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王泠一:未来五年香港经济战略突破口何在

第一财经 2022-07-11 22:21:09 听新闻

作者:王泠一    责编:任绍敏

在明确经济战略回旋腹地的基础上,积极谋取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再升级,明确香港国际创科中心战略突破口。

香港回归祖国25年,向全球亮出了一份出色的综合发展成绩单。特别是:香港成为全球最长寿的地区之一,其中男性为83岁、女性为87.7岁,分别比1997年增长6.2岁和5.5岁;香港人口从650.21万增至741.31万,25年来增长近百万。主要经济指标:香港1997年GDP为1.37万亿港元,2021年为2.86万亿港元,年均增长2.7%。香港交易所现货股票市场1997年日均成交金额为150亿港元,2021年为1667亿港元;香港交易所2021年IPO集资总额422.97亿美元,居全球第四。国际化方面:从回归之初到2022年5月16日,外国在港领事机构从88家增加到119家;香港特别行政区护照免签证或落地签证的国家和地区由当初的40个,增至目前的168个。

回归25周年之后,香港再出发就成了狮子山下的高度共识和海内外投资者的普遍期待。再出发,就面临着香港经济战略的突破口选择,这也是时代问卷上的一道必答题。笔者在和多位国际知名智库高级研究员的交流互动中取得的共识是:在明确经济战略回旋腹地的基础上,积极谋取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再升级,明确香港国际创科中心战略突破口。这四个战略要素未来五年的充分展开,如同汽车四个轮子间的紧密配合。

北部都会新腹地

上届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特区立法会发表2021年施政报告时透露,将建设香港北部占地约300平方公里宜居宜业宜游的都会区;新一届政府及新任特首李家超予以了确认。施政报告指出,这个面积达300平方公里的都会区,覆盖由西至东的深港口岸经济带及更纵深的腹地,将尽享港深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红利,帮助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北部都会区将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并营造“城市与乡郊结合、发展与保育并存”的独特都会景观,而支撑着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维港都会区亦会扩大至包括“明日大屿愿景”的交椅洲人工岛填海。这两个地处香港南北的都会区将可提供大量土地,完善香港的空间布局,并驾齐驱、互相辉映,推动香港未来发展。该经济战略回旋腹地的开发,对于香港未来五年的战略定力和各类发展要素集聚至关重要,也是对居住民生工程的历史性交代。

香港开发北部都会区的战略价值在于:深港两地“双城三圈”的空间概念得到确立。林郑月娥曾经在上海社科院的演讲中明确表示:在国家4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港深两地紧密互动;由西至东建设了七个陆路口岸和相连的交通基建,使两地有条件跨越后海湾、大鹏湾和深圳河而相互连接,形成“双城三圈”的崭新空间格局。

“双城”是香港和深圳;“三圈”即由西至东分别为深圳湾优质发展圈、港深紧密互动圈和大鹏湾/印洲塘生态康乐旅游圈。“双城三圈”覆盖了深港口岸经济带和深圳发展最成熟的都市核心区,以及香港境内城市建设资源正在高速汇集并仍拥有庞大发展潜力的北部都会区。笔者也曾经和一家西方智库主要负责人就深圳、香港两地的融合发展趋势进行过深入沟通,在他看来,深圳、香港两地的照片是子夜全球明亮度最高的地方,且看不出这两个中国城市间的明显差别区域。

在新型的北部都会区产业资源集中和新基础建设加大投入的同时,居住保障的民生工程也有了令年轻一代寄予厚望的大手笔。有香港智库人员在和笔者交流中认为:收入差距大、房价高企、土地供应短缺等民生问题突出是香港的短板之一。在超高房价之下,大部分居民住房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此番北部都会区建设目标就是要使香港问题和短板加快得到有效解决,自身优势更加巩固。预计未来五年,北部都会区内的多个发展项目可提供约35万个住宅单位;一旦其和深圳双向公共交通网络实现互通,创业和就业者居住困境即能缓解。

金融中心新优势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稳固地位是长期奋斗、积累的标志性经济成果,不仅香港经济界引以为豪,更是中央政府战略规划和坚定支持的必然。香港回归祖国怀抱以来,香港的经济学家们热衷到笔者所在的上海社会科学院来进行深度交流;一方面是推介香港的金融中心基本优势面,如银行、证券和保险等行业的实际负责人也会一同来访并发表演讲;另一方面就是基于珠三角、长三角的金融合作进行规划探讨,包括和上海金融元素如何实现互通。

在笔者的观察中,香港银行界有着传统的区域优势,特别是中资银行机构,把握了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尤其是在人民币国际化业务方面,助力香港形成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崭新优势。据中国人民银行《2021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中所披露的数据:2020年底的结算是,全球主要离岸市场人民币存款余额超过1.27万亿元,其中,中国香港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7209亿元,排名第一。

有金融经济学家认为:庞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有利于人民币流动性的稳定,从而为香港离岸市场的人民币投融资及相关人民币计价产品的交易活跃度奠定坚实的基础。当然对于在香港的中资银行而言,未来五年也是促进其新兴主打业务国际化的战略机遇期。新兴主打业务尤其表现在战略性资源即大宗贸易的人民币计价上,如谷物交易、原油交易、贵金属交易及其细化和衍生品种。香港的这种潜力优势,阿拉伯世界已敏锐地观察到且制定了相应的战略性互动计划。未来五年,可以大概率看到这样的景象:越南、泰国和印尼的谷物通过香港市场进行交割至阿联酋、卡塔尔、沙特等中东阿拉伯伙伴,而对方原油和天然气则交割至东南亚需求国,这些交易的主要结算工具就是人民币。

