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专题文章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揭秘“智能吉利2025”战略背后的两大关键支点:1500亿投资和不断成长的“人才森林”

第一财经 2021-11-11 18:07:34

责编:王艺

受芯片短缺影响,10月车市销量同比继续下滑,但新能源汽车强势增长,替代传统燃油车市场份额的趋势明显。11月10日,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例行月度会议上谈到,1-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6.6万辆和254.2万辆,同比均增长1.8倍。按照目前的发展判断,今年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突破300万辆已成定局。“某种程度上,新能源汽车就是在替代传统燃油车的市场份额,在产销总量没有增长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到300万辆,就意味着传统燃油车的产销量减少了300万辆,而新能源汽车正是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企业也必然要加快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的步伐。”付炳锋表示。

吉利汽车在日前对外宣布了“智能吉利2025战略”,在这一涵盖“一网三体系”的全域战略布局中,新能源和智能化的转型,背后优质高效的“人才森林”的搭建以及从研发到市场化、用户思维的转型,将成为吉利汽车完成从对标到领跑,“做受人尊敬的全球化企业”的关键。

5年1500亿投资

汽车产业正步入转型关键期,几乎所有的车企都公布了2025战略中的投资金额,但从目前来看,吉利汽车5年1500亿的投入仍然是中国汽车品牌中研发投入第一梯队企业。

“过去看主流品牌的研发投入基本上占销售收入的4%-5%,豪华车企是6%-7%。”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兼CFO戴庆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谈到,吉利汽车过去的研发投入比例与豪华车企基本上保持一致,过去5年累计投入超过1400亿元,未来5年还将保持5%-6%研发的投入,使得产品有持续的竞争力。

就在日前,2021年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正式发布,在这张榜单中,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以218.11亿元的研发投入,成为上榜企业研发投入前10名中,唯一一家汽车企业,与华为、中国航天等一众科技巨头和国有大型企业一同上榜。

正是吉利对研发投入的坚定不移,才造就了吉利在一网三体系,底层技术上的后发优势。戴庆告诉笔者,过去吉利汽车的研发投入主要是在平台技术、新车型的开发以及“新四化”方向。除了专注开发新品架构、电子架构之外,也在重点布局掌握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新能源等核心技术。雄厚的研发资本不仅助力吉利汽车的销量从2015年的53.85万辆增长至2020年的132万辆,连续4年蝉联中国品牌销量冠军;还带来吉利在智能化、网联化等前瞻领域的能力形成。戴庆表示,“在2016年博越上市之后,吉利的智能化、网联化,不管是车机娱乐系统,还是L2自动驾驶,在行业都是比较超前领先的。”

此外,从2015年到2020年,吉利汽车的品牌价值也在不断提升,产品销售均价从此前的5-6万元上升至8.5万元,通过与沃尔沃汽车的协同,吉利汽车成功打造了CMA、BMA两大平台化架构,实现了“架构造车”,并顺利推出高端品牌领克汽车,目前其在全球的累积销量已经接近60万辆,单车平均售价突破15万元。

而在2020年底,吉利汽车历时4年,投资超过180亿元的SEA浩瀚架构正式发布,这款全新的智能纯电架构从一开始,就保持开放和领先,基于这一架构,吉利汽车推出了全新的高端智能品牌极氪汽车,首款车型上市后平均的市场售价超过30万元,还将通过对外合作,进行技术输出。

在业内看来,过去10年,吉利汽车通过内涵式自研、外延式投资方式,积极拓展创新,突破技术边界,完成了一个中国品牌从跟随到在主流市场站稳脚跟,并开始与外资品牌正面竞技,实现全球化布局的转变。

未来几年,随着越来越多中国品牌的崛起,在智能化、电气化转型领域,中国品牌有望完成“换道超车”,进一步从“站稳”到“引领”。

戴庆谈到,吉利一直坚持对标管理、品质经营。“过去十年来,我们一直把对标管理作为很多工作指引的方向。比如说发动机领域,我们要向丰田学习,造车品质工艺,向德系车学习,管理水平、思想、人才等向华为等优秀企业学习。去学习这些公司在一些具体的产品、流程、文化、管理、技术、服务上的领先之处。但是到今天为止,特别是在混合动力跟纯电动领域,我们觉得从技术角度来说,不能这样一直对标下去了,我们要敢于领先。”

敢于领先的底气

敢于领先的第一步,是吉利历时多年打造的全球动力科技品牌——雷神动力的发布。其包括了世界级模块化智能混动平台——雷神智擎Hi·X,全面超越日系的1.5T混动专用发动机及DHT Pro混动专用变速器,以及新一代电驱装置“E驱”。

由全球近500人的工程团队历时5年打造的1.5TD混动专用发动机,是世界首款量产增压直喷混动专用发动机,它通过高压直喷、增压中冷、米勒循环、低压EGR四项技术将热效率做到的了全球量产混动发动机的最高记录——43.32%,完爆被业内封神的丰田第四代THS 混动系统41%的热效率值。

