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记者从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内部独家获悉,目前特斯拉上海临港超级工厂再增加一班工人,由原来的单班制增至双班制,这也意味着特斯拉产能进一步提升。
特斯拉自4月19日复工复产以来,由于人员限制和物流等因素,维持了一个月左右的单班生产,直到上周一(5月23日),特斯拉开始进行双班生产,距离产能完全恢复又近了一步。
一位相关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政府的支持下,目前特斯拉工厂内工人数量较复工复产初期有所增加,两班制仍采取闭环生产,产量已经基本与疫情封闭前的产量持平,下个月有望全面恢复到正常水平。
另一位相关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物流已经基本恢复,可以保证生产供应,但是由于物流涉及到跨省疫情防控等多方面复杂因素,因此尚未完全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在疫情前,特斯拉采取三班制生产,每周(7天24小时)产量接近2万辆,日产超过2000辆。特斯拉原本预计5月中旬产能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但由于供应链问题,这一计划经历了数次拖延。截至5月17日,特斯拉的整体产能利用率还仅恢复至45%。
在上海经信委、临港管委会等部门的支持下,伴随着特斯拉100多家供应商共同复工复产,作为重点保障领域的上海汽车产业链也在进一步恢复产能。
一家特斯拉位于上海的跨国供应链企业工厂方面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的物流已经基本恢复到疫情之前到水平。该厂商在复工复产初期也经历了原材料和包材的短缺,但目前产能已经大幅提升。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经过两年多运行,目前供应链已经实现了约95%的本土化率,这也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由于疫情封控带来的跨国供应链的影响。
此外,临港超级工厂作为特斯拉的“全球出口中心”,仍在积极满足出口需求。出口物流也得到海关部门的全力支持。截至5月中旬,已有两批装满特斯拉电动车的整船运往欧洲等地,总共出口约9000辆。
马斯克表示,特斯拉的能源业务将面临关税的“巨大”冲击,因为特斯拉电动车使用的磷酸铁锂电池单元来自中国。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在关税的冲击下,苹果、耐克、特斯拉和星巴克等美国品牌的市场份额正在被竞争对手蚕食。
从市场看,售价20万元以上、车长4米8的中大型车占据增程式汽车90%以上的份额,但是随着增程技术的快速发展,价格在不断下探,目前已下探至10万-15万元区间,很快会突破10万元的门槛。
“对于企业来说,征收高关税需要牺牲自己的利润,而设定最低价格对车企产品利润率的保持是有好处的。”
自马斯克担任特朗普政府效率部门负责人以来,美国及全球各地爆发了针对特斯拉和马斯克的抗议活动,还针对特斯拉的电动车、展厅和充电站进行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