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疫情改变消费趋势,乳业巨头今年进博会重点加码“健康”

第一财经 2021-10-27 12:26:12 听新闻

作者:栾立    责编:乐琰

今年在展出的重点产品和全球首发新品中,健康产品的份量相比第三届进博会时明显提升。

疫情正在改变着国内的消费趋势,也让参加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的各路海外巨头嗅到了商机。近日,第一财经在对参加本届进博会的主要乳业及食品企业采访后发现,今年在展出的重点产品和全球首发新品中,健康产品的份量相比第三届进博会时明显提升。

健康产品看点多

“民以食为天”,一直以来食品及农产品展也是进博会的重点区域,记者在第四届进博会官网看到,本届进博会的食品及农产品展区主要位于1.1、2.1和2.2号馆共3个展馆,共吸引来自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家企业参展,其中世界500强及龙头企业近30家。

除了大量各色各异的美食之外,已经连续四年参展的国际食品巨头雀巢、达能、恒天然等所展示的创新产品、新技术应用一直是行业关注的重点。

在此前,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孟素荷透露,2021年上半年,中国食品工业产值实现了16%的增长,其中健康食品产值增长达40%以上,长期增长的大趋势明显。而在本次进博会上,面对这一消费趋势的新变化,各大乳企也都调整了参展的产品的重心。

上一届进博会上,达能就曾公布了帮助老年人改善认知能力和延缓脑衰退的医学营养产品智敏捷等健康产品。而今年进博会上,达能加大了在营养健康产品方面的展出力度。

据介绍,本次达能将携多款先进科研健康食品和绿色食品创新技术亮相进博,其中包括20余款全新的营养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全生命周期营养需求。而针对“一老一小”两个关键时期,达能则更在进博会上推出多个全球首发的营养全案。此外,本次达能首次专设健康饮品体验专区,为消费者带来多款达能进博会定制健康饮品。例如植物基燕麦拿铁、依云特调冷萃茶、以及拥有接近冰激凌口感的Fortimel能荃舒皮肤健康饮品等等。

雀巢集团在本次进博会上也将展出来自全球19个国家的275款畅销产品,其中有14款是在中国市场首次亮相的新品。记者了解到,在展出产品中,也包括了大量临床营养方面的创新产品,比如针对先天性代谢疾病、营养支持和肾病等多个疾病领域,包括苯丙酮尿症、枫糖尿症、遗传性高酪氨酸血症、长链脂肪代谢紊乱、糖原贮积症等多个罕见病/先天性代谢疾病等相关临床营养产品。

雀巢方面表示,国内出生缺陷发生率为5.6%左右,意味着每年有相当数量的缺陷儿童出生。雀巢也希望通过科学营养解决方案,来改善儿童营养的未来。在进博会期间,雀巢还将向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求助基金会捐赠特医食品,以支持甲基丙二酸尿症/丙酸血症(MMA/PA)患者、枫糖尿病(MSUD)患者和苯丙酮尿症(PKU)患者。

疫情下,国内乳制品消费快速增长,而在本届进博会上,世界乳制品原料巨头恒天然集团也将第四次以全系产品阵容亮相,其中包括了多个功能化新品。

恒天然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周德汉表示,在疫情之下,恒天然发现客户和消费者更为关注产品的源头、优质乳品和蛋白质,因此今年的新品包括了安佳高蛋白高钙牛奶、亚洲首发的新西兰草饲鲜牛乳、在国际大赛中屡获殊荣的新西兰顶级芝士—— Kapiti卡蓓蒂特制干酪及美兰原制芝士等等,以及更多创新的乳品原料产品应用,希望让中国消费者享受到更优质和高营养的乳品。

希望搭上进博会的快车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在今年的参展商中,不少食品企业已经是第四度参展,而恒天然等企业已经作为首批签约的外资企业之一,提前预定了第五届进博会的展位。

周德汉表示,恒天然见证了过去三届进博会,进博会对恒天然所有业务部门的长足发展做出的贡献,除了签约第五届进博会外,恒天然将继续担任进博会参展商联盟乳业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单位,并更深入地参与中国乳业的发展。

在外界看来,疫情对于全球食品行业发展都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而疫情下快速恢复的中国市场和国内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让海外食品企业愈发重视中国市场。同时在进博会效应下,也从中受益匪浅。

在不久前公布的三季报显示,2021年前9个月,雀巢在中国市场的专业餐饮、咖啡、调味品、乳品和普瑞纳宠物食品等业务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快速增长。今年前9个月,达能在中国市场的主要业务专业特殊营养业务也实现了双位数增长。近两年来,雀巢和达能也在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力度,包括新建生产设施和本土研发中心等。

达能全球高级副总裁李健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把达能最新的营养探索和数字化健康服务带给中国消费者,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进博会更及时、更准确地了解到消费者的健康新需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以中国市场为起点,惠及全球市场的创新步伐。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