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商业人文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群山梁峁间的博士“羊倌”|千里归途第三季之产业之兴

第一财经 2022-03-08 14:35:12

作者:沈晴 ▪ 张健 ▪ 吴军 ▪ 任玉明 ▪ 周海涛    责编:李刚

“只有把产业引到乡镇,才能够真正增加乡镇的活力,持续地提供更有效的经济来源。”王朋飞博士清楚地认识到,在各个产业链条的配合下,中国的畜牧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群山梁峁间的博士“羊倌”

立冬前后,正是羊肉肥腻相间口味上佳的好时节。东乡街头的羊肉馆已经热火朝天地忙起来了,而远在高山深沟里,收羊同样如火如荼。

一大早,沉重的货车碾过积雪未化的小路,给养殖大户马国龙运来了一车草饲料。临近年关,充足的饲喂能保障即将出栏的羊只壮实有力,平稳过渡至一年中肉质最肥美的季节。“2号255只,3号236只,4号72只。”他掏出手机记录下这几天的业绩,563只羊共卖出了60万多元。

“四只爪爪不好养啊,生病了没,吃饭了没,一天长肉多少,操心得很。”马国龙是碧桂园帮扶的返乡创业青年,每天都要上自家羊舍检查好几回,尤其担心新生羊羔的情况。“我们把母羊买进来,到了发情时候配种,慢慢小羊生下来,就像妈妈操心孩子一样,我也怕它夭折,没有奶喝,吃不饱,或者哪不舒服。”

当天,老朋友王朋飞的到来,让马国龙心里踏实了不少。作为中科院遗传学博士,同时又是国强公益基金会东乡种羊繁育基地的负责人,王朋飞一到合作社就和马国龙一起进到羊圈里巡查,不放过任何细节问题。“新下的羔子瘦了点,下次要自繁的时候,来找我们。”王朋飞检查了一遍马国龙的羊羔,又追问了几句明年的计划。

5年前,在外打拼多年的马国龙回到家乡坪庄村,发起成立了合兴源养殖合作社,想要带动周边乡亲一起养羊,但碰上技术、销售难题的时候,他感到力不从心。2018年,合作社成为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在东乡的帮扶单位之一,第一年就给村上20户贫困户雪中送炭,共计收羊600多只,增收16万多元,帮助一部分贫困户实现脱贫。

王朋飞博士与合兴源养殖合作社负责人马国龙讨论。    摄影记者/任玉明、吴军、张健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如何巩固拓展来之不易的成果,不仅考验着马国龙这样的致富带头人,也是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在扶贫与乡村振兴过渡期必须考虑的问题。2021年,为助力东乡羊产业走上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的道路,在东乡县政府的支持下,碧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百和乡王家川村流转30.33亩土地,建起高标准的碧乡种羊繁育基地。王朋飞带领团队引进优良品种,并与专家密切合作,为东乡羊产业的下一次腾飞打下基础。基地投产5个月以来,陆续生产600只羊羔,存活率92%。养殖育肥羊487只,累计销售育肥羊431只,累计销售金额超5万元,联农带农30户。

“目前我们已经有700只种羊在场,预计到22年2月能够扩繁到1500~2000只,之后一部分羊作为自编留种,另外一部分就会联动当地的农户或者合作社,把我们第一批优质种羊供给他们,共享东乡羊这样一个优质品种成果。”

“乡村振兴最重要的一个抓手还是产业振兴,只有把产业引到乡镇,才能够真正增加乡镇的活力,持续地提供更有效的经济来源。”王朋飞清楚地认识到,从前端的养殖到终端的加工,以及各个产业链条的配合,中国的畜牧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也需要很多人一起全身心地投入进来,才能把这个事情做好。”

繁育希望

2021年12月初,第一财经团队第三次到访东乡,这里已经褪去了“苦瘠甲陇中”的贫困景象。在一片平谷中的城南社区仰望着老城,易地搬迁的村民享受上了现代化的便利;妇女们有了更多上街去处,广州童装、老凤祥银楼、西式烘焙店等接连入驻;而在主要干道,开往各个方向的公交为出行插上翅膀。这片耸峙在黄土高原的山地上,一次次的改造令旧貌焕新颜。

东乡人有一种说法:无牛羊不成家。马国龙的命运跟羊紧密相连。从前在家时,他帮着父母养羊,后来在县城经营了7年门窗加工生意,也断断续续搞过施工队,最终回到坪庄村,在老宅附近腾了块地,改造了几个羊圈。

交了不少“学费”,他后知后觉,原来养500只羊和几十只羊不可相提并论。那时,村里的自来水还没通到山上来,门口的路也糟得很,下雨下雪物资就进不来,他四处奔走才得以解决。更难的是羊群管理,比如疫病防治,经常让只懂“土办法”的马国龙束手无策,眼睁睁看着已经长成的羊只死去。

