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HOW专栏 | 对话SGS 岳庆松:实现“双碳”目标 不能一蹴而就

第一财经 2022-04-13 17:45:13

作者:陆家嘴    责编:高雅

第一财经陆家嘴邀请了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能源与低碳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岳庆松就相关“双碳”知识,国内现阶段“双碳”行业形势以及各企业在达成碳中和、获取碳足迹中等方面进行了专访。

自2020年9月,中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以来,国内有越来越多的品牌和企业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开始关注碳中和的概念,有一些领先的品牌已经制定了各类实施碳管理战略,但也有不少企业仍处于“双碳”迷雾中。

近日,第一财经陆家嘴邀请了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能源与低碳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岳庆松就相关“双碳”知识,国内现阶段“双碳”行业形势以及各企业在达成碳中和、获取碳足迹中等方面进行了专访:

Q1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15号下午主持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到我们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要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探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请问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是如何看待这番讲话?

岳庆松:就中国来说,“双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过去我们已经探索了很长一段路程。从最早的88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时,我国就开始关注了。到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宣布中国将在2020年要对外公布减排这个目标,也是在那个时期,国内开始逐步地布局一些新能源产业,国内的碳业务也就此开始有了发展,同理国内的碳的业务也是从不同的阶段发展到至今,它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在2020年的时候,习近平主席有在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庄严宣誓,“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所以,现在我国的“双碳”行业总体是一个积极向上的趋势。像在前几天开展的“两会”中,各行各业的代表能够踊跃谏言,习主席在发言中也多次提及“双碳”工作的部署。我想这是我们在过去的经验和实践中长久以来积累的自信,有这样的态度我对于国内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是有一定的信心和决心。

 

Q2您对于目前很多政府和企业在制定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战略和目标有什么样的建议?

岳庆松:其实对于政府制定政策这一块,我觉得这是我们国家在深思熟虑之后才做出的决定,如果按照3060去算,我们给自己留下的时间也只有30年来用与实现碳中和。虽然可能我们看到欧洲的一些国家,包括像美国,包括我们周边的一些国家,韩国、日本,他们承诺都是2050年实现碳中和。从表面上来看的话,它可能早于中国实现碳中和,但是其实他们用了是几十年的时间来去完成整个碳中和的过程,它的布局也相对会更早一点。但是我们不一样,我们给自己留下的碳中和的时间只有30年,相对其他国家来讲,这是非常有挑战的一个目标。所以,我想对我们现在服务的很多企业、用户,包括国内的一些企业想提一个建议,因为我们现在也看到了很多企业提出想要50年碳中和,或者是40年就实现碳中和。

但是,在这里我先给大家普及一下,碳中和这个概念首先我们要知道自己企业自身的碳排放量的状况是什么样,假设企业本身一年的综合碳排放量是1万吨二氧化碳。在这一年中,企业可以通过去识别一些节能减排的机会,做到真正的节能,实现了50%的减排。即,通过光伏风能或者是一些节能改造等等,减掉了5000吨二氧化碳。虽然这样我们企业一年的碳排放量只剩下5000吨二氧化碳,但这个也是需要我们去中和的。当通过节能无法实现完全减排的时候,企业就需要通过在排放权交易市场上进行去购买一些自愿减排的项目,就是国内称为的CCER,国际叫VCS。那可能他要去购买5000吨的自愿减排项目,然后实现了剩余减排5000吨的目标抵消。最终通过自身节能减排5000吨和购买自愿减排项目5000吨,加起来1万吨,实现了企业本身的1万吨对冲1万吨这样的一个碳中和的结果。

我们一直在强调,碳中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因为我们一直在帮助很多企业开展节能的工作,包括去寻找一些节能改造的项目机会等等,它是需要很好的去甄别我们现在的一些用能的合理性,我们的设备的效率高低,会不会存在大马拉小车的现象等,同时,还可能要上一些技术改造的手段,通过改造之后去要验证它的减排效果。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漫长而又细致的工作,并不是说今天说减排,明天就能减掉的,就好像我们人减肥,它也不可能是我说今天要瘦10斤肉,明天就能瘦下来,对吧?所以一定是要通过很合理的目标制定,包括方法制定,还有对过程的一些控制,逐步实施逐步验证逐步调整的过程,最终实现我们整体的减碳目标,它一定是需要一步一步来实现的。

