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曾刚: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仍存挑战

第一财经 2021-09-30 16:47:53

作者:段思宇    责编:徐燕燕

不同体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和路径并不相同。

疫情的到来加速了银行的数字化转型。目前,许多银行都已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金融科技的开发与应用,尤其是大型银行。相比之下,中小银行则由于自身资源有限,在转型路上面临不少挑战。

此前毕马威联合腾讯云发布的《区域性银行数字化转型白皮书》(下称《白皮书》)显示,在参与调研的46家区域性银行中,已有91%开展了数字化转型,但中小银行数字化建设进程总体较为缓慢,尤其是对公和金融市场领域数字化转型较为落后。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在近日举办的2021年首期金融科技沙龙—“金融科技与资产管理行业发展”上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候也表示,由于不同体量的银行在自身能力、客户构成以及业务开展等方面存在不同,因此它们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和路径也不太相同。

在他看来,当前中小银行转型仍面临着较大挑战,转型难点主要集中在人才、数据、机制、对外合作等方面。比如,尽管有的区域性银行完成了数据的归集和平台化建设,但仍存在内外部数据质量不一,数据难以统一对接,产业数据获取困难等问题;同时,有的银行对外合作时虽然需求强烈,但效果达不到预期。

“不同于大型银行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的路径,不少中小银行会选择与外部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曾刚对记者称,这主要是由于,金融科技不仅需要投入资金去构建数据底层,还需要金融机构有运用数据的能力、人才的积聚等,但很多中小银行在这方面能力不足。

即便是投入跟上了,一些银行的客群,比如农村金融机构的客户对线上业务的接受程度可能还有待提高;再加上部分银行的业务也比较简单,没有复杂的产品,因此对于中小银行而言,“数字化的转型可能更多是通过外部合作来推进。”曾刚说道。

而在对外合作方面,此前有观点提到,由于中小银行自身资源有限,往往会依赖大型科技公司提供的技术和平台进行客户维护、信用分析和风险控制,而这可能导致负债端和资产端的获客能力和产品竞争力减弱。中小银行应关注对大型科技公司依赖度上升对中小银行经营活动的影响,以及大型科技公司金融科技服务的集中度过高带来的操作风险和网络风险。

对此,曾刚表示,目前绝大多数中小银行与大型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相对有限,这个领域未来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整体来看,只有部分中小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较为紧密,包括从技术到业务(如联合贷、主贷等)等各个方面,获得了一定的短期收益,但尚未并未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曾刚认为,总体上看,在数量高达4000余家的中小银行中,与外部金融科技公司进行全方位合作的机构占比并不高,并非普遍现象;此外,部分合作业务(如联合贷、助贷等),随着监管趋严,正面临规模压降或模式转型的压力。

另一方面,从市场供应商的角度看,从数据底层治理的能力提升,到数据中台的建立,再到数据应用能力的提升,赋能金融机构的供应厂商较多,并非头部大型金融科技公司垄断,市场竞争仍较为激烈。

“因此,我认为,目前还不存在中小银行对少数大型机构过度依赖的情况。”曾刚称,但的确存在少数银行对部分合作模式过度依赖的问题,需要注意这类风险。从本质上讲,中小银行应发挥属地资源禀赋,在深耕本地的基础上,以数据洞察和智能技术为抓手,围绕客群、产品、服务打造差异化优势。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