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汽车电子市场规模的稳步增长,智能驾驶大时代正在加速驶入寻常百姓家。电动化是汽车智能化的基础,电动车的个性化差异也由智能化实现。
2020年,中科创达(300496.Z)的智能汽车业务与智能物联网业务双双发力,实现营收净利分别同比增长43.85%、86.6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14%。
2019年6月起,A股科技板块带领两市走出一波结构性牛市。彼时,中科创达的股价从30元左右开始一路攀升,期间创下154.84元的历史最高股价。
今年以来,中科创达股价累计上涨24%,大幅跑赢沪深300、上证综指。这只两年五倍的大牛股为何被资金热捧?
先发入行
5年前,中科创达具有前瞻性地布局汽车智能化业务,是该公司过去两年实现业绩高增长的关键因素。
作为一家软件公司,中科创达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移动智能终端操作领域的研发,是国内为数不多可以对系统底层架构进行优化的公司。
在智能软件业务方面,中科创达的核心技术包括盖4G/5G通信协议栈、深度学习、图形图像技术、系统优化、自动化测试和安全技术等多个方面,是目前国内Android环境软硬件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
凭借既有的核心技术优势,中科创达自2013年起逐步发展智能车载业务,并与亚洲及国内知名一级零部件供应商逐渐建立起合作关系,为扩张业务版图打下基础。
2016年,中科创达开启海外并购,正式进军智能汽车业务。2017年2月公司收购芬兰公司Rightware(下称“RW”)确认的商誉2.15亿元,2018年3月收购保加利亚公司MM Solutions EAD(下称“MMS”)确认的商誉1.83亿元。截至2020年,中科创达间接持有Rightware92.36%股权;持有MMS100%股权。
公告显示,RW是全球领先的汽车用户界面设计工具和嵌入式图形引擎软件产品供应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Kanzi系列产品,也是车载人机交互系统及软件龙头企业。
从业务属性来看,收购RW之前,中科创达仅仅是一家车载设计服务商通过整合Rightware公司所提供的新一代智能汽车人机交互界面和引擎,形成完整的智能驾驶舱解决方案,客户群体不断扩大,与众多全球领先的汽车品牌车厂和一级供应商展开业务合作,公司具备了逐渐转向车载软件产品供应商转型的基础。
同时,中科创达先后收购爱普新思、慧驰科技等汽车领域公司增强公司市场渠道、客户等方面实力。
另外,MMS是一家移动和工业图形图像技术企业,拥有16年的图形图像系统与架构深入经验,是高通和德州仪器的在2D、3D成像方面的战略合作伙伴,目前全球已经有超5亿部手机采用了MMS图形成像解决方案。
“汽车智能化程度的提升,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对相关显示系统配置的需求正不断提高,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车载触控屏幕功能的个性化发展趋势。另外,对于相应部件所具有的软件功能及所产生的显示效果的直观需求,车载人机交互系统及软件设计开发产业也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一位计算机行业的分析师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手机业务稳增长、车载业务迎爆发
对于中科创达而言,车载业务相比传统智能软件业务最大的优势在于,汽车搭载软件按量收费模式成熟,相比手机业务按项目收费明显具有更大的业绩弹性。
2016年国内乘用车销量2438万辆,汽车保有量1.94亿辆,无论是汽车前装还是后装市场均规模巨大,公司车载业务未来业绩贡献值得期待。
对比2020年及2021年的数据来看,2020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22.5万辆和2531.1万辆。从市场情况来看,2020年汽车销量,自4月份以来持续保持增长,全年基本消除了疫情的影响。新能源车方面,2020年的产销分别完成136.6万辆和136.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5%和10.9%,产销量创历史新高。
进入2021年,新能源车市高景气度延续。2021年1-4月,我国新能源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75万辆、73.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57.5%、249.2%。
凭借上述一系列并购,中科创达初步建立起了智能汽车业务的壁垒。2019年起,5G与汽车智能化变革带给公司时代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市场资金开始对科技板块侧目。
