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脱碳已成为车企的重中之重。作为车企巨头,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及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始终走在行业前列。大众汽车集团的目标是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除积极推出电动化产品之外,大众中国亦通过在华MEB工厂以及上下游供应链,全方位推广使用可再生电力等措施,稳步推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电动车是实现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2021年,大众汽车集团加速推进电动车战略。其在华的两家MEB工厂(一汽-大众佛山MEB智慧工厂和上汽大众安亭工厂)已在去年相继投产,ID系列车型自上市以来销量不断增长,截至11月,其单月销量已突破1.4万辆。按照规划,大众汽车集团2025年将向中国市场提供150万辆纯电动汽车。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刘云峰不久前公开表示,大众汽车集团当前的整体战略是“goTOzero”,意为“零排放”,同时也意味着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大众纯电动汽车投入到全球市场。大众汽车集团将从原材料获取到回收利用全生命周期范围内,从产品和服务,做到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其中重点关注应对气候变化,资源有效利用,提高空气质量,以及环保合规等内容,大众集团承诺到2030年实现乘用车和轻型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较2018年降低30%,最终2050年实现公司产品全面碳中和。
中汽数据有限公司研发主任工程师孙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到,汽车行驶过程中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只是整个行业碳排放的冰山一角,冰山下面还应关注燃料上游、车辆上游的碳排放,即汽车行业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在新能源逐渐成为主流的情况下,对于汽车碳排放量的计算,将从目前的使用拓展到汽车生产、零部件制造以及原材料制造等全周期。也就是说,对于车企而言,除了卖电动车外,加快产业链、供应链低碳转型已成为新能源汽车时代碳中和的关键,尤其是汽车的材料生产和动力电池的生产过程。只有通过产业链上下游联动,推动汽车全产业链条和产品全生命周期降碳、脱碳,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转型。
除了电动化战略外,大众汽车集团还通过多项举措来推动绿色生产,构建可持续供应链。目前,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市场的多个生产基地已采用可再生电力并实现能效提升,以此来积极推动整个供应链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碳排放。举例来说,集团位于安亭和佛山的两家MEB工厂已通过分布式光伏、直购电、可再生电力证书等方式实现100%采用可再生电力,并通过多种节能设备降低生产能耗。此外,大众汽车集团在华建立的第三家纯电动汽车工厂-大众安徽工厂也正在建设之中,该工厂计划在投产之初即使用可再生电力,同时采取系列节能措施以减少整体碳排放。
“能源在汽车生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将使用可再生电力作为减少生产环节整体碳足迹的关键方式之一。我们尽可能在所有合适的区域部署分布式光伏,并持续探索其他有效方式和创新技术以增加可再生电力的使用。2022年,我们在华工厂的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00兆瓦,其发电量预计约占集团所有在华工厂电力消耗总量的10%。”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零部件、物流与质保部负责人英格尔先生表示。
为了在产业链上实现减排,大众汽车集团(中国)通过推动供应商采用可再生电力实现碳减排,同时加强供应链可持续管理,促进供应链的长远发展。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已携手中国合作伙伴与供应商,制定了可再生电力使用路线图——到2030年,其燃油车和电动汽车供应商均将100%使用可再生电力。2021年,超过200家供应商已与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签署协议,承诺将逐步转用可再生电力。其中,大众安徽在电池供应链方面设定了更高的目标,第一款新能源车型在2023年下半年投产起所搭载的电池将100%使用可再生电力生产,比整个供应链2030年完全使用可再生电力的目标提前了七年。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通过多种方式强化对采购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管理。2021年,集团加快推进可持续发展绩效评级,从工作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等多个维度对供应商的可持续发展管理系统和实践进行强制性评级。截至2021年底,可持续发展绩效评级已覆盖1050家中国供应商,电动汽车生产供应商均已被纳入该评级体系。其中,大众安徽首款新能源车型的所有200余家供应商都获得了正向评级。此外,集团还将通过践行负责任的电池原材料采购,特别是核心原材料镍、钴、锰,以及在新电池生产中使用旧电池回收成分等关键举措推动实现可持续供应链愿景。
“得益于集团的供应链可持续管理举措,供应商对于可持续发展以及碳减排重要性的认识明显提高,我们对此深感欣慰。我们正在与合资伙伴一起,将绿色采购从商业定义转化为日常行动。目前,多家一级供应商已经制定了宏伟的目标,包括到2030年将与生产相关的碳排放减半,到2040年针对所有排放全面实现气候中和。我们相信,与供应商及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将助力我们推动产业价值链的可持续发展,实现集团的碳中和目标。”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采购部负责人贝铭杰表示。
大众汽车集团指出,运营成本上升和外部竞争加剧是导致2024年公司利润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
贝瑞德认为,增程式车型更适合于较大的车型,对于尺寸较小的车型,插电式混动技术效率更高。
大众汽车首席执行官奥博穆(Oliver Blume)和劳工领袖12月4日在一次员工会议上发生了冲突,双方将于12月9日进行第四轮谈判。
开展更为积极的行动,用好中国、上海的开放政策,聚焦创新和技术,携手中国合作伙伴推出更多面向全球市场的新技术、新产品。
7家跨国车企中,5家跨国车企第三季度净利润出现同比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