我们想给很多希望能够尽早实现碳中和的企业提一个醒,节能减排的工作还是要稳扎稳打,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开展,争取做到很多的减排是来自于自身的做了一些新能源的采用,或者是节能改造的一些项目的实施,实现了一些节能减碳的结果,而并不是纯粹的通过购买自愿减排项目来实现企业自身的碳中和,这只是我给所有的企业,包括在开展碳中和工作进行中企业的一个建议。

 

Q3其实我们现在了解到目前中国其实关于双碳的政策和行业标准也比较多,其实那么对于一个企业您有没有一个框架或者说逻辑来帮助企业梳理一下这么多的政策和标注之下,在具体应用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地方?

岳庆松:现在很多企业都在讲,我们要在双碳目标的前提下,要积极努力,尽早地达峰并实现中和,甚至有一些企业也在宣称自己已经实现了碳中和等等。总之从2020年之后,我们听到了越来越多关于这些方面的消息,但是其实通过我们跟用户的沟通和了解发现,很多企业在初次接触碳相关知识和业务领域的时候,并不是特别清楚碳应该怎么样去计算?企业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标准?应该算什么?然后包括应该怎么减排碳等等。他们对于这些专业性的问题,可能还是在处于一个初期懵懂的状态,所以我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在国内的话,它也是有自己 GB/T的标准的,叫GB/T 32150,这主要是关注于组织层面的一个碳核查工作的标准依据。例如现在我们国家的一些重点用能企业,国家采用的盘查和核查的依据,就是参考了 GB/T 32150这个国内目前推荐的标准。

但相对于很多出口型企业来说,由于他的客户都是一些国外的企业,所以这些企业在碳核证方面还是根据一些国际的标准。比如,现在主流的国际标准叫做ISO 14064,它是主要针对于组织碳这方面的一个认证体系标准。

在这里,其实我们也可以理解成 ISO 14064等同于GB/T 32150。众所周知,国内很多的推荐性标准,大多都参考了ISO的标准,然后进行的语言的一个转化,至于选用哪套标准主要取决于你的用户对于你最终获得认证认可证书的要求,它到底是希望你采用的国际标准,还是采用的是国内标准,但是以我们多年来对于用户的理解来讲的话,如果你是出口型企业,你的国外的客户对你的要求的话,基本是参考了ISO的标准,这是组织层面的。

还有另外一块产品层面的国际标准叫做ISO 14067,是针对于产品碳足迹的,可能很多人会在这里边就有一个知识的盲区,什么叫做组织层面的碳计算,什么叫做产品层面的碳计算?

举个例子,我们有一个矿泉水的生产的企业,这个企业从它的厂界范围之内,所有的能源消耗折换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和统计的过程,就是我刚才讲的叫组织层面的碳排放量计算,称之为组织碳计算,可以参考ISO14064标准作为依据。产品碳排放量计算是从矿泉水的摇篮到它的坟墓全生命周期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总计的计算过程。从这个矿泉水的瓶子的塑料粒子生产的源头开始,包括这个矿泉水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消费者的使用、废弃等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一个产品碳足迹的计算,称之为产品碳计算,可以参考ISO14067标准作为依据。未来的话,这个产品会有一个碳标签的概念,也就是说这一瓶矿泉水它在全生命周期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合计的数量是一个什么状况,这就是产品碳足迹的计算。

所以很多企业在开展碳工作的时候,可能首先要明确我们自己要算什么,未来我们要减排什么,这样的话我们会有一个清晰的定义。当我们确定了目标和方向以后,我们才能选定一个适用于确定目标和方向的标准,再去开展跟碳相关的计算和核证工作。

 

Q4:大家对于ISO的认识比较多的是在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这方面,那么现在在双碳领域ISO有哪些的企业认证标准?

