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多位委员关注这些发力点

第一财经 2022-03-07 16:11:48

作者:吴斯旻    责编:胥会云

优化差异化信贷政策、人才类购房政策等。

房地产需求侧的政策优化通道正在打开。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继续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这是时隔三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及房地产话题时,再度将视线投向商品房市场的需求改善问题上: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居民自住购房需求,培育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共有产权房,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此后的3年间,政府工作报告均将当年住房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了住房供给侧的结构性完善上。

多名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和受访专家提出,伴随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准确调整刚需和改善性需求购房政策,有助于促进住房消费,畅通房地产业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并让房地产业为扩内需、稳增长发挥更大作用。

“房住不炒”的背景下,人口流入的大城市“限购”政策松绑空间有限,优化差异化信贷政策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重点。

全国政协委员莫天全在全国两会上建议称,相比而言,降低首付比例对需求端的影响更为直接,既包括对首套房/二套房首付比例的直接调节,也包括对部分城市二套住房的认定标准的间接调节。“应进一步加大对刚需和改善需求的信贷支持力度,促进需求恢复,稳定市场预期。”

给予规模庞大的新市民群体定向的金融支持政策,正成为“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的政策发力点。

3月4日,《中国银保监会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发布,其中提出,要优化住房金融服务,满足新市民安居需求。

所谓新市民,主要是指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的各类群体,包括但不限于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目前约有三亿人。

通知提出,支持商业银行因城施策执行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合理确定符合购房条件新市民首套住房按揭贷款的标准,提升借款和还款便利度。鼓励商业银行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多维度科学审慎评估新市民信用水平,对符合购房政策要求且具备购房能力、收入相对稳定的新市民,合理满足其购房信贷需求。

对于优化新市民安居金融服务,通知还提出,针对新市民在进城、落户过渡阶段的差异化金融需求,为其购买家具、家电等合理提供消费信贷产品。

除新市民外,多名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还提出,人才类购房政策也有较大优化空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联原董事长葛华勇在一项提案中建议称,对于年轻人完全为了自住而购买的首套住房,应在购房资格、住房抵押贷款等方面予以积极支持。

合理的住房需求既包括首套置业需求也包括合理的改善型需求。但在今年以来多地发布的宽松类楼市调控新政中,大都以利好首套置业需求为主,对于改善型需求的支持力度有限。另一方面,目前,改善型住房需求在市场中的占比正不断提高,据贝壳研究院估算,全国改善型换房需求占比约50%-60%,包括品质改善和区域改善。

光大证券最新统计称,当前,个人住房贷款90%以上用于支持首贷房,部分城市的改善型购房首付比例仍较高,导致房屋置换的资金缺口较大,部分改善型客户无法通过出售自有房屋而筹集到足够的首付款,大量的改善型需求仍待被进一步满足。

葛华勇建议,对于名下已有住房的改善性购买者,只要其出售已有住房也应允许其在同一城市购买新的住房。“这种改善性住房需求,既不会增加总需求,又拉动了消费。准确调整刚需和改善性需求购房政策,有助于稳定住房市场。”

近日,郑州出台的楼市新政明确将贷款还清的居民购置第二套改善性住房视为刚需,并给予首套房待遇,这让其成为今年首个降低改善型购房需求贷款门槛的省会城市。

多名分析人士告诉第一财经,随着中央再次释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的信号,在存量充裕的二三线城市,或将有更多城市跟进类似做法。

中指研究院还表示,从以往市场情况来看,楼市需求端政策的短期有效性更强。当前,全国多地楼市仍处于低迷期,两会后或将有更多城市加快政策调整节奏,尤其是通过需求端政策发力。其中,结合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三孩生育支持和人才支持导向,这两类群体的改善型住房需求将迎来更大的释放空间。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