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婚青年尤其是农村青年难找对象的现象,愈发引人关注。农村青年结婚难的背后,青年女性外出务工,农村适婚年龄段人口性别比失衡是一大关键。
根据近期公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全国乡村人口性别比为107.91(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分省份来看,31个省份乡村人口性别比均大于100,其中14个省份大于110。
农村地区性别比高,男多女少,一大原因是乡村地区经济欠发达,大量适婚女青年流入到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贵州省统计局此前不久的一份分析指出,贵州流动人口中,分年龄组看,青壮年段20~24岁和25~29岁的年龄组性别均低于90,说明青壮年劳动年龄流动人口中女性远多于男性,此结果与目前农村地区适龄、适婚女性日益减少有直接原因。
人口专家、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教授对第一财经分析,农村中不少女性外出务工后就没有回来家乡,而是成为了城市中的常住人口,其中有一部分在外地结婚生子。
从2020年我国乡村人口各个年龄段的性别比来看,只有70岁及以上人口性别比低于100,呈现女多男少的状态。其余年龄段均大于100,呈现男多女少状态。其中,20~24岁、25~29岁这两个适婚年龄段的性别比均超过了120,分别是123.09和120.87。30~34岁、35~39岁这两个年龄段性别比也都超过了115,分别为116.82和115.77。
图表:乡村地区各年龄段性别比
(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21)
展望未来,农村青年结婚难的趋势仍将持续。数据显示,乡村人口中,15~19岁年龄段高达126.24,是各个年龄段性别比最高的。这里面的一个因素在于,有部分农村女青年在初中毕业后就离开乡村,进入到大城市务工。此外,10~14岁年龄段性别比也接近115。
与乡村相比,由于有较多的女青年流入,城市和镇这两级的适婚年龄人口性别比要小不少。其中,在城市,20~24岁、25~29岁这两个年龄段性别比分别为107.01和106.79。30~34岁、35~39岁年龄段人口性别比分别为103.26和103.15。可见在大中城市,80后男女比例相对均衡,甚至于,不少各方面条件都很不错的大龄女青年面临着找对象难的问题。城市的90后群体,虽然性别比略高于80后,但相比乡村地区也要小很多。
按照统计上的城乡划分,镇是指经批准设立的建制镇的镇区。在镇一级人口中,县城是最主要的部分。我国的镇一级人口性别比为103.28,虽然略高于城市(102.97),但远小于乡村(107.91),其中20~24岁年龄段性别比为112.46,但25~29岁仅为104.42,这一性别比甚至低于城市同年龄段(106.79)。更为突出的是,在30~34岁年龄段,性别比仅为99.38。
图表:镇一级人口各年龄段性别比
(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21)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少县城和县域体制内的单位,呈现女多男少的格局,县城体制内单身未婚女性找对象难现象也引人关注。
例如,浙江泰顺县青年婚恋关系调研报告提到,高学历回乡人数少,女男比例明显偏高。随着经济及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泰顺县大量青年男女前往一二三线城市上学和寻找工作,大部分男女青年在适应了现代城市生活后不愿再返回农村。仅有部分被调查者愿意回乡参与编制内工作,并且女性的比例要远远高于男性。泰顺正式编制的教育和卫生系统中,适合婚恋女性男性比例居高不下,分别达到2.91:1和2.21:1,适龄女性未婚率达到26.4%和10.2%,从现状分析,该比例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上海将持续扩大友城版图,不断探索合作新模式、拓展合作新空间,持续推动友城交流合作迈上新台阶。
《2025新一线城市魅力排行榜》的15座新一线城市依次为: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苏州、西安、南京、长沙、郑州、天津、合肥、青岛、东莞、宁波与佛山。
华为全球首个市级城市一张网样板点落户武汉
不少城市、景区打造“领证新地标”,发展结婚登记旅游,开拓“婚登+文旅”的赛道。当各地纷纷发力“婚登+旅游”赛道后,对不少新人来说,去哪里结婚成为一道需要仔细斟酌的选择题。
《意见》提出,更新改造小区燃气等老化管线管道,整治楼栋内人行走道、排风烟道、通风井道等,全力消除安全隐患,支持有条件的楼栋加装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