2019年是中科创达完成多项收购后的第一个完整财年。当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2亿元,同比增长24.74%;实现归母净利润2.37亿元,历史首次利润规模跨过2亿元。
2019年财报显示,中科创达主要有三大业务板块:智能软件、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物联网。
智能软件业务方面,中科创达主要提供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的操作系统软件开发。业务规模方面,该类业务的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2.52亿元提升至2019年的 18.27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32.71%,主要是受益于消费电子产品的渗透率大幅提升。
增速最为迅猛的是智能汽车业务。2016年是中科创达正式进军智能汽车业务的首个年头,2016年至2019年,该业务的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118.37%。汽车业务收入在公司业务收入中的占比亦逐年提升,由2016年的5.45%,提升至2019年的26.33%。
智能物联网业务方面,中科创达以核心计算模块SoM,服务于下游较为分散的物联网应用场景,形成了SoM模块的规模化出货。扫地机器人等小家电需求快速提升,后续VR、摄像头等设备有望接棒小家电成为公司物联网业务下一个增长点。
2020年,中科创达实现营业收入26.2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3.85%,实现归母净利润4.4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6.61%。其中,汽车业务占比中科创达全年营收比重29.31%,进一步提升。
公司在财报中表示,与广汽、上汽、一汽、理想、大众、GM、丰田等头部车厂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均有提升。2020年6月、9月,中科创达分别与滴滴出行、上汽集团开展战略合作。其中,2020年6月,该公司与滴滴合作研发的DMS、ADAS等智能安全驾驶方案正式发布,打通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两大技术领域。
未来2-3年,软件算法企业仍受益
截至5月30日,中科创达股价报145.10元,两年实现累计五倍增幅。而过去两年,该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44.63%、86.61%。
2021年一季度,中科创达取得营业收入7.91亿元,同比增长78.8%;归母净利润1.10亿元,同比增长64.6%;扣非后净利润0.96亿元,同比增长94%。对应最新动态PE超100倍。中科创达能否以业绩增长消化高估值?
“当前百度、阿里、腾讯、小米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加入新能源车行业,以自上而下的发展路径,凭借各自在软件算法方面的优势,主攻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细分领域。”前述分析师补充说,“另一边,传统汽车厂商的发展路径普遍是自下而上,缺乏软件算法业务的积累。由于完全依靠自主研发软件系统需要的时间、资本金、人员投入巨大,传统厂商普遍需要向第三方采购底层智能操作系统。因此,具备软件开发技术的企业会在5G、车联网时代呈现出更强的成长属性。”
智能化决定电动个性化的汽车时代,在上述分析师看来,汽车价值链正在向后端转移,比如,软硬件的升级以及智能驾驶系统和服务升级,商业模式也从“制造”转变为“制造+服务”。
“智能座舱包含硬件、人机交互、软件集成,先行于自动驾驶上车,信息娱乐显示屏、液晶仪表、HUD、流媒体后视镜、人机交互、域控制器、软件系统等都具有较大市场机会。”他说。
“我们认为,智能座舱先行于自动驾驶发展。因此,软件算法系统的企业的成长机会,主要在于行业发展第一阶段,也就是辅助驾驶不断渗透的过程。当自动驾驶方案真的迈向成熟,前期成长起来的软件算法公司其实已经步入成熟期了,业绩可能表现为稳定的增长,惊人爆发的概率较小,因此市场想象空间也会不足。”该分析师说。
当前,业内普遍对智能驾驶行业的发展趋势难有定论。有观点认为,未来2-3年仍然是L2级辅助驾驶系统快速普及的时间段。相对应的传感器、软件、算法具备核心技术的企业会在这个阶段成为行业的核心资源,并步入高速成长期。也有观点预计,L4级智能驾驶会更快一步实现规模化,从而对硬件提出更高的要求,硬件企业将迎来更大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