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专访诺奖得主莱维特:中国年轻科学家需要更多独立性和自主权

第一财经 2021-10-11 17:08:48 听新闻

作者:钱童心    责编:刘佳

中国有众多志向远大的年轻人,他们渴望实现自己的理想。关键是要重视年轻人,强调年轻人的独立自主性。

“过去20年,中国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未来20年,科学和技术很自然地成为了推动中国向下一个阶段发展的重要力量。”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周前夕,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 Levitt)教授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的专访时表示,他乐于亲身参与到中国新一轮的发展浪潮中,并希望看到中国年轻人拥有更多的独立性和自主权。

科学需要时间证明

莱维特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正值2021年诺贝尔奖颁发期间。在他看来,诺贝尔奖充分诠释了“时间检验科学”的宗旨。

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mRNA疫苗未能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尚待时间检验,“虽然我认为mRNA疫苗拥有很大的前景,可能成为一种通用的平台,但它是否就好于传统的疫苗?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我们唯一知道的是它已经被证明是安全的,而且能够快速研制。”

他表示,去年基因编辑技术Crispr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从时间方面来看也有些令人意外。“诺贝尔通常会奖励给那些看似被历史遗忘的人。”莱维特表示,“Crispr技术还是太新了。”

近年来诺贝尔化学奖多次颁发给生物相关的领域,在谈到交叉学科研究优势时,莱维特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新的发现往往都是在边缘和交叉领域出现,有一些基金鼓励资助两个完全不同领域的合作项目,因为往往看似关联性越远的研究,产生重大突破的可能性也越大。”

莱维特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中国有众多志向远大的年轻人,他们渴望实现自己的理想。“我认为中国的年轻人拥有成功的所有条件。关键是要重视年轻人,强调年轻人的独立自主性,这也是我一直强调的。”莱维特表示。

他还表示,一所高校的实力并不在于它培养了多少诺贝尔奖获得者,因为这些都是过去。“高校的实力取决于年轻人,以及他们自行组建团队的自主性。”莱维特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们应该鼓励年轻人独立思考,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些懵懂的年轻人将会带来巨大的科学突破。”

斯坦福催生了硅谷

莱维特教授表示,现在高校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建立与应用科学的关系,以及教授如何在企业任职。

他认为,新的观念往往诞生于初创公司,因此要鼓励教授走到企业。斯坦福大学一直是这方面的先行者。“我从1987年任职于斯坦福大学,距今已有34年。很快就有人邀请我加入一家公司。虽然我在大学任教,但他们都表示教授在企业任职同样非常重要。“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认为斯坦福在很大程度上催生了硅谷,它确实有一些独特之处值得其他高校借鉴。”

中国拥有大量资金支持创业,拥有大批年轻人才。对此,莱维特表示,相较于忍受漫长的学术研究过程,中国的年轻人更喜欢尝试创业的刺激。“其实他们应该将两者相结合,决策者也应该鼓励中国年轻人把他们的干劲与开放的心态相结合。”莱维特说道,“科学是开放的、无国界的。在我看来,这种组合至关重要。”

近年来,莱维特大部分时间生活在上海,他享受与中国学者和学生的互动。“这里已经形成了一种非常有启发性的环境,我们在真正脚踏实地开展基础科学研究,而不是照搬照抄。”莱维特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认为在科学界,先行者始终拥有优势,你不仅可以率先发表论文,还可以通过论文加深对科学问题的理解。”

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学家回国,上海也掀起了生物制药研发投资的热潮。中国本土药企正在经历从模仿跟随向原创引领过渡的时期,涌现出包括抗PD1药在内的多个一类新药。

针对目前全球阿尔茨海默氏症药物的研发瓶颈,莱维特教授认为,与投入巨资开发难以研制的药物相比,更省钱的方法是鼓励人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认为与疾病治疗相比,预防更重要,比如少抽烟少喝酒,多做运动多喝水多睡觉,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在早期预防阿尔茨海默氏症。”

他表示,心跳、呼吸、血压这些生理指征对于预测疾病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未来借助AI技术,人们的手机等智能设备将会在早期疾病的诊断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这种融合的趋势在中国的发展会更快,因为中国的年轻人学习速度非常快。”莱维特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莱维特在新冠疫情早期就介入了疫情的预测和药物研究,他再次呼吁全球科学家一起努力应对疫情。“新冠让很多科学家非常紧张,因为应对疫情是非常困难的,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莱维特表示,“但是我们通过努力,还是将疫情控制住了,我认为没有什么可以阻止全球开放的步伐。”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