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平台经济如何摆脱“亚健康”?底层技术创新是突破口

第一财经 2021-09-29 16:12:25

作者:黄琼    责编:杨志

平台企业要在模式创新和应用创新“长板”基础上,更加注重底层技术创新,成为突破数字经济领域“卡脖子”技术的先行军、主力军。

平台经济的健康发展是外界关注的焦点,如何摆脱平台经济亚健康状态一直在持续探索。

9月28日,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举办平台经济健康指数体系发布会,新经济研究所曹钟雄团队发布《中国平台经济健康指数》报告(下称“报告”)。根据26家数字平台健康进行测度的结果显示,我国平台经济在开放发展、平台治理、数据保护等领域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亚健康状态值得重视。

“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民营经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表示,中国的数字经济和平台经济公司,说起来很大,但是在国际上仍然相对弱小。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当前面临一系列挑战,我们要认真研究如何改进体制,改进监管,改善平台经济的健康状况。

近年来,平台经济及其延伸关联领域成为吸纳就业的“海绵”,新经济、新业态撬动了就业这块巨石。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等新型就业模式层出不穷,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网约配送员等新职业正式进入职 业大典。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有2058万互联网平台灵活就业者,包括796万网约车司机、 455万快递和外卖员、114万网络主播、80万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从业者。

曹钟雄认为,平台经济是中国数字经济在世界舞台上形成独特优势的关键。面对“共同富裕”的大背景,全社会更加需要拓宽向上流动通道,需要创造更多致富机会,需要提供多元的低门槛创业就业机会,需要通过做大蛋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健康良性的平台经济不可或缺。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数据,在全球70个最大数字平台中,美国和中国分别占据市值的前二位,美国占68%, 中国为22%。2017至2021年9月,中国TOP5平台价值之和占美国TOP5平台价值之和的比重从45%下降至不到20%。报告分析称,在当前国内流量红利见顶、且与美国差距有所扩大的形势下,如何通过“以质量突围、以健康取胜”是实现平台经济可持续增长、内生驱动型发展的重要课题。

为支持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平台经济应如何摆脱亚健康状态?报告提出,要治理重构中的平台站位,重塑平台经济健康生态,牵引宏观经济高质量发展。内促良性竞争,外谋竞争优势,是全球平台经济治理最真实的底色。

平台企业要在模式创新和应用创新“长板”基础上,更加注重底层技术创新,成为突破数字经济领域“卡脖子”技术的先行军、主力军。回归健康竞争、回归创新为要的逻辑。同时摒弃过度同质化、低水平的竞争,平台间要对等的开放,要有利益的平衡,开放应基于商业逻辑、市场逻辑,平台用户、数据、流量、通道的市场价值和商业价值需要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肯定。

针对政府及监管部门,报告建议,既“吹好哨”,还要“护好航”。治理重构要处理好行业监管与健康生态的关系,处理好健康发展与国际竞争能力建设的关系,处理好健康发展与安全有序性的关系,既要着力根治行业乱象、有效防范不良问题蔓延和扩大,也要推动行业发展有力量、有韧性、有弹性。

报告调研的我国26家互联网平台企业中,市值超过10000亿元的有4家,1000-10000亿元的有8家,500-1000亿元的有6 家,小于500亿元的有8家 。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系统推进平台经济领域信用监管刻不容缓丨法经兵言

加强平台经济领域信用建设,需要与法治监管、智慧监管形成合力,做好依法监管、敏捷监管为核心平台常态化监管。

203 04-29 19:58

以加强信用监管为抓手,破解网络主播税收征管难题丨法经兵言

聚焦当前不断完善发展模式和监管方式的平台经济领域,建立健全以法治为基本架构的智慧型信用监管正当其时。

364 04-14 19:34

傅建平: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生态 |大V看两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加快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和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制度规则的重要性,旨在通过深化市场化改革,推动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建设,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促进数据要素的有效流通和价值实现,进而赋能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331 03-05 14:30

人形机器人:科技浪潮中的崛起力量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21世纪,全球正处于智能化变革的浪潮之中。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突破,人形机器人应运而生,成为世界各国角逐科技高地的焦点。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制造业亟待升级、教育需求多元化,这些社会现实为其发展提供了沃土。从国际看,科技巨头纷纷入局,抢占人形机器人市场份额,试图主导产业走向;国内政策大力扶持,资本涌入,产学研紧密合作,一场围绕人形机器人的科技竞赛悄然展开,它承载着提升生活品质、变革产业结构、彰显科技实力的重任。

35 03-05 09:49

近三成就业者灵活就业,工作稳定性、社保水平待提升

2023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4041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7032万人,也就是说,灵活就业人员占到了全国就业人员的27%,占城镇就业人员的43%。

671 02-27 21:55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