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小米回应个保法:大数据是新时代“核燃料”遵循国际最严安全标准

第一财经 2021-10-19 17:52:51

作者:钱童心    责编:宁佳彦

网络空间正在不断扩大,网络安全边界也在随之延展,今天的网络安全更多是指数据安全,大数据是新时代的“核燃料”。

“网络空间正在不断扩大,网络安全边界也在随之延展,今天的网络安全更多是指数据安全,大数据是新时代的核燃料。”小米集团副总裁、小米安全与隐私委员会主席崔宝秋在博鳌亚洲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的一场网络空间安全与治理会议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他解释称,“核燃料”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大数据聚合后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如同“核聚变”;其二是在挖掘数据价值的同时,必须注意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因为隐私数据的泄漏后果堪比“核泄漏”,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永久性损失。

国内立法快速赶超全球

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推进,企业对个人信息处理活动更为普遍。个人信息保护也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

11月1日起,《个人信息保护法》将正式实施,并成为国内首部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核心法规。崔宝秋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个人信息保护法》颁布后,小米集团内部即开展合规专项行动,对集团内部所有涉及业务线进行自查。

“进入2021年以来,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立法动作频繁。”崔宝秋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可以说国内立法正在加快脚步,快速赶超全球立法尺度。”

崔宝秋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国内还没有出台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规时,小米就已经按照国际上最严格的标准来实施数据隐私的保护,包括对个人数据隐私的定义。

“比如早在2014年小米就提出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应当被当成隐私数据来对待,这一观点领先于国际同行。直到2019年Android 10发布时,谷歌才正式宣布IMEI是隐私数据,并取消了开发者的相关访问权限。”崔宝秋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除了《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也在安全层面提出了要求。此外,《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等针对特定行业的数据处理活动进行规范管理的部门规章也相继出台。

崔宝秋认为,中国正处于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关键阶段,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今天的物联网时代,网络设备数正在呈现指数级的增长。“小小的智能设备存在的很大的安全隐患,网络安全面临的挑战也更大。”他说道,“之所以认为大数据是新时代的核燃料,因为数据一旦泄露或者不当利用,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是与核泄露一样不可逆转的。”

隐私保护关键靠技术

而伴随着自动驾驶、电动车等产业的发展,中国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未来随着AIoT、自动驾驶、智能制造时代的到来,网络空间安全的重要性也一定会越来越凸显。”崔宝秋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崔宝秋表示,数据永远都伴随着隐私安全。“它们就像是一对双胞胎,对于企业而言,从技术到产品到合规等层面,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早在2014年,小米就成立隐私委员会,与全球最大的隐私密封方案提供商TRUSTe公司合作展开隐私保护相关业务。到2016年,小米手机MIUI操作系统及其内置应用、小米网(Mi.com)在国内和国外的电商、云服务等都符合TRUSTe隐私保护标准,提高了小米的安全隐私的整体水平。

去年,小米又推出“照明弹”、“拦截网”、“隐匿面具”等数据安全解决方案,并发布了“小米隐私安全基线”,将“开源模式”推向整个行业。

“我们希望这些解决方案能够逐步成为行业的新标准,促进整个网络安全生态系统的发展。”崔宝秋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他援引数据称,在上述解决方案实施后,对于用户身份信息、地理位置信息等隐私数据的不合理访问请求量下降多达98%。

崔宝秋表示,《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后,对于保护个人隐私数据安全的要求更高了,小米正在继续从技术上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他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现在小米不包括手机和个人电脑在内的智能设备量已经达到3.74亿台,截至今年6月,MIUI操作系统的月活用户数达4.54亿。“如何让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在智能设备上落地,最终还是要依靠技术,包括差分隐私、联邦学习等。”崔宝秋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崔宝秋强调,隐私保护不是一家企业或者一个行业的事情,涉及到整个生态系统。“不仅手机厂商也要做好用户隐私保护,所有互联网厂商、智能设备厂商和传统行业也要遵守数据保护法规,全社会也都需要对隐私保护进行投入。”他说道。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