就全球影响力而言,已经表现得极为出色的和未来五年还拥有战略引领空间的,就是香港证券市场全球性地位的直接跃升。笔者在1999年曾经考察过东京证券交易所,其总裁在介绍未来竞争力时最担心的就是,香港证交所将是亚洲地区足以颠覆其霸主地位的对手。二十年后的2019年,笔者再和日本证券界高管交流时,对方表示,香港证券市场更具有未来引领性和战略发展潜力。而这种战略发展潜力,得益于内地优质企业选择在香港上市。

回归25周年庆典前的专项统计显示:港股总市值已经从1997年底的3.2万亿港元,增长至2022年6月27日的37.88万亿港元,其中2021年内一度达到最高点58.6万亿港元。而截至今年5月,内地在港上市企业1370家,占港交所上市企业总数的53.3%,且占港股总市值的77.7%,体现出了优质资产的投资者认同。未来五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内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加速,香港和内地尤其是珠三角的经济融合进程也将加速,香港证券市场更令人期待。

航运中心新机遇

世纪之交,香港曾经连续多年集装箱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一,2005年之后被上海港超越。不过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仍然很稳固,是大西洋、印度洋航线的主要目的港。中央政府高度注重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功能的新开发,香港航运界也取得了不以吞吐量为唯一业绩评价指标的共识。同时以航运功能新开发促进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则是未来五年的新机遇。

作为国际航运中心主要的枢纽型港口城市,香港目前表现出的新优势是东南亚其他港口城市所难以达到的高度。特别体现在:香港是世界第四大船舶注册地,仅次于巴拿马、利比里亚和马绍尔群岛,航行于全球海洋上的在香港注册的集装箱船舶多达2600余艘。今年7月初,新一届特区政府主管部门(香港船舶注册处)表示,将加大在伦敦、上海、悉尼、旧金山和东京等地成立办事机构的力度,以为船东提供更快捷和更高效的支持,即在未来五年大力拓展国际航运中心的注册功能。航运中心涉及的巨额资金业务,自然纳入香港整体金融中心功能匹配。香港已经成为亚洲地区的国际船舶融资中心,如到2022年上半年香港船务贷款总额超过了1400亿港元,占香港银行贷款总额比例超过了2%;世界十大船舶融资银团机构有八家在香港设立了办事处。新一届特区政府则表示,未来还将继续推动船舶租赁业发展。

香港针对贸易的传统保险业务发达,笔者曾经实地观摩过其业务理赔的多个案例,其中因不可抗力而导致出口贸易商损失的最高理赔金额达到了80%。这一典型的保驾护航思路,战略性地引入了航运中心建设并且日益国际化。香港及时捕捉到了海事保险业务新机遇,如2016年国际海上保险联盟在香港设立了亚洲区中心,是为该联盟在其德国汉堡总部以外的首个分支机构。2022年7月初的统计显示:在国际保赔协会集团的13家成员中,有12家在香港设有办事处;香港已是全球第二大航运保险中心,仅次于伦敦。目前其海事保险公司多达84家,还有新的外资海事保险公司谋求注册香港;2023年将超过100家。同时相匹配的还有海事仲裁业务的兴起,其相关裁定获全球认可。这是值得上海在继续建设国际航运中心进程中借鉴的,和吞吐量相比,海事保险、海事仲裁更是真正的世界影响力。同时,国际航运中心还需要进一步加大自己的世界性话语权,也就是软实力功能。

2021年10月20日,首届世界航商大会在香港举行,由招商局集团牵头并携手波罗的海航运公会、国际航运公会和香港船东会共同主办,极大地提高了香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世界影响力。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交通运输部表达了对于香港提升国际航运中心软实力功能的支持。预计未来五年,香港在智能物流、航线拓展、绩效评估等方面会有更大话语权。

创科中心新突破

香港现代服务业发达,在经济总量占比高达92%,且以金融和贸易业务品种丰富多彩而自豪。但是,现代服务业比重过高(西欧发达城市通常占比在75%~80%),容易在主要贸易伙伴经济衰退和全局性经济危机下受到严重打击。香港经济界代表人士对此深感不安,并多次提议特区政府要加大高科技投入、推进自主研发、实现再工业化,夯实香港经济的未来体质和国际竞争力;科学家们尤其注重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这些呼吁,自然得到了中央政府的高度支持。香港主流智库和媒体普遍认为:未来五年,香港有望在创科中心方面实现新突破。

特区政府则表示,将持续推进香港创科发展,包括发展基建、支持研发、培育人才、推动资讯科技普及化等,增加香港经济和产业的全球竞争力。例如,位于落马洲河套地区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第一批次楼宇预期于2024年起分阶段落成,科学园第二阶段扩建计划及数码港扩建计划也正在进行。位于香港科学园的“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首批20家研发中心已陆续启动,预计其余7家将于今年完成基本建设。特区政府还刚向创新及科技基金注资95亿港元,并会继续加大拨款力度和适时优化基金辖下的各项资助计划;资助目标包括吸引原创性高科技人才入港,推进香港研发机构和广州、武汉等地的国家科研重点实验室合作。

香港的创科发展蓝图,已经整体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对此,特区政府和产业界、科技界达成的高度共识就是,凭借中央政府对香港的鼎力支持,以及香港在“一国两制”下各项优势,特区政府会把握好国家“十四五”规划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带来的机遇,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发挥香港所长,贡献国家所需,将香港建设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而未来五年,则是关键窗口期。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