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近日发布公告,“和飞信”业务将于9月30日开始停止服务。中国移动“和飞信”将对用户信息进行限期保存,期限过后用户的个人信息将会被删除。这意味着这款运营超过了15年的业务将正式退出历史的舞台。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和飞信”退出市场与中国移动近几个月加大力度推进业务调整和转型有关,中国移动正在加大力度对“AND!和”品牌系列业务进行调整。“AND!和”品牌下的部分业务,如“和彩云”网盘,在5月底更名为“中国移动云盘”后会继续存在。而对于如“和飞信”等对于现阶段而言相对陈旧的业务,中国移动正在逐渐收缩。
2013年12月18日,在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国移动宣布移动4G网络开始向全国布局。在4G时代,“和”品牌被外界普遍视作中国移动的4G品牌。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移动于2007年推出即时通讯服务“飞信”。2006年,中国的手机短信发送量接近4300亿条。而“飞信”,凭借免费短信的卖点,用户规模迅速扩大。“飞信”借助其中国移动的背景,可以直接从PC、WAP或手机客户端向好友免费无限量发送手机短信。
在2010年前后,“飞信”用户数量达到5亿,高峰期活跃用户接近1亿的数字。但随着社交媒体软件的兴起,“飞信”的业务开始逐渐走向下坡路。
2016年6月,中国移动将“飞信”改名为“和飞信”并正式加入由中国移动旗下的一系列应用组成的“和字辈儿”。据了解,在经历改名并进行业务转型后,“和飞信”的业务表现依旧平平。从套餐角度看,“和飞信”的套餐允许移动用户之间进行免费交流,异网用户之间也可以通过首次下载赠送的300分钟和其后每月赠送的100分钟进行免费视频通话。然而在流量近乎免费的4G时代,这样的优惠几乎无法激起市场的任何水花。
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对记者表示,“和飞信”在即时通讯方面的业务已经成为“鸡肋”,套餐下的如“家庭办公”等业务,在中国移动推出的其他套餐中也有覆盖,从这个角度来看,“和飞信”的存在意义已经不大。
在停止服务的消息发出的第一时间,社交媒体上不少人表示“和飞信”就是自己大学时光的代名词,更有网友表示“和飞信”的退役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落幕。
付亮表示:“中国移动说业务要停,尽到了提前告知的义务,但没有充分考虑到现有用户的价值。是否能将现有业务的资源进行一些迁移?或者给予用户业务升级的选择?在经营策略和细节上,运营商确实需要向互联网公司学习。”
对于未来是否会还有更多的运营商短信业务退出,付亮认为,三大运营商去年就已经明确表示重视技术研发,将2B端的业务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那么对于2C端的做的较差的业务,三大运营商必定会做出一定调整,这种调整既包括引入外部资本将其重新盘活,也自然会包括选择让其淡出历史舞台。
针对当前中国移动在广东地区的4G套餐的办理情况,第一财经记者21日拨打了当地的客服电话020-10086,客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中国移动2023年在广东地区的4G套餐目前可以正常办理。
商品图介绍称该款芯片名为“破风8676”,是“中国首款商用可重构5G频射收发芯片”,定价人民币999999元。
中国移动在港交所公布前三季度业绩,营运收入为7756亿元,同比增长7.2%。
当前中国移动的话音、短信业务营收占比已从10年前的77%降至现在的8.8%,同时,中国移动数字化转型收入占比已经提升至29.4%。
在城市范围内,热点容量不够的区域,5.5G基站将会成为5G基站的补充,而城乡结合地区以及工业如柔性制造等场景将会成为5.5G基站硬件布局的首要聚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