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全球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韩国总人口首现负增长!去年结婚人口、生育率、出生人口均创新低

第一财经 2021-12-30 14:58:40 听新闻

作者:潘寅茹    责编:盛媛

对于总人口出现负增长,韩国统计厅人口动向科科长金秀英认为,这是低生育率的现状,以及疫情导致外国人口流动减少的共同作用结果。

低生育率和老龄化,正同时困扰着韩国。

韩国统计厅年末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韩国总人口(含在韩居住外国人)为5175万人,较2020年的5184万人减少9万人。这也意味着韩国人口出现负增长,为有统计以来首次。

韩国统计厅曾在2019年预测,韩国的人口总数将于2028年触顶,实际上去年韩国人口问题就拉响警报。202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韩国当年的出生人口数为27.5815万人,而录得的死亡人口数为30.7764万人,首次出现了“人口死亡交叉”(population death-cross)。

去年韩国人口问题就拉响警报(来源:新华社)

2020年生育率、出生人口、结婚人口均创新低

对于总人数出现的负增长,韩国统计厅人口动向科科长金秀英认为,这是低生育率的现状,以及疫情导致外国人口流动减少的共同作用结果。

2020年韩国适龄女性的生育率仅为0.84,为经合组织(OECD)中倒数第一。生育率是每名妇女一生中生育子女的总数,通常而言,要达到世代更替水平,总和生育率至少要达到2.1,而韩国的总和生育率在1983年跌破2.1后,不断下滑,且屡创纪录新低。

2020年,27.58万的出生人口也创下了韩国历史的最低值。2002年到2016年,韩国年均出生人口数维持在40万左右,但自2017年起,新生儿数迅速下降。

而同样触底的还有韩国的结婚人口。韩国统计厅的数据显示,2020年,韩国共有21.4万对新人结婚。尽管这一数据从2012年起已连续9年减少,但2020年的数量创下了进行相关统计以来的最低纪录。

韩国统计厅的分析认为,30岁年龄段人口减少、婚姻价值观出现变化、高房价、疫情下的通货膨胀等多种原因,都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韩国人口结构。

韩国统计厅还结合出生率、死亡率以及国际人口流动的综合影响,预估了2020年至2070年韩国人口变化的可能情况。在“乐观”情景下,到2070年韩国的人口将下滑到4438万,相当于1993年的水平。而在“悲观”情景下,韩国人口下滑显著,到2070年,韩国人口总额仅为3153万人,为1969年的水平。在“中等”情况下,韩国人口在今后10年将以年均6万人左右的速度下降,预计到2030年减少到5120万名,2070年达到1979年水平的3766万名。

不过,上述预测认为,如果跨国人口流动能恢复到疫情前水平,那么,韩国人口在未来依旧有转负为正的可能。预测还提醒韩国政府“是时候要及时调整就业、住房、福利等相关政策了”。

银发经济市场快速增长

在对未来50年人口结构进行模拟的当下,韩国统计厅指出,今后50年间,15~64岁的生产年龄人口和未满15岁的青少年人口的比重将减少,高龄人口比重将剧增。

具体而言,15~64岁生产年龄人口将从2020年总人口的72.1%减少到2070年的46.1%,即从2020年的3738万人减少到2070年的1737万人。未满15岁的青少年人口也将从2020年的631万人减少到今后50年后的282万人。

相反,65岁以上高龄人口比重将从2020年的15.7%剧增到2070年的46.4%,即从2020年的815万人逐渐增加到2024年的1000万人,随后至2070年将增加到1747万人。

这就意味着,每100个生产年龄人口需要抚养的人口将从2020年的38.7名将逐渐增加到2070年的116.8名,50年间约翻了2番。

韩国已在2017年迈入老龄化社会,当时65岁以上高龄人口比重已超过14%。韩国央行在今年发布的《后新冠时代人口结构变化条件评估》报告中指出,目前韩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例在经合组织(OECD)成员中排名第29,超过当前老龄化最严重的日本的时间恐比当初预测的2045年更早。

报告认为,这主要是韩国的出生率下降速度比预期更快,加上疫情对婚姻和生育的冲击,预计青年人口占比较高的韩国遭受的冲击比日本更大,且疫情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人口变化产生负面影响。

报告认为,疫情对韩国生育率的影响可能一直持续至2022年。生育率持续下降导致劳动人口减少,到2045年之后的下一代婚育适龄期时,生育率恐将再度下降。

目前,韩国庆熙大学老年产业相关研究数据显示,2020年韩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约为72.8万亿韩元(约合3911亿元人民币),到2030年有望增至约168万亿韩元(9025亿元人民币),年均增幅约13%。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