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总的来看,4月份消费下降主要是受到疫情短期冲击影响。随着疫情得到控制,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前期被压抑的消费会逐步得到释放。
付凌晖指出,从4月中下旬以来,国内疫情整体是趋于下降的,上海和吉林的疫情逐步好转,有利于创造适宜的消费环境。同时,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加强援企稳岗扩就业将保障居民消费能力,加之促消费各项政策显效,我国消费恢复态势有望得到延续。
付凌晖介绍,4月份受到疫情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但电商、网上零售保持增长。1-4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有所提升。从消费总额来看,4月份的主要特点是非生活必需品销售和餐饮销售受疫情影响比较明显,拉低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4月当月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9.7%,餐饮收入下降22.7%。从地区来看,受疫情冲击比较严重的长三角和东北地区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同比下降幅度均超过30%。但是尽管市场销售下降,居民的基本生活供应还是得到有效保障,相关商品销售保持了增长。4月份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0%、6%。从业态来看,自助式消费和社区店零售保持增长,1-4月份限额以上超市、仓储会员店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6%和8.5%,与社区消费密切相关的食杂店、便利店零售额增长2.4%和6.8%。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良好,高质量发展向新向好。
总的来看,一季度,随着各项宏观政策继续发力显效,国民经济起步平稳、开局良好,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创新引领作用增强,发展新动能加快培育壮大。
3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1.4%,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扩张加快。
提振消费不仅是短期经济修复的抓手,更是长期结构优化的重要路径。
“不是一次性的,要有持续稳定增长的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