岳庆松:ISO全称是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叫国际标准化委员会。它会出台很多的标准,其中最让大家熟悉的应该是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然后在碳这个领域的话,目前比较主流的有三个标准,第一个我刚才也讲到是ISO 14064,这个是对组织碳的一个认证,还有一个是产品层面,它的认证叫ISO 14067。

除此以外,现在还有一个标准是关于碳中和的认证,目前正在工作草案阶段,预计的话应该是在2023年有可能会对外进行发布,叫做ISO 14068。那目前企业在开展碳中和认证的时候,它会参考 PAS 2060这个标准,这是一个英标的标准。其实很多国际的ISO标准也是采用了一些英标的标准,就像我们刚才讲的,Iso14067它的前身是pas2050。那目前主流的ISO标准就是这三个标准。

 

Q5那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在2020年“双碳”政策宣布之后,有配合开展一些相关业务吗?

岳庆松: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在开展碳相关业务上也是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发展,我们并不是因为2020年主席说了这样的一个目标才开展探索这个领域的。早在2000年的时候,我们当时,通过一个叫CDM国际清洁生产发展机制的项目就有初步地接触碳相关的一些业务。虽然说,这个项目在随后几年被取消了,但是SGS也没有放弃这块领域,我们将目光可能越多越来越多转战到一些像苹果这类的国际知名品牌。这些企业在那个时候就会要求中国的供应链企业,一定要开展碳相关的盘查和核证工作。所以其实SGS很早就在操作一些与碳相关的业务了。那么,在2020年我们国家宣布了这样的一个目标和政策以后。SGS在这块的业务也有了一个飞跃式的发展,从原来的被动式变成了现在的主动式。原来很多都是配合买家推动国际上的一些项目,SGS才开拓出相关的业务,但是现在随着国内“双碳”政策的推进和落地,中国很多的企业开始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有一定的要求,也会对社会和公众做出一些可持续的承诺,他们会主动地去申请开展碳核查,碳中和等等相关业务。我们SGS为了配合这些企业,有储备充足的技术资源和团队,能够很好地配合现在国内碳方面业务的一个市场变化,帮助我们的用户完成他们在碳方面既定的工作和目标。

 

Q6:现在碳足迹是非常火的一个话题, 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在这边有没有比较权威的认证,或者说企业在选择碳足迹的供应商时,您有什么样的建议?

岳庆松:其实碳足迹这一块目前来讲的话,国内的企业相对要求还不是很多,但是就欧盟或者是整个全球的市场来讲,对于产品碳足迹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我之前有提到过,我们早在10年前就在帮助一些国际品牌开展它的供应商产品碳足迹的计算。包括现在像欧盟,预计2023年开始实行征收碳关税。就碳关税来讲的话,目前主要是集中在钢铁、铝制品,还有玻璃和水泥,这些高能耗的这些行业和产业。它们在征收碳关税的时候,首先要知道你生产整个一吨的钢材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是多少,并根据碳关税的征收标准,超出的部分你要向他进行补交碳关税的概念。这也是目前为什么出口型的企业非常热衷于去开展自己产品的碳足迹的计算。那尤其是在最近一段时间,产品碳足迹的需求对于我们市场产生了很大的反应,像我们最近帮助的,大到我们的白色家电,小到我们的玩具书包,都有到 SGS来去开展产品碳足迹的认证和核证的需求,所以这也能够体现出国外市场对于中国的供应链企业的要求的提出,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市场反应的状态。

 

Q7:企业毕竟是为了盈利,所以说企业实现碳中和是去碳交易市场购买比较优惠呢,还是我通过减排项目来去实现更好呢?举个例子,如果我们通过节能项目减排1吨碳每年需要投入100元,但在国内碳交易市场购买等同的碳排放量只需要60元。理性的选择是否应该是去买一些排放权就好了,国外是否有一些经验可以去借鉴的?

