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120万一针的抗癌神药存在“误会” 昂贵的细胞疗法如何普及?

第一财经 2021-10-12 16:07:01

作者:钱童心    责编:刘佳

目前这个药已经在瑞金医院临床上使用了,但仅仅是针对淋巴瘤的治疗,还不能针对其他癌种。

复星国际联席CEO陈启宇在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周期间表示,近期网上盛传的瑞金医院120万一针的“抗癌神药”是一个“误会”。“目前这个药已经在瑞金医院临床上使用了,但仅仅是针对淋巴瘤的治疗,还不能针对其他癌种。”陈启宇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陈启宇表示,近期一些不明真相的癌症患者蜂拥至瑞金医院,也给医院造成了一定的困惑。目前CAR-T细胞在多种血癌当中具有强大而持久的治疗作用,但是对于治疗实体瘤效果仍然不佳。

破解百年未解癌症难题

2017年8月美国FDA批准了诺华公司首个CAR-T细胞疗法引起业界轰动。今年6月,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复星凯特公司的中国首个自体CAR-T(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细胞治疗产品新药上市申请,不仅提升了中国本土CAR-T研发企业的信心,也利好整个CAR-T生物制造产业链。

中国首个CAR-T药物的定价也备受外界关注。陈启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该疗法既然已经在临床上使用了,就有它自己的定价。但复星方面至今尚未公开宣布该药物的官方定价。

以CAR-T疗法为代表的细胞免疫治疗,是当下医学界最前沿且极具商业化价值的研究领域,被称为继化学药物和生物药物后之后又一次医药革命,有望帮助人类攻克百年未解的癌症药物难题。

“对癌症的彻底治愈是产业界、科学界、临床共同致力的一件事情,也是所有患者的希望所托。”陈启宇表示,“在我们引进了CAR-T药物之后,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我们也希望与一些全球性的公司合作研发创新药,最终许可出去。”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副主任龚渭华教授在上海生物医药周的一场国际生物医药前沿技术高峰论坛上表示:“CAR-T疗法最近很受关注,它的好处是治疗效果比较确切。”

不过目前包括CAR-T等疗法在内的新兴细胞疗法成本仍然过高,难以广泛普及。在美国的治疗成本平均为几十万美元,中国的治疗成本也至少在上百万人民币。对此,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陈凯先院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们相信CAR-T的价格必然会随着技术的发展明显下降。现在CAR-T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一方面需要发展通用型的CAR-T制备技术,大幅降低其成本;另一方面要攻克CAR-T对于治疗实体瘤效果不佳的问题。”

细胞疗法的工业化制备前景

美国科学院院士、CAR-T细胞疗法的创始人之一,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教授卡尔·朱恩(Carl June)也提到了未来细胞疗法的工业化制备前景。他表示:“我喜欢把制药行业和汽车行业做一个类比,一开始汽车由昂贵的人力在生产线上制造的,然后人力变成了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现在大部分汽车组装都靠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完成的。CAR-T细胞制药工业也需要做出这样的转变。”

他认为,CAR-T细胞在多种血癌当中具有强大而持久的治疗作用,它是医学治疗的新支柱,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扩大这些工程化细胞的生产规模,让更多的患者可以受益。

朱恩还提到,对于昂贵的疗法,应该在资本和政策方面进行完善。“我们已经看到这个领域已经有了大量的投资,目前CAR-T细胞测试已经成为全球化的产业,目前有数百个企业参与,其中大多数都在中国正在测试工程细胞疗法,有几家已经获得了商业批准。”朱恩表示。

根据第三方数据,诺华CAR-T药物Kymriah和吉利德/凯特公司的CAR-T药物Yescarta的细胞制备周期分别为22天和17天。为获得符合全球标准的CAR-T制造工艺,国内的细胞治疗生物科技公司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与国外生物制药领域的工业巨头合作。

生命科学技术公司思拓凡(Cytiva)细胞与基因治疗事业部总经理林澍方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近年来,细胞治疗在国际上的认可度迅速提升,也推动了中国细胞治疗产业的发展。随着中国鼓励创新以及更加开放政策的支持下,国内CAR-T上市步伐也将加快,尤其是那些能够实现生产流程标准化和规范化、安全有效的产品将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了目前国内已经获得批准或进入临床阶段的近40个CAR-T疗法发现,其中有一半是来自上海的生物医药企业,包括复星凯特、药明巨诺、科济药业、亘喜生物、赛比曼生物、恒润达生、上海细胞治疗集团、优迪卡生物等。

“上海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之一,生物医药产业作为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创新要素集聚、企业链条齐备、综合配套优势明显。”林澍方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