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第一财经于2021年5月发布的研究文章,应部分读者要求,再次发布供读者朋友们阅读分享。
印度新一轮疫情局面持续恶化,或导致全球原料药的供给缺口,中国原料药企业迎来机遇。
5月13日,根据印度卫生部门数据,在过去24小时内,印度新增新冠确诊病例36.27万例,累计确诊病例2370.37万例;新增死亡病例4120例,累计死亡病例25.83万例。从4月21日起,印度已连续21日日新增病例超30万例,
印度和中国是除了美国外,全球原料药供应的两个最大市场,2019 年份额分别为11%和17%,在特色原料药领域是竞争关系。天风证券表示,随着疫情加剧,印度原料药出口供应势必会受到较大影响,而在需求刚性的情况下,部分订单可能会转移至国内,有利于国内药企扩大市场份额。安信证券也认为,疫情背景下国内API(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活性药用成分,即原料药)稳定供应能力凸显,有望享受产业链转移红利。
印度医药巨头所在区域疫情严重
印度疫情近期持续恶化,确诊人数一路飙升。单日确诊人数在4月14日、4月21日、4月30日分别突破20万、30万、40万大关,屡次打破世界各国日增长纪录。
国海证券表示,印度本轮疫情大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前期政府管控不到位以及民众防护意识极差。3月以来,印度各地迎来密集的地方选举;与此同时,3-4月份,印度迎来洒红节、大壶节等重大宗教庆典节日,民众大规模自发聚集狂欢,加速了疫情的扩散。
疫情失控也与新冠病毒变种 B.1.617(“双变异”病毒,同时带有 E484Q 和 L452R 两种突变的毒株)有密切关系。据悉,该病毒传播速度和英国突变株B.1.1.7接近,较传统病毒相比扩散更加容易;另外,根据英国剑桥最新实验结果,现有疫苗抗体对该变异病毒的中和活性降低了四倍。
5月中下旬,印度还将迎来开斋节和佛诞节,防疫形势不容乐观。印度政府首席科学顾问拉加万(K. Vijay Raghavan)日前表示,由于当下新冠病毒传播水平居高不下,第三波疫情将不可避免地在印度上演。
作为全球最大的仿制药供应地区,印度占全球供应量的20%,原料药行业排名世界第三,同时也满足全球62%的疫苗需求,生物制药每年产生超过11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
为应对疫情,印度已有约10 个邦和地区出台严格的防疫限制措施。首都新德里、马哈拉施特拉邦、卡纳塔克邦和西孟加拉邦处于封锁状态,北方邦、泰伦加纳邦、阿萨姆邦、安得拉邦和拉贾斯坦邦等则实施宵禁或周末封锁。
医药方面,印度医药巨头总部一般分布在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孟买和海得拉巴土邦的海德拉巴,主要CDMO 巨头如Jubilant Life 位于北方邦,均为疫情最严重地区。
国海证券表示,中印产业链在制药方面相互依存连接紧密,无法单方面评估影响,对国内相关品种的短期影响主要在抗生素、解热镇痛、慢病领域原料药方面,印度供给不足产生的缺口将促使相关订单向国内转移。
原料药海外订单逐步向国内转移
随着人力和成本压力加大,欧美原料药产能逐渐向以中印为代表的的新兴市场国家转移,中国凭借成熟的基础工业体系、成本优势以及发酵类产品优势,近年来与印度差距逐渐缩小。
根据中国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统计数据,国内API出口规模从2012年的227亿美元持续增长至2019年的337亿美元,国内API出口量从2012年的616万吨持续增长至2019年的1012万吨。
从原料药行业来看,2020年A股化学原料药板块营收同比增长4.09%,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10.36%。其中特色原料药领域2020年整体营收增速15.11%,归母净利润增速 33.14%。
2021年一季度,A股原料药板块七大权重股收入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3.2%和25.7%,维持稳定增长趋势。
国元证券表示,随着海外疫情(尤其是印度)持续蔓延,国内原料药有望享受产业链转移红利,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驱动国内原料药企业业绩持续攀升。
安信证券也认为,疫情背景之下,印度曾在2020年3月限制26 种API 及其制剂出口。近期印度疫情再度失控,其API供应能力再度受到挑战。国内API自2020年一季度过后逐步恢复正常供应且扩建产能陆续投放,稳定供应能力进一步凸显。
我国原料药行业存在巨大预期差,三大主线打开成长空间
除了海外疫情蔓延驱动的全球API 产能向国内转移,我国原料药,特别是特色原料药产业本身也迎来国内环保政策收紧、行业集中度提升、关联审评正式入法等多重利好。
光大证券表示,短期来看,业绩兑现是驱动原料药股价上涨的重要催化剂;长期来看,国内原料药行业的发展逻辑通顺,有望诞生多家进入全球第一梯队的原料药企,成为可以与印度制药产业分庭抗礼的力量。
光大证券认为,国内原料药行业存在巨大预期差,三大主线打开成长空间。
其一,重磅药物陆续专利到期,产品迭代有保证。Evaluate Pharma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4年全球约有1980亿美元的药品专利陆续到期,面临专利悬崖风险,假设仿制药价格为原研药的20%,则会给仿制药行业带来约400亿美元的原研替代空间,从而大大刺激仿制药相关的特色原料药的发展。原料药企的产品迭代放量可期。
其二,“4+7” 集采之后,原料药行业迎来制剂一体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目前,国内原料药企还处在制剂一体化布局的早期阶段,中长期增量可观。
第三,受益于国内的化工产业链优势和工程师红利,国内CDMO行业不断承接全球产能转移,目前国内CDMO行业仍处在景气周期上行阶段,预计仍可持续3-5年以上,市场规模有望达到千亿以上,原料药企的CDMO业务弹性显著。
光大证券建议关注原料药产业两个投资方向: 1)华海药业、普洛药业和天宇股份等一线平台型API公司,等待其业绩逐季兑现; 2)高增长且有确定性的小而美公司,如同和药业、博瑞医药、奥翔药业、司太立等。
资料显示,华海药业(600521.SH)全面覆盖普利类、沙坦类、帕罗西汀、左乙拉西坦、普瑞巴林等API 品种, 沙坦类产品 CEP 证书恢复后,有望带动 API 业务恢复性增长;制剂业务方面,公司制剂国际化能力较强,国内市场借助集采快速拓展,按照公司公告,2020 年氯沙坦钾片、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年销售均超过 5 亿元,缬沙坦片等三个品种中标第三批集采。
司太立(603520.SH)的碘造影剂系列覆盖碘海醇、碘帕醇、碘克沙醇,正在推进碘佛醇、碘普罗胺、碘美普尔等产品注册造影剂,未来三年造影剂 API 进入新增产能释放期;制剂业务方面,公司通过收购海神药业实现碘海醇注射液等在海外规范市场销售;国内市场,碘海醇、碘帕醇注射液与恒瑞医药形成战略合作,销售有望快速放量。
理想汽车产品线总裁刘杰回应产品规划等问题。
专家建议需重视既懂产业又懂AI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四川现已聚集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约160户企业
高热度下,投资人仍在密集地看项目,创业者仍在投石问路,各方都在试图看清未来。
由于针对特定国家的关税将影响制造药品所需的有机化学品和玻璃器皿等关键供应品,美国制药公司的制造成本将上升。他们计算预估,制药行业进口成本风险将增加45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