“当地偏向于传统的养殖方式,这种比较粗放的模式对羊的成长不利,所以养殖技术这块也是很大的短板。”王朋飞在走访农户的过程中发现,东乡人家家户户都养羊,少则三五只,多则上百头,“在一些家庭,羊承载着家里所有的经济负担,包括养老,包括孩子上学。如果小羊崽得病或者死亡,那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没有了,所以他们对羊的感情是很深厚的。”

王朋飞对羔羊关爱有加,他希望能全链条地帮助提升东乡羊产业。  摄影记者/任玉明、吴军、张健

群山梁峁是东乡养殖业的最好屏障,特殊的地貌环境成就了东乡羊鲜香美味,但长期以来低效落后的散养模式也阻碍着东乡羊的现代化发展。

就拿羊羔来说,农户们习惯去市场购买,市场价格波动大,便宜的时候六七百一只,贵的时候要九百上千,等到育肥两三个月之后卖掉,除去人工、饲料成本,利润空间被极大地压缩。“前期的羔羊供应这块做得不足,间接也降低了养殖户最基本的收入,所以羔羊自供应是非常关键和紧急的,尤其对扩大养殖户的经济效益而言。”王朋飞说。

在三年帮扶的基础上,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势能,又扛起产业振兴的大旗,建立集种羊养殖、繁育、示范为一体的种羊繁育基地。王朋飞希望通过点对点的帮扶,让农户用优质的羔羊自繁自养,相当于以点带面,在一段时间内实现东乡县羔羊的自给自足,增强东乡羊养殖业的品系稳定,同时也让农户的腰包更快鼓起来。

在距离县城半小时车程的王家川村,高标准羊舍、饲草棚、青贮窖已经投入使用,综合楼及相关配套设施正在加紧建设中。

东乡自然条件恶劣,东乡羊是当地人发展产业致富的希望。    摄影记者/任玉明、吴军、张健

每天上午9点左右,是羊群最兴奋的开饭时间,羊舍两侧自动卷帘门一开,简单的清扫过后就是自动化投喂。羊群齐齐整整地专心咀嚼草饲料,自动饮水器随时补水解渴,吃饱了就躺下休息,也有的与同伴嬉戏。用王朋飞的话讲,这是一个“智慧羊舍”,数字化平台记录着每只羊的采食、饮水、运动量、肉质生长速度等数据,包括母羊在产羔过程中的监控等。

2021年年中基地投入试运营后,经常有乡亲过来参观,王朋飞不止一次听到他们问,如果有种羊供应,能不能优先考虑他们。“所以我们现在还没有出栏,就已经有订单了”,这令他感到鼓舞,“当然我们不仅局限于销售,更重要的是把优质的种羊推广开来,让农户能够先养好,其次才是提高利润。”

又分红了

12月9日一早,三三俩俩的村民结伴走进了合兴源养殖合作社,马国龙招呼他们在院子里坐下,他的妻子则在屋子里忙活午饭。

这天是合作社成立以来的第三次分红,负责羊只饲喂、圈舍卫生打扫等工作的陈么二力拿到了最高一档的4000元。2021年,他通过合作社卖掉了30只羊,加上工资和分红,增收近8万元。参加培训、学到技术,还能收到分红,这是他以前不敢想象的好日子。

2018年前,东乡还是远近闻名的贫困县,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使得名声在外的东乡羊销售受限,通常只能就近卖给周边餐馆。因为销路不畅,农户不敢多养,多年来东乡羊囿于小而散的模式,始终没有迈出规模化养殖的一步。直到4年前,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决定以东乡羊养殖加工为突破口,为当地探索一条产业脱贫、经济致富的特色路径。

群山梁峁间发展起来的东乡羊产业,独特的地理环境成就了独特的美味。    摄影记者/任玉明、吴军、张健

这几年,项目部扶持了20家标准化养殖合作社,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东乡县养殖产业协会,引进甘肃农业大学、中天羊业等资源;同时依托助农品牌臻碧乡、碧桂园旗下碧优选等平台为东乡羊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迄今已通过消费帮扶卖出东乡羊近4.7万只,帮助当地养殖户实现增收超6000万元。“这些大企业进来后,我们省事很多呗,现在育肥一两千只羊都不成问题,因为销路打开了就没有后顾之忧。”

为了提高出栏量、防治疫病,在最忙碌的销售季来临前,马国龙出资改建了450平方米的羊舍。在传统的集约化养殖空间内,加装了粪污分离系统,羊群排出的粪尿会流到漏粪板下方,通过自动清粪装置定期清除即可。

这是种羊繁育基地率先在东乡投入的标准化示范系统,也是积极面向农户和合作社推广的技术,目前已经有10家合作社在政府号召下进行了圈舍改造。和传统羊舍相比,高床养殖减少了有害微生物和污染气体对羊的侵害,尤其为体弱的羊羔提供了更优质的成长环境。马国龙明显感觉到,羊圈的味道没那么难闻了,羊群得病的情况少了,连出肉情况都有所好转。“政府有补助,所以明年我想把其他几个棚也改造了。”他把自己的计划告诉给王朋飞。

