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疫情以来,部分社区、道路出现垃圾堆积现象,随着疫情形势好转,市民出门逐渐增多,会采取哪些措施恢复道路清洁?正在举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89场新闻发布会上,市绿化市容局总工程师朱心军介绍,本轮疫情以来,环卫行业受疫情和封控影响,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一线工人到岗率最低时候不足30%。随着疫情形势好转,目前一线工人到岗率已近50%,我们持续开展公共环境清洁消杀和道路冲洗,垃圾堆积和泡沫塑料箱积存现象明显减少,市容市貌逐步改善。为让本市早日回归“干净、整洁、有序、美观”的常态,我们考虑分三个阶段、采取三方面措施。
一是实施居住区“清积存”行动,让社区环境干净起来。第一阶段是到5月21日,开展防范区的居住区“清积存”专项行动;第二阶段是5月22日到5月31日,开展全市居住区“清积存”专项行动;第三阶段是6月1日以后,逐步恢复居住区生活垃圾分类定点投放,为避免居民聚集、控制社交距离,采取灵活的定时投放策略。
同时,同步加大一线工人返岗进度,加大生活垃圾、装修垃圾清运单位、可回收物回收企业的调配力度,提高积存垃圾清运能力;积极配合房管部门,指导街镇,发动居委、物业以及志愿者共同清洁家园,全面清理居住区内的积存垃圾。
二是实施街面“大扫除”行动,让道路空间整洁起来。第一阶段,重点针对中小道路、断头路、桥洞隧道、区域结合部以及快递、外卖集散区域,对各类生活垃圾、落叶杂物等开展集中清理。第二阶段,计划在5月23日、5月30日,集中开展两次公共环境清洁消杀和道路保洁专项活动;第三阶段,持续推进道路等公共环境清洁消杀行动。
三是全面开放环卫公厕,让市民如厕方便起来。第一阶段,明确环卫公厕逐步开放的原则和要求,对前期关闭的公厕,开放前要开展一次彻底消杀,并张贴场所码,开放后按规范做好日常保洁和清毒作业,并落实“场所码”检验,目前,全市已开放环卫公厕近850座。第二阶段,加大环卫公厕开放力度,满足人员活动增加以后的用厕需求。第三阶段,到6月中下旬,环卫公厕全面开放。
7月30日9时25分,奉贤区气象台更新暴雨黄色预警信号为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区防汛指挥部决定同时启动防汛防台二级应急响应。
作为沪滇协作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性项目,上海16个区和云南16个州(市)合作共建重点园区,目前已有100多个产业项目落地园区,涵盖生物医药、制造业、新能源、科技推广应用、农产品加工、批发零售等领域。
上海将一如既往地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加强制度供给,提供高效便利服务,让各类企业在沪放心投资、安心经营、做大做强。
作为今年提升月的重要承办区,普陀在生活、工作、学习、创新四大场景中不断乘“数”而上,加“数”前行,展现出在产业、教育、网络安全等领域“数智普陀 向新而行”的蝶变之力。
携手AI,焕新“申”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