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有料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郑功成:实现共同富裕,如何做大蛋糕、分好蛋糕?丨首席评论

第一财经 2021-12-09 16:43:53

作者:第一财经    责编:周晶

郑功成:实现共同富裕,如何做大蛋糕、分好蛋糕?丨首席评论

本期嘉宾:

郑功成: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

回望:

郑功成:我们从过去温饱不足,到解决温饱问题,到全面小康,我觉得就是在走向共同富裕。

当下:

郑功成:“十四五”期间得缩小,缩小收入差距,缩小消费差距,这是我们走向共同富裕的一个基础性的工作。

展望:

郑功成:希望在未来15年之内,我们的中产能够倍增,就是翻一番,从4个亿到8个亿,由占人口的30%到将来占60%。我们中国式的福利社会将来实现的目标应该超越现在的西欧、北欧一些国家才好,起码我们要达到。

共同富裕:传承千年的社会理想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出自《诗经·大雅·民劳》。意思是说,百姓劳苦之后,也该稍稍得到安乐了,爱护城中的民众,来安抚四方。这是“小康”一词在古籍中的最早出处,反映了中国先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关键一步。治国之道,富民为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被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目标是:到“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Q:共同富裕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个词一点都不陌生,天下为公,天下大同,其实我们很早就有这个理想,今天我们把共同富裕这个话题再度提出来,摆到非常重要的位置上面,您怎么看待它的时机?

郑功成:这个我觉得总书记讲了一句话,我们已经到了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时候。我觉得这个话,我们应该很好理解,一个是我们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我们需要有更高的目标,小康社会之上当然就是共同富裕了。小康的概念,大同的概念,我们的老祖宗已经讲了若干年,几千年了,所以说是中国人民的期盼,共同的期盼。它同时也表明国家发展到了今天,通过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增长,我们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我们从过去温饱不足,到解决温饱问题,到全面小康,我觉得就是在走向共同富裕。所以对共同富裕的理解,一个我们从饥寒交迫走向美好生活,是一个很长期的过程,并不是说现在才开始,脱贫攻坚也是走向共同富裕所做的一些基础工作。脱贫攻坚任务完成了,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了,所以迈向共同富裕,提出这样的目标,肯定是这么一个时机。还有就是社会主义的制度更加成熟。大家知道,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我们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就是中国特色的政治道路,中国特色的经济制度,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应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也为我们走向共同富裕提供了更加清晰的基本遵循。共同富裕的目标跟党的宗旨是完全吻合的,共同富裕的提法并不是说现在,毛主席在50年代就提出了我们追求的那是所有人的共同富裕。是那个时候就定的一个基调。到小平同志再三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再到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以人民为中心,是一脉相承的,现在由于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就提供了更加清晰的基本遵循,它也是到这个时候了。还有一个问题,我们还得承认,就是我们的基尼系数居高难下,贫富差距还是偏大一点的,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阶层之间这个差距偏大,不利于我们国家继续向前健康持续地发展。概括起来就是这么三点,一点就是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我们要回应人们的共同期盼,要有更高的目标,那就是共同富裕。第二是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使我们有更加清晰的遵循。第三就是我们的现实问题,需要解决好它,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才能更好地向前发展。

“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哪个重要?

Q:今天咱们提共同富裕,也就是说,在做大蛋糕的时候,我们要分好这个蛋糕,有哪些基本的思路呢?

郑功成:我对共同富裕的理解,一个就是要继续做大蛋糕,因为我们的家底还不厚,尽管40年的高速发展,人均GDP才1万美金,按照国家的部署,我们到2035年要达到人均2万美金,意味着(GDP规模)不是100万亿元,是200万亿,要翻一番,所以家底不厚的情况下谈共同富裕,那应该说很难。我们的国民经济还应该努力保持较高速度的长期增长。第二个条件,就是要合理分好蛋糕。分不好蛋糕,是会发生霉变的,它也会影响继续做大蛋糕。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说我们低收入群体继续是几亿的规模,我们中高收入群体仍然规模偏小,消费从何而来?消费是第一大引擎,你不消费,经济怎么保持继续高速增长?不分好蛋糕,就影响继续做大蛋糕。这种现象在其他国家也曾经出现过,就是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蛋糕做得越来越大,但是社会极不安定,因为财富分配得不均,它导致的不仅仅是社会的危机,也会带来经济的危机。所以现在是到了分好蛋糕和做大蛋糕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我看到有的观点认为,市场经济好像能够自动解决公平问题,这个观点我不赞成的。可能是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总是强调市场机制好像是万能的一样,还强调经济学里面有个涓滴效应,就是财富生产多了,可能更多的人他就能更公平。市场经济能解决效率问题,能有利于做大蛋糕,但它不可能自动解决公平问题。美国的市场机制,世界公认它应该是最健全的吧,但美国的贫富差距我们看到了,它的贫富差距大,它的市场经济并没有解决它的问题。所以分好蛋糕,现在也是到了一个非常紧迫的时候了。

共同富裕有哪些指标

Q:其实我们提共同富裕是一个远景目标,我们现在在什么样的位置,我们要到哪里去,有没有一些比较量化可视的东西?

