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万条数据追踪现代人的睡眠自救

第一财经 2021-09-30 14:24:54

作者:朱媛媛    责编:张健

中国有超三亿人存在睡眠障碍,近三分之一睡眠障碍人群凌晨一点后入睡,睡眠时间的向后延迟只是第一步,现代社会的作息才是干扰睡眠的元凶。凌晨两三点钟睡觉,第二天睡到上午11点起床理论上并无大碍,只是昼夜节律被推后了,但对于大部分学生和上班族来说,要遵守现代社会运转的节奏。晚睡时生物节律与社会节奏发生“错时”,这种社会时差让睡眠质量下降,失眠风险大增。

如今的运动手环,不仅能监测睡眠时间,还能显示睡眠状态。试想一下,一觉醒来,你是否会因为看到自己前一晚“深度睡眠”时间比平时多了20分钟,而感觉今天格外神清气爽?即使对快速眼动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的区别还一知半解,但此刻的你相信,自己正对提升睡眠质量投入极大的热情,努力回答一个问题:

“今天,我有效睡眠了吗?”

有效睡眠去哪儿了?

“中国有超三亿人存在睡眠障碍”的话题曾冲上微博热搜,阅读量达5.6亿,4.7万人参与讨论。自2003年“世界睡眠日” 正式引入中国,人们关注睡眠健康的意识空前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己受到睡眠问题的困扰,并且这个主观结论也得到大数据的支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全世界范围内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存在失眠症状或睡眠功能障碍,其中年轻群体的睡眠问题最为突出,在被普遍认为福利最好的欧洲,有睡眠障碍的女性青少年占比超四成,呈现低龄化趋势,且大部分占比高的国家分布在西欧。

睡眠被强调生产力的现代观念所排斥。一天24小时、一周7天,“被迫营业”成为现代人工作的标签。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被冠以“国际化大都市”“不夜城”,24小时营业的餐厅、随叫随到的外卖服务和四通八达的交通系统贴心地“免除”了“打工人”后顾之忧。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加入失眠城市榜单排名的“争夺”。

让现代人放下手机,不是件容易事。当“996”打破生活和工作的平衡,午夜和凌晨的时间才是自己的,这让现代人“舍不得”入睡。如果你是新媒体小编,就会知道晚上10点后有一个推送和阅读的小高峰,而超级电商平台还曾推出过“夜淘宝”概念,将营销力量投入午夜经济。某种意义上,智能手机勾勒的虚拟世界里根本没有昼夜和时差。

睡眠时间的向后延迟只是第一步,现代社会的作息才是干扰睡眠的元凶。凌晨两三点钟睡觉,第二天睡到上午11点起床理论上并无大碍,只是昼夜节律被推后了,但对于大部分学生和上班族来说,要遵守现代社会运转的节奏。晚睡时生物节律与社会节奏发生“错时”,这种社会时差让睡眠质量下降,失眠风险大增。

除了身体原因造成了失眠,至少半数以上的失眠症是由心理原因引起的,比如忧郁、焦虑、工作压力等。职业成为这些因素的源头之一。统计表明,IT从业者成为睡眠问题最严重的人群,医务人员则紧随其后。一项对某三甲医院医务工作者的研究显示,工作时长与发生睡眠障碍的风险呈现正相关,工作时间越长,失眠的概率越高。当医务工作者工作时长在49至55小时(通常每周平均工作时长为47.08±9.79小时),他们发生睡眠障碍的风险比只工作35至48小时的同行高出1.5倍,当工作时长大于56小时,风险则会高出2倍。

你的睡眠能否抢救?

在睡眠问题上,有时候焦虑和担忧恰恰来自我们所知甚少,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存在失眠症状或睡眠功能障碍时,总是试图控制它,妄想睡意袭来。百度搜索指数显示,自2019年“助眠”一词的搜索次数第一次超过“睡眠”起,对“助眠”的搜索量不断攀升,2020年的日均搜索次数较4年前翻了6倍。截至目前,“助眠”日均搜索次数达1430次,这意味着几乎每分钟就有一次搜索。

庞大的助眠需求孕育了千亿规模的睡眠经济市场。数据显示,去年我国睡眠经济市场规模超过4000亿元,2030年有望突破万亿元。各类助眠产品被赋予“神器”的概念后,出没于市场。

从助眠APP到睡眠机器人,从传统寝具到食品饮料,睡眠概念与新产品和新商业模式逐步“绑定”。与睡眠相关的职业方兴未艾。

然而,看似火热的睡眠经济内部资源并不平衡,近九成的销售额流入了睡眠器械用品,其他领域还是一片待开发的“蓝海”。不可否认,大多助眠产品只是昙花一现,高额的研发和营销成本让不少商家步履维艰。

目前来看,求医的病人中,很多已经是处于严重失眠状态,他们基本年龄偏大,中产,责任大压力大。而更多声称自己饱受睡眠困扰的年轻人,更倾向选择互联网式的或者消费主义的调节方法。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对助眠产品的价格接受度在四百元以下,这意味着,助眠小商品具有更大的市场潜力。

助眠概念如何厘清?

品类消费升级,反映出对睡眠的关注,但部分商家营销助眠概念,炒红了不少无效助眠产品。比如说,住过五星级酒店的人越来越多,羽绒枕标榜酒店同款就能提升单价,并且更受欢迎;眼罩产品从国外流行进中国,销量每年都有两位数的增长,大家对眼部遮光、保健的需求造就了一个无中生有的品类,蒸汽眼罩跻身日用品行列。

许多人服用褪黑素补充剂来帮助睡眠,实验证明,尽管褪黑素能帮助你入睡更快且睡得更久,但作用很小,潜在风险却很大。长时间服用褪黑素补充剂可能干扰自身荷尔蒙分泌,导致大脑分泌褪黑素更少,而过量的摄入更会引发疾病。目前,官方尚未出台褪黑素含量行业标准。有些褪黑素产品的销售页面以符合国家标准为宣传点,实则超出人体所需,反而会导致消费者失眠更加严重。另外,褪黑素产品本该适用于褪黑素分泌较少引发失眠的人群,但目前大部分褪黑素产品却并没有注明适用人群范围。

除了睡眠产品难以帮助用户有效睡眠,新兴助眠职业提供的服务也难以哄睡失眠大军。由ASMR爱好者衍生而来的哄睡师曾让失眠者燃起希望。夜深以后,哄睡师会接通失眠者的电话,尝试用声音哄睡对方;也有哄睡师录制视频或者干脆直播,在画面中用各种工具发出悦耳的声音。但哄睡师鱼龙混杂,让软色情的传播有了可乘之机,不少灰色产业由此滋生。

睡眠是一个综合问题,它关乎每个人每天的情绪高低、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事实上,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部门可以权威认证哪些助眠产品或服务能达到良好的助眠效果,监管和行业标准的缺失让相关产品难以摆脱“伪助眠产品”的名声。

这些东西对睡眠有价值吗?也许正如开篇时说述,运动手环满足的是大众对睡眠质量反馈的需求,如果个人真的难以通过自身努力实现有效睡眠,求助于专门的医生是唯一的路径。毕竟,睡眠是医学,也是科学。

本文由陈旭涛、刘萍、陈盼盼和常馨以联合撰写,朱媛媛数据新闻团队原创出品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