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如何理解阿里巴巴的选择

第一财经 2022-07-28 12:35:49 听新闻

作者:水姐    责编:任绍敏

阿里巴巴的这个选择,与其发展史上始终有浓厚的归乡情结,不无关联。

阿里与香港的15年

7月26日早间,阿里巴巴集团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已授权集团管理层向香港联合交易所提交申请,将新增香港为主要上市地。预计2022年年底完成上市。

从2007年以来,阿里巴巴就将香港作为主要上市地的首选。2007年,阿里巴巴的B2B业务就曾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上市首日融资额达17亿美元,成为谷歌之后全球最大互联网IPO。2014年,阿里巴巴筹划整体上市时,首选也是香港,但由于相关规定限制,最终赴美上市。阿里巴巴在美股IPO融资250亿美元,创下全球最大IPO纪录,成为美股市值最高梯队的公司之一,至今仍是IPO融资额最高的中概股。

对于阿里巴巴不能在香港上市,香港交易所前行政总裁李小加充满惋惜(2009~2021年在任)。他认为丢掉一家公司也许不是什么大事,但因此错过整整一代科技创新型公司以及新经济公司,那就是重大损失。从此,对于香港联交所的创新制度、香港整体的创新文化的探讨就没有停止过。阿里巴巴赴美上市时也表示,会一如既往关注、参与并支持香港的创新和发展。往后,确实言行一致。

2017年12月,港交所发布《有关建议设立创新板的框架咨询文件》的市场《咨询总结》,宣布接纳采用不同投票权架构的新经济公司赴港上市。

2018年,香港联交所启动上市制度改革,港股开始拥抱“同股不同权”,并推出“18A”规则,允许未有收入、未有利润的生物科技公司提交上市申请,为互联网和生物科技公司等新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制度支撑氛围。

2019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时隔七年之后回归香港(注:2012年6月20日,阿里巴巴以与发行价相同的13.5港元/股进行了退市),在香港交易所成功挂牌二次上市,成为首家同时在美国和香港资本市场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是2019年全球最大规模的新股发行,当天市值超过5000亿美元。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勇当时说,“在阿里巴巴20周年之际,我们迎来了重要里程碑:就是回家、回香港上市。”随后网易、京东等陆续回归。那时候,阿里巴巴的主上市地仍为纽约,香港二次上市后,股价依然以美股为锚定点波动。

自2019年在港上市以来,阿里巴巴大部分流通股已转至香港注册。据统计,截至2022年6月30日,阿里巴巴于香港市场的日均交易量约7亿美元,于美国市场的日均交易量为32亿美元。

去年11月,港交所发布《优化海外发行人上市制度的咨询总结》,为“双重主要上市”铺平道路。近期,双重主要上市正在成为中概股回港的主流模式,目前已有贝壳、小鹏、理想、B站、知乎等9家公司选择此路,它们多为一两千亿港元市值的公司。而阿里巴巴作为流通市值超2万亿港元的优质龙头公司,此次回港双重主要上市具有极强的标志性意义。

所谓双重主要上市,是指两个资本市场均为第一上市地。在香港上市,则需要按照香港当地市场规则发行上市,可以独立定价。虽然相对于二次上市,双重主要上市流程复杂,成本高,但可以扩大股东基础,惠及本地投资群体,还可以被纳入港股通。

在这一重磅消息之下,26日当天,阿里巴巴以一己之力带动了科技股板块上扬,领涨所有科技指数成分,成交额65亿港元,列所有港股之最。信心胜于黄金,这体现了阿里巴巴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信心,并且传播、传递了这种信心。

回归是一种水到渠成、举足下足。中国和亚太地区是阿里巴巴业务的主要市场,始终受到中资和亚太资金的高度关注。不曾真的离开,归来仍是少年。另外,回归也是一种积极应变、主动平衡。按照历史经验,阿里巴巴的每一次大动作都会成为一个具有深刻影响力的历史注脚。中概股的命运从此不再悲悲戚戚,而是隐忍之后,以更健的心理状态,更加自然、积极地融入整体转型、升级的洪流之中。

作为全球化公司,上市选择是多元的。阿里巴巴选择在香港和纽约双重主要上市,会为香港资本市场注入新的流动性和吸引力,有助于巩固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港股通等互联互通举措日益完善,也会让更多的内地投资者分享到数字经济发展的红利。

香港情结:为什么是这个时点?

