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绿色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如何让绿色金融更普惠、让普惠金融更绿色?这场讨论给了答案

第一财经 2022-06-30 17:29:01

责编:计亚

标准、披露、产品,这些都影响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融合发展。

6月30日,“2022中国社会责任投资高峰论坛”的首场主题讨论正式开始。

这场讨论以“绿色金融如何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为主题,重点关注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的过程中,绿色信贷不仅支持基建、环保等大型项目,也能逐步开发出支持普惠群体的绿色金融产品;同时,专注于普惠金融的机构也能逐步提升绿色信贷的占比。嘉宾们围绕绿色标准界定、披露体系搭建、金融产品设计等方面,结合实践案例展开讨论。

“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的一致性在于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室主任纪敏在发言中表示,虽然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主体下,两者对于经济发展和环境友好两个方面各有侧重,但两者长期、根本目标一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者的融合程度依赖于环境价值的转化,下一步要尽量通过完善政策、健全基础设施、创新金融产品,将环境正外部性转化为市场主体收益,推进供应链上的大企业带动作用,引领小微企业纳入绿色供应链中。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介绍说,我国绿色金融在人民银行的牵头推动下,已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框架;同时普惠金融的可得性、覆盖率、满意度也不断上升,但在实践中也存在着绿色金融不够普惠、普惠金融不够绿色的现象。未来要逐渐完善认定标准,做好政策激励,让两者更好地融合,最终实现二者协同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

在中国人民银行湖州市中心支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郭正江看来,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中确实存在一些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现象,但生态环境问题在发展中产生,也必将在发展中解决。湖州在改革步入深水区的探索中,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兼顾。推动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融合发展,要在两者中搭建桥梁、建立标准、增加包容,要加强政策引导、科技赋能、产品创新,以绿色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研究员朱贺天戈则结合调研中的观察进行分析,认为从三个方面能够看出绿色金融的包容性不够。一是绿色信贷,以服务小微和脆弱人群为主的城商行、农商行等小型银行的绿色水平总体来看很低;二是绿色债券,虽然发行速度逐年增加,但其发行主体民营企业占比很低;三是绿色保险,我国目前主要集中在环境责任性和巨灾保险,对于中小微弱群体保障作用有限。而新兴的绿色保险依旧规模较小、水平较低。

北京寰宇普惠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陈晖结合行业实践分享了在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的落地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第一个是小型企业的数据缺失。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金融科技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的手段之一,小微企业的数据可以通过金融科技对接产业供应链、产业或园区平台和政府大数据平台等获得;另一个挑战是亟待打造数字生态体系、创新金融产品,来为企业绿色转型提供支持。

青岛银行蓝色金融部负责人林治乾所在的青岛银行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蓝色金融的倡导和实践,他表示,蓝色金融是绿色金融的一个细分方面,与传统的海洋金融的区别是,更加关注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蓝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的关系在于,蓝色金融中对于污染处理产业链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关注。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