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4月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回答第一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近一段时间,受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加剧、价格明显上涨。中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部分大宗商品外采比例比较高,国际价格上涨客观上会带来输入性影响,加大国内PPI上行的压力。
孟玮指出,从当前情况看,3月份,PPI同比上涨8.3%,涨幅较上月收窄0.5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回落,与主要发达经济体PPI高位持续攀升形成鲜明对比。关于后期走势,尽管国际输入性因素增加了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不确定性,但随着保供稳价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叠加高基数效应,预计年内PPI总体回落的态势不会改变。
孟玮表示,下一步将全力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一是密切跟踪大宗商品市场和价格走势,持续加强监测分析,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研判形势、及早应对处置。二是切实保障市场供应,加快优质产能释放,加强价格和储备政策协调联动,发挥储备调节作用,强化储备和进出口调节。三是强化市场预期引导,及时发布市场信息,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散布虚假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遏制过度投机炒作。
经济内生增长动力进一步增强。
五位嘉宾将围绕“中国如何从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价格接受者向规则制定者转型”这一主题进行深度探讨。
一德期货首席分析师王伟伟强调,精炼铜进口关税前景并未完全消失,美国未来铜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依然较高。
对于这轮行情的上涨逻辑,多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人士认为,最大的驱动因素源于供给侧,“反内卷”预期推升价格上涨,同时煤炭价格的上涨使下游电力成本提高,可能导致下游收缩供给,也带来了价格上涨的预期;需求侧,市场预计下半年财政政策发力,加上城市更新、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建设等,又带来改善预期。与此同时,在全球宏观环境复杂多变下,大宗商品关键战略原材料正面临定价重估。
7月以来,多晶硅期货累计涨幅已超50%,月涨幅大幅领跑焦煤、玻璃、焦炭等其他大宗商品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