吉利DHT Pro是全球首个量产3挡混动变速器,它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全速域并联,通过独创的3挡结构将并联工况的时速降低至20km/h,远低于日系70km/h,节油率达到40%,从而实现NEDC油耗3.6L/100km。值得一提的是,DHT Pro将双电机、变速器、电控制器等6合1高度集成,重量仅120kg,却能做到惊人的4920N•m最大输出扭矩!扭质比41N•m/kg。除此之外,雷神智擎Hi•X还拥有全球领先的最高40%节油率、首次实现混动系统全动力域FOTA升级和多达20种智能驾驶模式,以及148项关键NVH技术优化。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一系统不仅支持A0~C级车型全覆盖,还将全面涵盖HEV、PHEV、REEV等多种混动技术。未来三年,搭载雷神智擎混动的车型将达到20余款,实现混动主流细分市场销量第一。未来5年,吉利汽车将推出25款智能新能源产品,到2025年,吉利汽车集团新能源销量将达到90万辆,占比30%。加上极氪品牌,吉利新能源的整体销量占比将超过40%。

敢于领先的第二步,是吉利汽车旗下“芯擎”科技自研的中国第一颗7nm车规级SOC芯片的一次性点亮,这款芯片在83平方毫米的基板上,集成了87层电路,88亿个晶体管,在完成车规级认证后,明年即将量产。到2025年之前,自研5纳米的车载一体化超算平台芯片,以及高算力自动驾驶芯片,算力达到256TOPS。

敢于领先的第三步,是基于上述技术突破之下,吉利汽车未来 “一网三体系”全域布局的实现。其中,“一网”是指“智能吉利科技生态网”,是以智能架构为“新基建”,围绕芯片、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和卫星网搭建端到端的自研体系和生态联盟,驱动用户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上的体验不断进化。这些前瞻的“新基建”将有助于吉利汽车在未来的智能自动驾驶领域实现全栈自研,到2025年L4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完全掌握L5自动驾驶。

不断迭代的“人才森林”搭建

对于汽车这样的技术密集型行业来说,没有人才就没有技术,没有技术就没有未来,人才和技术的不断进化,是吉利35年来发展的内驱动力。面向智能时代转型,人才仍将是驱动行业技术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

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一个企业最大的资产,不是说有多少现金,不是说有多少固定资产,也不是说有多少无形资产。那些数据都是在表内资产。用财务报表会反映出来,叫表内资产。”他认为,企业最大的资产是表外资产,而表外资产,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的资产、人才的资产。

这是多年来吉利汽车对于人才培养的最真实的想法。在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看来,吉利控股集团这些年发展迅速,这和吉利整合全球人才资源为己所用是同步的。吉利人才创新的成败决定了吉利战略的成败,如何创新的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发展人才,是一个巨大的课题。他又一个经典的“人才森林”理论:一方面,通过引进外部高端人才,形成人才大樟树,并提供良好的阳光雨露环境,使其扎根于吉利;另一方面通过内部培养,形成一棵棵人才小树苗,让大樟树带动小树苗一起成长,最终共同成长为有高有低、有大有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生态调节功能的吉利人才森林。

据了解,吉利迄今为止已经创办了9所职业及高等院校,培养人才超过15万人。这些人才不仅参与和推动了吉利汽车的发展,还深度参与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壮大。如今,吉利已经成长为一家全球化大公司,产业和规模还在不断扩容。如何对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所属公司和12万员工进行管理,更多依靠的是文化。在此背景之下,吉利汽车创新管理模式,奉行“快乐经营体“,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化经营为理念,不断激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企业和员工双赢。

在吉利的管理思路中,留住人才的有效方式是“激励”而非“管控”。今年8月,吉利汽车发布了一项覆盖近20%员工、总额为3.5亿股的股份奖励计划,其中第一批1万多名员工将被授予1.67亿股的股份,按照公告发布之日吉利汽车的收盘价26.90港元计算,上述1.67亿股市值约为45亿港元。

除了变打工人为合伙人之外,在行业剧变的过程中,如何搭建合理的人才体系、激发人才能用性、以及打造更为合理的管理工作模式,对吉利汽车在新的趋势下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看来,伴随着汽车行业的转型,吸引和培养高端智能化人才非常重要。特斯拉能做到领先,是因为它有两个“顶尖”,一为全球顶尖硬件人才,一为全球顶尖软件人才,且两者兼备。智能化汽车的发展和传统车一样要有预留空间,硬件和软件在未来所能做到的技术开发进度需要有机结合。所以汽车要实现智能化,软硬件高端人才必须同时具备。

要在现有的土壤中融合和发挥软硬件两大类人才的积极性。淦家阅说,进入转型节奏后,吉利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组织架构的改革,目标是打造以用户为导向、以流程为导向的组织架构,也就是打造扁平化的管理工作模式。“我们今年以来在组织、文化、人员方面,做了很多的创新、突破、调整。现在的情况,各个部门更加年轻化,像我们HR、战略,包括CEO跟CFO都是80后。大家一定程度上,会更拥抱一些新的变化或者说新的其他企业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理念的输入。”戴庆补充道,比如,吉利汽车目前正在加大对软件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到2025年,软件人才将达到6000人以上。“我们已经进行了职能职级的调整。对待很多稀缺人才,我们职级要突破原有的职级。我们定出来的标准,现在一个工程技术人员,不管软件、硬件,有可能跟CEO副总裁一个等级。”在通过全方位的组织架构调整,吉利汽车将布局十大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实现全域科技领先。

“为理想而奋斗,因快乐而伟大!”今年是吉利控股创业的第35周年,扎根于中国汽车行业的沃土之中,创新的技术和不断迭代升级的人才森林体系,将助力吉利汽车不断发展,成为更好的自己,在受人尊敬的全球化企业之路上,走得更远。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