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18日)上午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介绍:5月17日,我市新增96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759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可点击查看)。96例本土确诊病例中,40例在闭环隔离管控中发现,56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归确诊病例。759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均在闭环隔离管控中发现。
截至5月17日24时,在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治疗的重型患者218例、危重型63例。
5月17日,新增本土死亡病例3例,平均年龄69.7岁。3位患者合并有恶性肿瘤或严重的急慢性基础性疾病,包括胃癌晚期、心源性猝死、扩张型心肌病、全心衰竭、重度高血压、帕金森病、肾功能不全等。这3例死亡病例中,2例曾接种过新冠疫苗,1例未接种新冠疫苗。死亡直接原因为基础疾病或肿瘤。
截至5月18日9时:这次疫情全市已累计排查到在沪密切接触者911343人,均已落实管控。
昨天,全市本土确诊病例出院274例,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336例,他们将返回居住地接受健康监测,请社区妥善做好接返工作。
近阶段,我们持续开展了基于三区划分的“抗原+核酸”组合筛查。根据筛查结果,5月17日全市共划分封控区3435个,涉及人口数约79万人;管控区16108个,涉及人口数约271万人;防范区52600个,涉及人口数约1980万人。
目前本市正处于巩固清零攻坚成果阶段,虽然已实现社会面清零,但风险人群中发现阳性感染者的风险依然存在,“降新增、防反弹”压力仍然很大。如出现零星新增阳性感染者,就需要我们从严从紧抓好疫情防控,认真做好流行病学调查,迅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一是需要突出一个“快”字。社会面一旦出现阳性感染者,我们必须坚持以快制快,统筹协调“市-区-社区”三级流调队伍,接报后第一时间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严格落实“2+4+24”工作要求,即流调队伍2小时抵达现场,4小时完成流调核心信息,24小时初步查清基本情况并完成流调报告。
二是需要做到一个“准”字。依托流行病学调查应急指挥系统,充分发挥公卫、公安、工信的“三公(工)”协同工作机制作用,结合现场调查和大数据信息,综合分析、科学研判,排查活动轨迹,锁定风险人群,合理判定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做到“应查尽查、应判尽判、不漏一人”。
三是需要落实一个“管”字。从严落实各项管控措施,首先做到“应转尽转”,发现阳性感染者后第一时间与市、区转运部门联系对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以最快时间、最高效率完成阳性感染者转运工作。对于已排查判定的密切接触者,做到“应隔尽隔、应隔快隔”,最大程度阻断传播风险。对于涉及的重要场所或重点区域,及时开展风险排查和管控。同时, 结合环境检测、实验室病毒基因测序等,做好疫情溯源工作。
希望市民朋友继续配合支持疾控流调和疫情处置等工作,如实准确提供相关信息,及时落实隔离管控措施,更快地阻断疫情传播。这是保护自己、保护家人、保护他人,也是为上海尽快恢复如常生活作贡献。
世博精神的传承与创新得到了充分展示。
民营经济对上海发展举足轻重,要进一步增强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大力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敢作敢为、善作善成。
龚正指出,过去一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
陈吉宁指出,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把群众的智慧凝聚好、难题解决好、情绪疏导好,是做好信访工作的基点。
深化落实“经济大省挑大梁”要求,坚定信心、咬定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国家重大战略为牵引,以城市治理现代化为保障,奋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