郑功成:应该说共同富裕是远景目标,是一个持续30年的历史进程,它一定是渐进的。所以说现在舆论界或者有一部分人很害怕很担心是不是同步共富,或者是急于求成。这个应该不属于我们的理解。它一定是渐进的。它虽然不同步,但时间表和路线图应该是很清晰的。比方“十四五”期间,就是要缩小居民收入的差距,要缩小居民的消费差距。缩小差距来讲,比如基尼系数一直停留在0.46到0.47之间,这个还是在高位徘徊,那“十四五”期间得缩小。缩小收入差距,缩小消费差距,这是我们走向共同富裕的一个基础性的工作。从“十四五”以后,“十五五”,“十六五”,我们到2035年,我觉得中央提出的一个最核心的标准就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这个时间表也是蛮清楚的。基本公共服务当然包括社会保障,包括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等等,这都属于基本公共服务。要均等化,那就意味着城乡之间目前大的差距,区域之间大的差距,甚至本地人与外地的流动人口这种服务的差距,到2035年要实现均等化。这是第二步。第三步就是到本世纪中叶,居民的收入差距和居民的消费差距要控制在合理的区间。这个合理的区间好像是没有量化的,实际上它应该是有参照的,比方说我们谈到基尼系数,0.4就是警戒线,就是贫富差距偏大。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发达国家,绝大多数发达国家,除了美国之外,应该都在0.4以内。福利国家一般在0.3左右,像瑞典可能是最低的,大概0.27、0.25,其他的像英国、德国,可能都是零点三几,所以我觉得0.25到0.35大体上这个区间是我们目前世界上最平等的一些国家的标准。我在想的,我们谈2035年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是不是到2035年应该这个基尼系数降到0.35左右,我们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共同富裕了,是不是应该降到0.3以内。我觉得我们中国式的福利社会将来实现的目标应该超越现在的西欧、北欧一些国家才好,起码我们要达到。所以说,到本世纪中叶,讲到收入差距的合理区间,我的概念就是基尼系数要0.3左右,那就是大家的收入基本平等了。

Q:我们很期待有这样一种景象,未来大家会看到不管是在中国的哪个地方,或者我是从事什么行业,什么职业,可能我都会有一个比较好的生活水平。

郑功成:这个时候的生活质量就是讲的是生活品味、生活品质。

如何缩小地区差距?

今天的中国,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49年的49.7元增长到2020年的3.2万元,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历史性跨越,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然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一些地区已基本完成发展动力转换,一些地区却仍然困于传统发展模式,活力不足。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仍存在较大城乡区域差距。

Q:我国地域是非常辽阔的,东西部、南北、沿海和内陆都会有一些地理上、历史上经济发展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或者幅员辽阔会成为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吗?

郑功成:这是我们现在可以说是最大的现实挑战,就是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现在东中西发展的梯次表现得是很明显的,那么,怎么解决它?它是必须要解决的,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不能共同富裕。我觉得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已经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因为脱贫攻坚里面,乡村环境的自然条件往往是恶劣的,但是我们都把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两不愁三保障”,都能够把它拉起来,我觉得它已经提供了一个区域协调发展很好的经验。那么下一步更重要的来讲,就是要站在国家全局的角度,怎么来把中西部地区、东北振兴起来。这个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我觉得应该是做出了相当周密的部署,只要围绕着那个目的,你不是急于求成,你用20年、30年或者两个15年的时间来推进,我认为是能够达到区域的协同发展的。过去提的东北振兴、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这些概念之外,最近几年又有很多区域协同的大手笔。比方说京津冀、长三角三省一市,最近国务院又出台成都重庆,西部的双城,大湾区、长江流域《长江保护法》,像总书记前不久又召开推动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个实际上都是国家的大战略,就是在区域协同、协调发展方面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在推进。

中等收入是何标准

收入分配领域改革是一把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钥匙,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明确提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Q:高收入、中等收入、低收入,不同的收入群体,有一个什么样的标准?

郑功成:因为全国各个地方,它的生活成本差异大,目前来讲只有按照人月均收入这些数字,我觉得都不一定是科学,都不一定在全国适用,因为到农村去月收入1000、2000也可能过得不错,但是要在北京,两三千,5000可能也还算低收入。但是我们一般考虑,中等收入的家庭,第一个要有稳定的住所,而且这个居住的面积不能低于平均水平。第二,中产总得应该有自己的小车。这个我觉得可能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第三,收入能够维持你一定水准的生活,比方说旅游。如果没有钱旅游,肯定算不上。所以我觉得以一个收入的绝对数来衡量,现在很难,但是有几个相对的指标来评估,可能能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这也就是说,根据住宅拥有的情况,根据私家小轿车拥有的情况,根据旅游的人次,我们可能比较公认的一个大数,可能30%的人口、30%的家庭是处在中等收入阶层,4亿人左右。壮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是我们从现在到2035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一个非常客观的标志。所以我们希望在未来15年之内,我们的中产能够倍增,就是翻一番,从4个亿到8个亿,由占人口的30%到将来占60%。总体上讲起来,尽管我们水涨船高,即便是低收入群体,他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不断提升,但依然还是金字塔型,就是塔尖上的高收入群体少的。共同富裕是什么形状?应该是扁平型,我讲的是扁平型,不是橄榄型,从金字塔型到扁平型,必须要经过橄榄型,这也就是加快构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的这么一个社会的分配格局,应该是一个大的背景。只有那个橄榄型中间那个肚子越来越大,这样我们就共同富裕了。所以加快、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群体的比重和规模,就是我们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Q:您提到扁平型,是等于在橄榄型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是未来更加高的目标。是不是可以理解说,因为橄榄型有两个尖,还是有非常贫困的阶层,只是数量少。但是在您的理想当中,它可能就是都没有。

郑功成:这是我的理想,好像别人提得还比较少。我的理想是橄榄型到扁平型,那是我理想中的共同富裕情景。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