阿里巴巴的这个选择,与其发展史上始终有浓厚的归乡情结,不无关联。

阿里巴巴的过去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阿里巴巴的未来发展路径,也都和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大走向高度契合——无论是立足科技创新、创造美好生活、致力于高质量发展,还是增强国际竞争力,总是希望能够有更多创新和创造诞生于阿里巴巴,服务于社会。回顾过去23年,阿里巴巴一直走在时代和历史发展的最前沿,创造和把握了数字经济时代和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巨大机遇。

这种情结,让它显得更有血有肉,有高速的成长,也有漫长的考验,有情结可以令人不断沉静思考、反躬自问。最终回归自我,变得更加真诚而果断。

为什么是这个时点?第一是这三四年间,全球几个关键资本市场状况和表现在发生复的变迁。中概股的整体命运也面临考验。大家都在合力想各种各样的战略和对策。做重大决策是很难、很纠结的,阿里巴巴在这个节点上站出来,体现了信心和担当。

2019年3月,美国两位参议员起草《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提出连续三年不能满足PCAOB对会计师事务所检查要求的,禁止其证券在美国交易。2020年5月和12月,美国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分别通过了此法案,并随后由时任总统特朗普签署生效。2021年11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通过修正案,确定实施细则,要求在美上市的外国公司遵守美国审计标准,否则将面临退市。随后,一批批的中概股预摘牌名单被公布出来。事态的紧迫感越来越强。

中概股面临严峻挑战,在绝望之谷里顽强地寻找希望。其中一个“开悟之坡”,大概就是在变革创新的香港市场中寻找确定性。阿里巴巴积极求变,掌握主动权,努力实现多重回归——回归原本的第一上市地首选,阿里巴巴有比较浓的香港情结,选择香港又是大势所趋;回归到本质,做好自己的事。

第二,回归香港需要各种准备,需要相关规则成熟,需要市场接受度评估,需要具体流程和资本的时间过渡安排。此外,纽约市场仍然是优质的、最大交易量的市场,也需要平衡。对阿里巴巴来说,全球的投资者都值得珍视,也仍需要吸引全球资本投资中国,但商业基础设施和由此形成的技术能力是中国的。阿里巴巴是最早提出“去IOE”(注:IOE为IBM小型机、Oracle数据库、EMC存储)的企业,打破了美国IT架构垄断,带动国内整个云计算行业的发展。背靠中国市场,进行全球化探索,也将是未来长期的命题。

港交所这十年间,从一个区域性交易所脱胎成为全球最大的IPO与融资中心。港交所的成熟,其实也是共识形成的过程,从充满阻力到充满变革精神,令世界都刮目相看。在监管、资本市场、标志性企业等的多方努力下,它蜕变成中概股的“金色降落伞”基地。

回想2013年9月25日,探讨阿里巴巴整体上市最热烈的时候,李小加曾在他的“小加网志”中写了《投资者保障杂谈》,里面提到了他梦到传统先生、创新先生、披露先生、基金先生、务实女士、未来小姐、道德先生、程序先生、答案先生的对话。其实那时候,创新先生、务实女士、未来小姐,都看到了特别投票权、新经济公司。但传统先生、道德先生和程序先生等充满了反对意见。要问答案先生的时候,李小加梦醒了。那时候阿里巴巴的要求是接受其合伙人制度,尊重创始团队的决策权。