在东乡扎根四年,碧桂园驻东乡乡村振兴项目部负责人张韬说,原来东乡的一些养殖户也出去学习,但引进技术的动力不足,有顾虑,“我们把这些需求和种羊繁育基地相结合,大家就能够知道这些也适合东乡,所以示范作用是非常大的。”

健硕的种羊承载着东乡人的希望。    摄影记者/任玉明、吴军、张健

在碧桂园的动员下,马国龙还利用周边近20亩土地种起了土豆,覆盖地膜保湿保温提高产量。“2021年比2020年收入增长40%左右,一亩算下来产量大概5000斤。我们这的土豆吃起来很香,淀粉含量也高。”而据张韬介绍,东乡土豆原来亩产两三千斤,今年在干旱的不利气候下,还能达到亩产五六千斤,农户迅速实现收入翻倍,土豆也成为东乡人致富的“金蛋蛋”。

这些优质土豆被统一收购,加工成薯条、饼干等休闲食品,销量逐年上涨,开始打出名气,并登上了知名主播的直播间。

重塑产业

从兰州一路南下,手抓羊肉馆子遍布城市和主要干道。

东乡人招待宾客,最隆重的宴席就是端“全羊”,要把羊的各个部位(脖子、前后腿、胸叉、肋条、背子、尾巴)依次上盘,原汁原味样样俱全。乡亲们聚在一起,则多为“打平伙”,在农闲或雨雪天,大家凑份子买上一只羊,推选一个东家在他家里烹制,席间少不了刮碗子、嗑瓜子、吃发子。

“东乡羊虽然是东乡地区流传悠久的一个品牌,但因为长期不科学的养殖和管理,实际上正在慢慢流失。”王朋飞认为,依托种羊繁育基地建立科学化的育种机制,吸引优秀的科研团队加入,产学研共建之下,有望重塑纯正的东乡贡羊品系。“

长远来看,我们的目标就是做东乡羊的种群确认,通过示范性的引导,使得东乡县的养殖从无序、没有标准,步入有序、标准化的方向,使东乡羊产业更进一步。”张韬表示。

进驻东乡开展工作的第二年,张韬就与甘肃农业大学马友记教授达成了合作共识。在种羊繁育基地,与王朋飞见面后说起羊产业,马教授滔滔不绝地打开了话匣子,用他自己的话说,几天不到羊圈闻闻膻味,就觉得难受。

王朋飞与马友记教授一起查看羔羊情况。    摄影记者/任玉明、吴军、张健

目前,东乡养殖的绵羊和小尾寒羊居多,当地人称“寒串串”,也有武威羊、细毛羊、宁夏滩羊、甘南番羊等品种。在种羊繁育基地为引进什么品种犯难时,马友记教授提议,不如用湖羊试试。2009年,马教授引进了300多只湖羊到甘肃,想知道这个多胎品种能否适应甘肃的干旱环境,结果出乎意料,实验期间仅死亡两只,羊只的种群越养越大,“这和它们的祖先是蒙古羊有关”。

要将选育的新品种推广至一线农户或合作社养殖,还有很多现实困难。马友记算了一笔账,养羊是微利行业,各种成本占去了出栏价的七成,“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羊时代的到来,就必须让母羊多产羔,如果一只湖羊一年产2.5~3只羔子,那养殖效益就起来了。”

马友记教授与王朋飞团队合作,全程参与了羊繁育基地的规划设计、种羊引进,以及后期的饲养管理指导工作。选育优秀品种才能产出高质量的羊肉,目前他和团队正在协助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方,将东乡羊过去的草料资源添加进来,还原传统的风味,同时加入酵母、沙葱改善肉质,并提高羊的免疫力。采访期间,马友记教授到基地做技术指导,王朋飞现场向他请教羊羔的防寒保暖和母羊的产后护理。马教授检查了一只不肯喂奶的母羊后马上给出了意见,“要刺激它喂奶,多加精饲料,注意消炎,提升体质。”

从田头到餐桌,从养殖业到餐饮业,越来越多的当地人当起牧羊人、羊贩、手抓商人,助力东乡羊产业更上一楼。《东乡手抓羊肉产品技术规范标准》在东乡县政府多次修改下,在2021年6月推出最新版,从养殖、繁育、屠宰加工、储存、营销、配送等环节做出明确要求。与此同时,城南社区新建的二期工程牛羊屠宰场项目正在施工中,计划安装年屠宰肉牛2万头、年屠宰羊10万只、年屠宰鸡120万只的加工生产线各1条,预计2022年6月投入运营。

“2020年,对比牛肉672万吨产量,羊肉产量492万吨,平均到每个人头上大概不到3.5公斤,约占我国肉类消费结构的5%。”马友记教授表示,我国当年进口36.5万吨羊肉,说明市场还有一定量的缺口。“伴随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对羊肉的需求量也会与日俱增,羊产业在未来十年应该是一个朝阳产业。”东乡羊产业,振兴正当时。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