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3个交易日,泡泡玛特连续大跌,7月14日跌5.84%,7月15日跌9.22%,7月18日,泡泡玛特又大跌17%,最低21.1港元,继续刷新历史新低。
7月19日消息,泡泡玛特开盘后连续4个交易日下跌。截至7月9日收盘,泡泡玛特最新股价22.25港元/股,相较历史最高点112.6港元/股,80%都已经跌没。泡泡玛特最新市值为308亿港元,距离巅峰时期接近1500亿港元的市值,缩水已超千亿港元。
股价下跌背后,是泡泡玛特半年报业绩预计下滑。7月15日,泡泡玛特发布2022年上半年业绩预告,预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预期收入增速下滑至30%,净利润同比负增长接近35%,为首次负增长。
对此,泡泡玛特董事会认为,集团业绩波动是由于疫情影响,线下门店销售受到冲击,加上物流时效性影响,线上销售也出现了一些下滑。此外,上半年泡泡玛特业务扩张导致费用较去年同期增长,一定程度也加速了利润下滑。对于业务运营,泡泡玛特一直想摆脱“盲盒公司”的标签,CEO王宁多次强调:“潮玩才是我们的主业,盲盒只是一个工具。”
这也让我们看到两个事情:
一方面,显然,盲盒经济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所谓盲盒,就是消费者们在买到手并打开盒子后,才能看到他们到手的究竟是什么玩具,从而给产品增添了惊喜元素。凭借着“盲盒”的特性,泡泡玛特将普通玩具点石成金,同时再利用一个具有成本效益的分销网络,将高利润的在线和自动贩卖机销售网与成本较高的传统实体店结合,并通过社交媒体工具,使其噱头十足的最新玩具成为网络社区热议的话题,以促进此类商品的交易,也为即将推出的新产品带来关注。
但就泡泡玛特本身的商业模式而言,泡泡玛特的业务模式其本质上是一种基于人性赌博心理下的商业模式,也就意味着,泡泡玛特的商业模式从根本上而言是与当前我们国家现行的法律相冲突,只是泡泡玛特很好的打了擦边球,就是以盲盒销售的方式,将这些赌博的行为转变为了基于商品销售的行为。
而这种模式在现行的法律框架下一直没有被认可,一直处于灰色地带,也就是说,泡泡玛特很难获得真正法律上的合法承认,而其天花板也是显而易见的。长期来看,随着盲盒潮玩这一市场的逐步上升,建立明确的抽中率与消费上限规则是必然。
另一方面,除了商业模式可持续性面临挑战,泡泡玛特还需要中国潮流玩具零售市场的竞争。从供给侧来看,“盲盒”的商业模式本身非常容易学习,竞争门槛很低。与此同时它又是一个高度诱人的行业。泡泡玛特招股书显示,2019年其毛利率高达64.8%,经调整净利率高达27.9%,这势必会引来资本逐利充分的价格竞争。毕竟,此前潮流玩具玩家,并没有大力挖掘盲盒策略的价值。
说到底,泡泡玛特股价创历史新低的背后,反应的其实是泡泡玛特商业模式的危机,正如泡泡玛特CEO王宁强调的,泡泡玛特一直想摆脱“盲盒公司”的标签,但即便如此,打着所谓“潮玩”,泡泡玛特的未来又真的能顺利吗?投资者们已经做出了选择。
(作者为知名科技作家)
胡健认为,泡泡玛特一开始就没有和迪士尼、环球影城这样的大型乐园对标。
大V有话说 | 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数字化、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平台商业模式开始蓬勃发展,其中的利益相关者的数量达到相当的规模,使得它具有了与传统商业模式完全不同的属性,实践中的处理也带来许多的新问题。
大V有话说 | 当新技术抵达临界点,当新商业破壳而出,我们需要找到这些现象背后的共性,我们需要找到这些现象的新诠释。
厄尔尼诺现象的逼近,已经导致咖啡、糖和可可价格大幅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