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陈运森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商业信用是整个信用制度的基础,几乎所有企业都身处商业信用的链条之中。
商业信用是指企业间在商品或者劳务交易中,以延期付款或者预收款项的方式进行购销活动而形成的借贷关系。
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个是对产业链上游的信用,指的是公司向供应商赊购商品,反映为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会计科目。
第二个是对产业链下游的信用,指的是公司对客户的预收款项,反映为预收账款等会计科目。
有些企业生产的商品等待销售,而此时需要这些商品的企业又缺乏资金,如果仅仅局限于现金交易,势必会造成商品销售时间的延长和再生产过程的一个不对称的循环。通过企业之间的互相提供商业信用,可以加速资金的一个循环和周转,促进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具体而言,对于商业信用的提供者来说,它能够扩大经营规模,开拓市场份额。而对于商业信用的使用者来说,它能够融通资金需求以及稳定供需关系。
商业信用作为一种短期的融资方式,它额度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第一个,宏观政策因素。宏观经济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公司的融资环境和融资方式的选择。例如在货币政策紧缩的时期,由于银行信贷等获得的难度较大,公司可能会更多地使用商业信用来满足它自身的一个资金需求。
第二个,行业竞争因素。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中,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占据更多市场份额,企业一般会将提供商业信用作为一种经营策略,所以信用政策会相对而言比较宽松。
第三个,是商业博弈因素。当公司在整个产品供应链中具有较强的话语权、谈判权的时候,它的市场定位相对较高的时候,可以适当要求上下游提供更多的信用政策。
第四个,是商品的价格因素。以原材料采购为例,如果价格处于持续上涨的阶段,客户为了提前以较低的价格买入原材料,可能会支付大量的预付款给公司,由此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商业信用交易。
第五个,公司规模因素。商业信用实际上是随着生产周转而变化的一个资金来源,与公司的经营规模密切相关。当企业扩大生产,它的赊购和应付账款规模也会相应地增长。
我们可以关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和预收款项等项目,以及这些项目跟营业收入的这么一个比例关系,用来简单地评价公司商业信用水平的高低。
刷码出站时,同行者车资将从主用户(主码)的微信支付钱包中扣除,无需费时费力逐一购票,微信支付将按照实时汇率将港币金额转换为人民币结算,让跨境支付更加省心、高效。WeChat港币钱包用户则会直接以港币结算。
由于技术演进及其对经济社会规则的冲击很可能快于相应强监管能力的提升,仅靠政府力量难以有效行动,强监管可能一时跟不上,各种弱规则很可能是治理主力。
引入外部投资可能是当下与辉同行的首要任务。
第一财经每日精选最热门大公司动态,点击「听新闻」,一键收听。
证监会召开投资者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