岳庆松:从短期来看,我购买的CCER这个费用比实施节能项目的投资更为便宜,所以它性价比比较高。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第一个你的减排项目可能看上去是一次性的投资大,可是你的收益是持续的进行。这可能类似于我们以前的一个话题,就是“到底要做一个绿色建筑呢,还是要做一个普通的建筑”。因为,大家都知道一栋绿色建筑的建造成本预算要比普通建筑增加30%-40%,但是在未来来讲,这一栋楼他要这个立7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那这样的话,在未来70年里边,它分摊的这个节能效果收益是远远要超过起初增加的那个40%的建造投资,同理这个节能减排项目也是一样的。并且,你刚才也讲到,就是现在购买这个自愿减排项目的费用相对会比较低嘛,但是目前国际的碳交易市场每吨碳价格基本上是中国的碳价钱的十倍,国内的碳汇价格目前是40几元每吨。所以从长久来讲的话,还是要通过节能减排这样的这种项目来去实现的话,才是企业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一个方向和立足之本。

 

Q8:对于具体的产品,尤其是涉及到出口企业而言,哪些产品认证对于双碳是有帮助的呢?

岳庆松:其实现在多数的企业开展产品的碳方面的认证,我个人觉得多数都是源于市场的需求和客户的要求。就像我们最近做的一个产品,是国内的一家企业非常知名的一个牛奶企业。它的牛奶盒原来是里边有一层铝箔的。那现在新的产品出来以后,它就会替代了原来这种铝箔的材质,让它整体的减碳量达到了41%。并且在以后买这款牛奶的时候,可以看到在它的包装上会有一个减碳了41%的这样的一个 Logo。那我个人觉得一方面是企业作为一个国际知名的牛奶企业,它希望给消费者传递他们有积极的去参与全球控温、碳减排这件事。他们通过自己的绿色制造和设计,就比如通过包装材料的设计,主动地去实现减碳的目标。另外一方面,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市场营销手段。在跟其他的竞品去比较的时候,它能给到消费者有一个很好的认知度,因为大家知道现在碳方面的话题很热,然后不仅是我们国家领导人在讲,然后每个人都在讲,其实可能变成了原来可能大家在文化上或者在工作上没有太多交集的人,也突然间好像有了共同的话题,大家都可以去谈碳的话题。我刚才讲很多都是客户的要求,但是对于一些国际品牌来讲的话,我们每年都有帮助他们发布 ESG报告,ESG报告其实现在在港交所是有这个要求的。ESG报告包括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三个方面,环境这里边一个很重要的要素就是温室气体的排放表现。作为一个上市企业来讲的话,他会更为关注自己对于碳减排方面的一些目标达成情况。所以它除了自身减排以外,同时会要求它的供应链企业去帮助他共同去实现它整体的一个减排。总的来讲,企业在开展碳产品碳方面的计算和认证上,主要诉求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就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包括企业向公众传达出企业自身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另外一个方面是更多的来自于企业上下游客户的要求或是一些管理政策的要求,等。

 

Q9譬如说像我们这次4月初的培训,倒时候是否能够实现类似参与本次活动之后可以获得一个碳中和证明?那同时,我们在科学取得碳中和证明的过程当中,需要注意哪些注意事项?

岳庆松:你所讲的活动的碳中和,现在有很多企业都在搞,包括有一些大型的活动,像我们这次在北京的奥运会,当然还有一些展览会、公司年会等等,他们都在申请碳中和的认证,我认为这个事情是好的,向社会和公众去传递我们在策划会议的时候考虑了哪些减排事宜,包括希望通过这种碳中和的认证,向社会和公众传递自身在碳减排这个责任和义务中的一些贡献和体现那。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积极的方向。

其实像现在有一些小型的会议去申请碳中和的认证的话,相对操作也会比较简单。举个例子,我们的培训可能就是两三天,然后我们算一下这两三天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的总量,再通过我们的交易所进行购买CCER凭证,最后实现这个碳中和。这样一个过程,我个人觉得是有很好的影响和宣导意义。但是你说他有实质的多少贡献的话,在我个人看来因为可能并不是特别多,因为会议总体排放量并不是特别高。

所以我想说的是可能会议跟我们日常的企业在减排方面还是有一些本质的区别的,因为企业相对来讲,主要的生产过程才是碳排放量产生量大的地方,那么它去做一些减排项目的话,对于我们整体的温室气体减排,是有一定的作用的。会议的话,它毕竟基数小,所以它只能传递的是一个信息和一个正向的宣导,可能对于我们整个全球减来讲的话,并不能起到太大的作用,当然了像奥运会这样的大型赛事就不一样了,它的体量足够大。这只是我想表达的一个意见。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