巧合的是,他发表网志的同一天,《华尔街日报》报道称阿里巴巴已经终止和香港交易所的谈判,计划在纽约上市。随后,港交所的改革创新之路加速开启。这场制度改革和升级的试探,终究要通过各方真诚的互动、国际环境的变化、各方内在发展要求,共同引领出一种新的气象。这是监管、交易所、资本、企业的一场超越自我、共同推动的制度升级过程和治理创新。9年前铺垫好的,如今已经有共识,不再有摩擦、有纠结,现在就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阿里巴巴在美上市当月,美国国会中国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发布了一份名为《中国互联网公司在美证券交易所风险》的调查报告。报告用17页篇幅指出针对中国互联网公司上市的各项风险,直指VIE架构不值得信任。

所以,李小加先生的梦里,其实少了两个先生,脱钩先生(或看空先生),还有回归先生。国际环境的外部风险一直都在,身处其中的公司一定早有感知。阿里巴巴的未雨绸缪能力一直很强,也是复国际环境培养的。

香港市场,是大家都不会放弃的一块“改革开放”地。当海外监管的不确定性增强,港交所对于新经济公司上市的改革步伐逐渐加速。因为脱钩先生和回归先生,都有了巨大的声量和影响力。

第三也需要阿里巴巴自身的变化和能力,在经过行业整改和反垄断调查、战略设计及组织进化等之后,让客户、股市和社会更理解、认可和有信心。选择这个时机上市,其实可以视作预期压力测试和实现的故事。

除了宣布新增香港为主要上市地,7月26日,张勇也发布了致股东的信。其中,他提到三个关键词,即“坚定信心”“积极应变”“做好自己”。困境中,其实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懂得反思反省反观的企业,有过痛苦和纠结,才能更真诚。充分体会过不安全感,才有安全感,这让一个企业更加成熟、平和。

共同基金投资大师彼得·林奇曾说:“每当我对目前的大局感到忧虑和失望时,我就会努力让自己关注于‘更大的大局’。如果你期望自己能够对股市保持信心的话,你就一定要了解‘更大的大局’这个概念。”

作为阿里巴巴的掌舵人,张勇看到的“更大的大局”由三个支点构成:中国经济发展,数字经济的未来,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变追求。一个企业一个人,所有问题都可以归结为有没有信心,能不能积极向上发展的问题。坚定信心和做好自己,是相通的。

“乌卡时代”的最大确定性,就是时刻充满了不确定性。而在时刻不确定的形势下,往往不是那些最强壮、最聪明的企业,而是那些最能积极应变的企业,才能持续发展。这种“适者生存”的思想和中国文化中“和合而生”的文化不谋而合。

海外市场受美元加息、通胀高企等因素影响,经济衰退预期加大,而中国经济的相对稳定正越来越明确,上半年港股三大指数也跑赢了美股三大指数。阿里巴巴布局香港纽约双重上市,就是积极应变。香港上市就是在不确定性中找确定性。

对于企业来说,在乌卡时代还有哪些确定性可以把握呢?一言以蔽之,就是高质量发展。

对于阿里巴巴来说,“最优解”的表现形式就是消费、云计算和全球化。它既是阿里巴巴的战略方向,也是阿里巴巴的核心能力。近几年,阿里巴巴每年在技术和研发上的投入都超过1000亿元。科技感最浓的阿里云,与全球云服务提供商相比,在计算、存储、网络和安全方面的能力都名列前茅。

曾在联合国任秘书长的科菲·安南曾说:“我们必须时刻牢记商业不可能在一个失败的社会中取得成功,这需要各个企业主动思考其所处社会的利益。”

过去几十年,全球企业界在应对环境、社会挑战的实践中,探索了多种模式,如企业社会责任、社会企业、共益企业、影响力投资、创造共享价值等。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只有和社会的要求相融合,才能源远流长,绵绵不息。

(作者系秦朔朋友圈创始主编)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有删节。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