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我国汽车研发、生产、销售和出口一体化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对国内乃至世界汽车产业链的影响至关重要。作为上海最大的外资汽车生产厂商,特斯拉在疫情后的复工复产情况备受关注。
在5月1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吴晓华透露,特斯拉上海临港超级工厂的产能利用率已经超过45%,略低于上汽50%的产能利用率。临港汽车产业链的配套企业产能利用率也达到50%左右。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特斯拉自4月19日复工复产以来,目前仍然处于单班生产,产能相比原本的三班制要大幅缩减。内部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特斯拉在疫情前的每周产能(7天24小时)接近2万辆,但目前由于受复工复产条件限制以及零部件产业链协同的影响,整体产能利用率还有待提升。
据本月早些时候浦东新区方面介绍,特斯拉复产前十天的实际产量达到1万辆,平均日产量约为1000辆。
供应链的复杂性是导致特斯拉和其他汽车厂商复工复产最大的挑战。吴晓华介绍称,临港汽车产业链近日复工复产呈现不断爬坡趋势,特斯拉也在协同100多家供应商积极复工复产。
在复工复产的过程中,供应链企业也面临疫情反弹的挑战。上周,特斯拉某供应商上海工厂就因发现疫情暂时静默,第一财经记者5月17日了解到,目前该供应商生产已经恢复正常。
特斯拉自复工复产以来,该公司生产的大部分电动车都用于出口。截至上周,特斯拉已经出口了两批整船电动车,总共出口约9000辆。
另一方面,特斯拉中国的销售仍有待恢复。根据中国乘联会5月10日发布的汽车销量最新数据显示,4月特斯拉中国销量大幅降至1512辆,较今年3月环比大幅下降98%。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中国销量达182174辆。
特斯拉上个月发布财报称,受新冠疫情的影响,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损失了约1个月的产量(约5万辆)。不过仍然预计,第二季度的产量将与第一季度相当。
特斯拉方面此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汽车是一个产业链非常长的行业,特斯拉要复工意味着很多的供应商也要随之复工,才能够确保特斯拉生产稳定、持续进行。”
本土供应链凭借技术突破、快速响应和成本优势,正在重构全球汽车产业格局,未来,智能汽车产业的竞争将不仅是单点技术的比拼,更是生态协同能力和供应链整合效率的较量。
过去一周,多晶硅价格震荡下行,硅片价格继续下行,电池和组件价格同样呈继续下探趋势。
马斯克表示,特斯拉的能源业务将面临关税的“巨大”冲击,因为特斯拉电动车使用的磷酸铁锂电池单元来自中国。
虽然我国外贸出口和资本市场会短期承压,但鉴于我国庞大的国内市场规模和强大的产业链韧性,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
维亚斯教授担心,美国企业和消费者面临价格和通胀的双重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