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上,全球12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领导人共同承诺,将进一步努力减少碳排放,尽早实现碳中和。很多人认为,应对气候变化主要依靠政府和企业、依靠制度变革及技术进步,老百姓个人很难作出太大贡献。这个想法值得商榷。要实现碳中和,需要所有相关方共同努力。其中,负责任消费就是我们普通百姓力所能及的贡献。
消费可促进短期经济增长,但过度消费与浪费无异,给人类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带来危害。
一方面,商品在生产、运输和消费过程中消耗能源、资源、排放温室气体和废气,最终商品还会变成垃圾,而处理垃圾所产生的碳排放会加重温室效应,不可降解的废弃物(如塑料垃圾)还会严重损害人类健康和自然生态系统。世界自然基金会2019年资助的一项研究发现,人类平均每人每周摄入约5克塑料微粒,相当于一张信用卡的大小。
另一方面,过度消费会增加市场需求,抬升商品价格,令一部分有合理消费需求的低收入人群不得不减少消费、甚至难以负担。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如果平均分配产品,全球人口都可过上体面的生活。但事实是,一些人过度消费,另一些人却得不到基本生存所需,形成严重的不平等现象。
在全球还存在数亿贫困与饥饿人口的今天,人类的浪费却令人瞠目。据联合国统计,全球粮食产量的三分之一被浪费、破坏或损失,其中家庭浪费约占11%。据国家统计局估算,中国每年在消费环节浪费的食物量可供3.5亿人生存一年。近年来,网购平台的快速发展为消费者带来了便利,但也产生了巨量的包装废弃物。2020年,中国由快递产生的固态垃圾相当于1.5亿个成年人的体重,而我国快递包装垃圾回收率却低于20%。
当前,气候危机迫在眉睫,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快速应对。虽然很多经济学家提倡鼓励消费来促进经济增长,但笔者认为,消费是个人的自由意志,既不可限制,也不必鼓励,更不能本末倒置、舍本逐末。经济增长的目的是为了改善人类福祉,但如果过度的生产和消费带来全球气候灾难、威胁到人类生存,最终将事与愿违。因此,我们提倡理性消费、负责任消费,呼吁大家减少浪费。
2015年,联合国提出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其中第12项为“负责任消费和生产”,包括“到2030年,将零售和消费环节的全球人均粮食浪费减半……对鼓励浪费性消费的低效化石燃料补贴进行合理化调整”。可见,负责任消费是一个全球趋势,需要政府、企业和老百姓共同参与,在政策制定、生产技术、商业模式及生活方式等方面多管齐下。
负责任消费并不是要求人们节俭或禁欲,而是有意识地选择绿色消费选项,尽量减少自身消费行为对气候和环境的负面影响。例如,出行时尽可能骑车、步行或乘用公共交通;节约用纸、用水、用电,重复使用一些日常用品,减少使用一次性快消品;购买符合节能标准的产品(如节能灯、具有绿色节能标签的电器等);购买二手服装或“以旧改新”;减少过度包装;尽可能集中采购,降低小批量邮购/网购的频率;购物时选择可持续时尚品(使用可持续的方式及材料来制造、运输、销售商品的时尚品牌),支持低碳绿色企业更好地发展。
(孙明春系海通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夏韵系海通国际ESG专业分析师)
华侨银行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可持续发展有三大首要目标,可概括为ABC:A,加速向净零排放未来过渡;B是为社区带来影响;C代表负责任地展开业务。
每日23点至次日7点的用电低谷时段,路灯自动启动充电模式,将电能储存至专用电池;早高峰电力紧张时则切换至储能供电,实现“削峰填谷”。
2025年3月28日,“2025企业碳中和峰会暨第四届碳中和行动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成员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在杭州成功举办。
受制于经济性等方面因素,目前热泵在国内的应用市场仍然处于政策培育和发展阶段,尚未充分释放潜力。尽管当前热泵在规模化参与需求响应等获取市场收益方面仍面临障碍,但这些挑战也为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突破提供了战略机遇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