认为:“原产地累积规则是该协定最大亮点,也是最适合于进出口贸易的中小企业。”
什么是原产地累积规则?陈宁举例称,假设中国出口运动鞋到韩国,在RCEP协定生效之前,需要达到区域的价值成分约为40%,才可以免除8%-13%的关税,按照目前中韩自贸协定的规定,中国和韩国生产的原产材料仅能累积大约20%,无法享受优惠税率,但RCEP协定生效实施后,中国同样的运动鞋可以累积向印尼、泰国等其他成员国出口,原产地材料的累积就可以达到或超过40%,这样中国的运动鞋再出口到韩国,就可以享受RCEP累积规则项下的优惠汇率。
陈宁表示,这条原产地累积规则将带来很多好处,一是降低享受优惠的门槛,有力借助外部要素的资源优势,发展合适的产业,获得区域内的出口市场。二是可以扩大中间产品的贸易,巩固区域内的产业链、供应链,提升供应链的安全。三是有利于扩大招商引资,域外的跨国公司为了享受区域内累积的红利,会加大对该区域的投资布局,所以东南亚国家非常欢迎这个累积规则。四是特别有助于中小企业利用区域内的上游供应链,将自己单独的增值有限的困境相除掉,更容易达到运产地的标准,从自贸协定中获得巨大收益。
根据RCEP的规定,协定生效需15个成员中至少9个成员批准,在至少6个东盟成员国签署方和3个非东盟成员国(即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签署方向保管方交存核准书、接受书或批准书之日起60天后生效。
目前,RCEP 15个成员国中,已有中国、新加坡、泰国、日本4个国家完成既定程序,批准该协定。此前,15个成员国一致表示,将尽快完成RCEP的国内批准程序,争取在2022年1月1日生效实施。
挖掘行业投资机会
厦门泰柯集团始于2005年,是一家以海内外项目投资开发和工程建设为主体的民营企业,公司下设投资开发、工程建设、海外事业、供应链四大事业部;业务范围涉及港口码头开发运营、物流园区开发运营、文商旅项目投资运营、地产开发运营、工程建设、国际投资合作、国际贸易等领域。
展望RCEP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利好,厦门泰柯集团董事、海外事业部总经理王志煌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首先是零关税,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方面会有很大的帮助;其次,能够刺激企业在原来“一带一路”的框架下,进一步在成员国内拓展海外业务,发展步伐可能会加快,在RCEP生效后,成员国的营商环境可能会得到改善,那么企业也能更有决心去加大投入。
“从直接投资来说,在东亚地区,在RCEP框架内,制造业和服务业都存在着巨大提升空间。”赵晋平表示,今年上半年制造业并购投资增长了44.4%,服务业投资增长了26.9%,这都是大幅度反弹、恢复性增长,也为东亚地区成员间的制造业和服务业投资提供了非常良好的机遇。
中国对RCEP成员国出口商品一半以上都是机电产品。据海关统计,2020年中国对RCEP14个成员国出口机电产品2.6万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集成电路出口3140.3亿元,同比增长15%;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2606.3亿元,增长11.1%。
陈宁表示,RCEP协定的签署使得日本首次成为中国的自由贸易伙伴,此前与日本没有双边的自贸协定。日本出口自中国的商品目前只有8%可以享受零关税的待遇,RCEP协定生效实施后,该比例将逐步从8%提升到86%。“未来汽车零部件、海鲜、牛肉、酒类等农副产品出口中国也将享受零关税,这些无疑使得两国企业和消费者将得到巨大利好。”
以农产品为例,RCEP国家是中国农产品贸易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于露表示,2020年,中国的农产品贸易达到2400多亿美元,其中RCEP国家的农产品贸易达到796.7亿美元,占到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额的32.3%,出口占比更高。
于露说:“受供应链、产业链的不确定性影响,未来农产品贸易由于是以生鲜为主,所以更多要关注到周边,这样对企业出口计划的制定以及对未来应对各种各样不可预计的风险来说,其实是非常有优势的。而且,RCEP生效后,将对快运货物、易腐货物等力争6小时通关,这对于农产品贸易非常有用处。”
丘欣明认为,RCEP生效后,可以让中日货物交流更顺畅,企业的商业机会更大,投资也会更方便。日本企业一些效期比较短的产品,比如食品,以及备案时间特别长且难的功效型护肤品等,就能快速进入中国市场,尤其是能够开放新的货物清单。对于中国的跨境电商企业而言,他们想通过我们在日本进行本土化经营的中国企业也特别多,主要目的是可以使品牌或商品更方便地流通日本全线市场,让跨境电商更加实体化,品牌化,这其中也会涉及到金融投资等,因此RCEP未来对中国企业在日本的落地也会有比较大的帮助。
泰柯集团一直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在沿线国家投资发展,王志煌透露:“未来也会坚定往这个大方向走,从局部来说,RCEP生效后,可能会有一些变化和调整,因为加大投资也会带动海外工程建设和供应链管理。比如零关税的逐步落实,势必对我们的国际业务是重大利好,通过对供应链的深化管理,进一步提升整体水平。
疫情之下,泰柯集团也积极尝试拓展新业务。王志煌表示,海外事业部在集团原有的海外布局基础上,不断推动本土化进程。在巩固现有的食品冷链物流园区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海外仓、跨境电商等业务助力中国品牌出海,打通全链条服务,并在各个环节上提升服务品质,帮助商家拓展海外业务,从而为泰柯集团进一步深耕海外市场夯实了基础。
英国认为这是脱欧后最为重要的双边贸易协议。
欧盟正围绕关税争端与美国展开谈判,但也准备了多种反制手段。双方磋商至今未取得成果,跨大西洋关系暗流涌动。
品牌出海升温。
“对等关税”下,预计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受损在50万桶/日左右,2025年国际油价主流运行区间将下移至60-70美元/桶。
当前我国贸易摩擦进入高强度阶段,面对困难挑战,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讲究策略,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