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面对全球经济复苏基础不牢、原材料涨价、海运货柜紧缺、汇率波动等多种不确定性因素,海信、海尔、美的、创维等中国家电龙头企业今年仍继续加快品牌出海的步伐。
海信集团总裁贾少谦10月20日在海信开放日的演讲中表示,预计海信集团的海外收入最快三年内就将反超国内、占比过半。今年前三季,海信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252.4亿元,其中海外收入526亿元,同比增长38%,占比42%。
“从2016年开始,海信在过去5年投了100多个亿之后,国际化总算真正起步了。”贾少谦说,近年海信连续收购了东芝电视、gorenje、日本三电等品牌,在全球拥有近50家研发机构、工业园区和生产基地。
目前,海信拥有黑电、白电和厨电三大业务板块,基本可满足家庭智慧生活的需求。此外,海信还涉足了智能交通、光通信、智慧医疗、商用多联机等领域,打通了从家庭到社区、从社区到城市的场景,实现to C和to B产业的均衡布局。
为了加快自主品牌的全球布局,海信自2016年起,接连赞助欧洲杯、世界杯等国际体育赛事。10月20日,国际足联(FIFA)与海信联合宣布,海信正式成为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官方赞助商。至此,海信已成为两届欧洲杯、两届世界杯的赞助商,助力其海外业务快速成长。
海尔智家(600690.SH)的海外业务也突飞猛进。10月19日,在2021《财富》世界500强峰会上,海尔智家副总裁李攀说,疫情下的海尔海外业务高增长、高盈利,连续两年海外收入增幅达20%以上。首先是关注用户需求、坚持出口创牌,如,向美国出口带电脑桌的冰箱,为巴基斯坦开发能同时洗32件大白袍的洗衣机。其次是跨国并购、文化融合,海尔收购GEA(GE家电)时,后者年收入不到60亿美元,今年GEA的营收将会突破100亿美元。
今年以来,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出口海运价格猛涨、汇率波动等不确定性因素,给家电出口企业带来了风险和挑战。加上去年下半年中国家电出口高速增长的高基数,中国家电出口今年下半年的增幅明显收窄。据海关总署的数据,2021年1-8月,中国家用电器(包括彩电和DVD及部分白色家电)出口额645.3亿美元,同比增长33.2%,较2019年同期增长79.6%;其中,8月当月家电出口额86.7亿美元,同比增长7.6%,较2019年同期增长85.6%。
另据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的统计,2021年1-8月,中国家电(白电)产品累计出口770.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5.7%;8月当月家电出口额为97.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4%,月度同比增速继4个月收窄后逐步平稳;主要市场中,8月当月对美国出口家电产品22.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滑3%,月度同比连续两个月出现下滑。
如何在不确定的出口环境中实现确定性的增长?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家电分会秘书长周南向第一财经记者分析说,一是跟着国家政策走;二是跟市场走,像海尔、海信、美的等都是全球布局、全球研发;三是不断创新,像在第130届广交会上,创维展出可变形的OLED电视,科沃斯推进自主研发的洗地机的出口业务,中国家电企业的创新并没有因疫情而停止。
这是科沃斯从清洁家电向机器人领域挺进的重要一步。今年以来,家庭服务机器人领域投资升温,科沃斯也得加快布局,否则不进则退。
白电出口经历美国对等关税影响带来的波动,逐渐恢复平稳;彩电二季度出口同比下滑,但仍处于历史高位。
全球消费信心相对保守,质价比家电在消费市场的重要性提升。面对日益崛起的中国企业,LG电子在欧洲市场将采取新的策略。
非洲市场大家电的普及率较低,潜力较大。
家庭具身智能服务机器人普及要到2030年以后。家电企业有家庭场景数据等优势,但需弥补AI算法、运动控制等弱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