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大金融板块要涨,需要具备几个条件:
第一条,天气要非常好,市场温度高,对指数性行情有期待,认为有牛市的希望。
第二条,其它板块赚钱效应不高,几乎不存在那种很容易赚到钱的板块。否则,当市场有那种“担子轻,又能赚大钱”的板块,谁会愿意花费更多的力气,来挑大金融这个相对更重的担子呢?更何况,万一重担子挑不起来,还要承担很大的风险。
这就是市场上最典型的博弈思考,而影响整个过程的有三点:
一是看估值。板块估值高还是低,是和市场所有板块比较之后得出的结论。如果只是站在估值的角度考虑问题,市场永远存在比大金融估值更低的板块,资金会优先炒作那些“轻松又有故事”的板块。
二是考虑整个板块的未来。站在长赛道的角度来思考,整个大金融板块一直被“房住不炒”压制着。那些动起来的地产股,都是能受益的(或能拿到资金的)地产公司,市场对它的期望是干掉其它房地产公司。比如一家地产公司倒了,另一家公司因此受益,那这家受益的公司就能动起来。所以,这是行业内部的重新分配,而不是行业性的机会。
三是看整个板块的地位。过去的四十年,中国是“银行+中国制造+地产”拉动的经济模式,一定程度上,整个大金融板块代表的正是这种旧的经济模式。但新四十年发展速度面临快速下降,经济转型困难重重,这种以银行为主的传统金融体系无法支撑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出现“资本市场+中国创造+科创”引领的模式。修建资本市场高速公路、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升直接融资占比,这些都是关键的举措。
这意味着,房地产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成了一个相互的跷跷板。国家对“提升直接融资占比”非常重视,几乎所有的重要文件中都会提及。很明显,提高直接容易占比,就要降低间接融资占比,这已成了不可逆的趋势。
况且,整个大金融板块的盘子已经足够大了,几乎不可能再变大了。所以,大金融板块未来的空间有限,不能看得很长远。
第三条,金融板块要走好,经济必须走好,否则坏账变多,金融板块就很难走好。但对于经济,未来一定会好吗?目前还很难下定论。而现在提的最多的是“稳经济”,用的是“稳”字,说明经济目前还不是很稳定。
所以从这样角度来思考,资金怎么会去拉这个板块呢?至少目前找不到特别的理由。除非市场上的资金足够充裕,可以流到这个板块。同时除了大金融板块,其它板块都没有赚钱机会了,只有出现这种非常极端的情况,市场才会来拉这个板块。
这段时间出现了比较奇怪的现象,春节前放水基本是确定性的,而放水最利好的就是大金融。但银行板块却没有出现什么异动,似乎放不放水对它都没有影响一样。当然,也不能只看市盈率市净率这些,否则香港的银行股,还要再跌很久,但事实并非如此,根本无法简单的用这些指标来解释。
所以,只有眼见为实,不要提前做预测,等板块涨两天再去讨论,远比在整个板块没动静的时候讨论,效果更好。否则,就可能会因为考虑这些而错过了其它机会,是非常可惜的。
(作者为海大智慧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兼大智慧中国私募基金研究所所长洪榕)
大消费板块集体上攻,主力大手笔抢筹概念股,这些细分板块获看好
内外部产业共振,人形机器人板块掀涨停潮,机构坚定看好板块投资机会
A股今日15只个股股价创历史新高,主要集中在计算机、机械设备、电子等板块
9月底以来,房地产板块整体震荡走强,板块累计涨幅超16%。
险资举牌数创近4年新高,这些方向获险资重点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