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7月5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业创新,打击侵权假冒事关人民群众健康安全。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不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坚决打击侵权假冒违法犯罪行为,有力维护了市场公平竞争和群众利益,但仍有大量工作要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法规建设与打击惩治并举,强化统筹协作,层层压实责任,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深入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进一步推进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执法联动,积极运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等有效方式,深化国际合作,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为促进创业创新、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更大贡献。
国务委员、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勇出席会议并讲话。
人工智能在审查中的应用,发挥的只是辅助审查的作用,由人工智能产生的推理结果,不能直接作为审查意见使用。
要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建设应用,加快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智能化数据化水平。
将调查巴西政府行为、政策及做法是否与数字贸易及电子支付服务有关,以及涉及“不公平的优惠关税”“反腐败干预”、知识产权保护、乙醇市场准入以及非法毁林等问题,对美国商业产生的限制及影响。
近期《商业秘密保护规定(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正是“构建商业秘密保护制度”的重要举措。
通过“风险缓释”机制力图破解高校院所专利“不敢转、不愿转、不会转”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