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经济衰退和能源需求下降相关担忧影响,近期全球原油及其他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其中对经济周期更敏感的原材料跌幅较大。其中,纽约原油跌破100美元大关,伦铜重挫近5%。国内商品期货和资源股近日也跟随下跌。大宗商品大跌背景下,中下游行业将如何获益?
中泰证券认为,这对于此前受原材料涨价成本压制的中游制造业、交运等行业成本承压或将迎来缓解,利润率或将迎来预期改善契机。
中信建投指出,美国衰退期间商品价格大概率下行,利好中下游企业盈利修复。中游制造业原材料成本占比较高的行业随着上游价格下跌最为受益,尤其是有色金属原材料占比较高的风电、汽车、白电、输变电设备等。
经济内生增长动力进一步增强。
五位嘉宾将围绕“中国如何从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价格接受者向规则制定者转型”这一主题进行深度探讨。
一德期货首席分析师王伟伟强调,精炼铜进口关税前景并未完全消失,美国未来铜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依然较高。
对于这轮行情的上涨逻辑,多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人士认为,最大的驱动因素源于供给侧,“反内卷”预期推升价格上涨,同时煤炭价格的上涨使下游电力成本提高,可能导致下游收缩供给,也带来了价格上涨的预期;需求侧,市场预计下半年财政政策发力,加上城市更新、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建设等,又带来改善预期。与此同时,在全球宏观环境复杂多变下,大宗商品关键战略原材料正面临定价重估。
7月以来,多晶硅期货累计涨幅已超50%,月涨幅大幅领跑焦煤、玻璃、焦炭等其他大宗商品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