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供应链平台风险管理实践研究(上)

2022-08-01 16:44:07

作者:徐琪    责编:张健

目前供应链管理平台的业务普遍嵌入到了整个产业链条中,提供的服务包括提供商品信息、报价和定价,参与商品买卖,监控及配置仓储和物流运输,以及信息技术服务等。一般情况下,供应链管理平台涉及的主要风险由以下构成:

现阶段供应链平台风险管理的背景和意义

2019年末开始流行的新冠疫情至今尚未结束,对全国乃至世界都造成了重大的影响。这一特殊风险对供应链体系的破坏,影响尤为深远。国内极为严厉的疫情管控措施,更加剧了整个工业体系供应链的风险。供应链中断、生产转移,以及供应链平台各类风险事件不断爆发,对我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也产生了冲击。对于未来,我们只有厘清风险,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开拓创新,借助科技的力量提高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水平,才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供应链平台风险的定义

2.1 供应链平台风险概述

风险一般是指在未来由于任何不确定性因素造成损失的概率或者可能性。供应链是在生产和流通场景下,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终端用户的过程中,由上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在实践的整个过程中会产生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涉及到信息获取和处理、合同的签订与执行,货物的仓储、包装、运输、装卸与搬运,现金或票据的收付,发票的开收等诸多环节。任何一笔业务的某个节点出现风险,将对整个供应链平台造成影响或者出现损失。每个产业都自然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供应链体系,其专业性、复杂性和隐蔽性,即便对于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以及供应链体系中的企业来说,都很难全面的发现、识别、量化和管控供应链体系中的风险。因此,供应链平台风险管理,一直是困扰整个供应链管理行业的难题。本文中,笔者仅通过业务实践过程中发现和遇到的供应链平台风险进行论述,并不是全面诠释整个复杂的风险体系,通过总结经验,对供应链平台业务实践中的风险管理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操作和实践中的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同行提供借鉴。

2.2供应链平台面临的主要风险分类

目前供应链管理平台的业务普遍嵌入到了整个产业链条中,提供的服务包括提供商品信息、报价和定价,参与商品买卖,监控及配置仓储和物流运输,以及信息技术服务等。收入来源主要为商品买卖价差,融资性贸易收入以及服务性收入。风险与收益总是双生双杀的组合,也就是风险贯穿整个供应链平台业务的始终。一般情况下,供应链管理平台涉及的主要风险由以下构成: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是指商品的价格波动造成的风险,若涉及进出口业务,还包括汇率风险。供应链管理平台在参与商品的买卖过程中,角色定位更偏重于贸易商形式。特别是电商平台性质的供应链管理平台,为上下游企业提供商品信息和报价、交易服务。除了固定的合作伙伴锁定价差,一些从事大宗商品交易的电商类平台,随时面临商品价格的波动。以期货交易品种铝锭为例,供应链管理平台在代采业务中通过匹配上下游企业形成交易链条,若与下游锁定了销售价格,却未与上游锁定价格的情况下,价格的波动就形成了风险。若是采购价格下跌,则可能扩大利润,但价格上涨,则很可能面临损失。再如价格随行就市的塑化产品,若供应链管理平台自营采购形成备货库存,价格下跌则会造成直接的损失。

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指的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风险。行业内的操作风险往往是击垮供应链平台的最后一根稻草。往往会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某些供应链平台为骗取融资、退税等构建虚假贸易、重复融资、伪造印章、循环贸易等。业务人员与上下游勾结获取个人回扣。先款后货造成的货款被骗。财务人员私自转账、擅自借贷。技术层面的系统崩溃,流程设计不合理。仓储和物流运输过程中造成的货物损毁。疫情管控等突发事件造成的货物滞留,人员流动受限等均形成了严重的操作风险。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主要指的是上下游企业的违约风险。除了供应链平台镶嵌上下游所形成的相对固定的贸易结构外,大部分供应链平台的上下游都是较为松散的交易结构。例如与上游签订采购合同后因价格上涨,上游毁约拒绝交货。与下游签订销售合同后因价格下跌,下游毁约拒绝收货。先货后款业务中,下游企业逾期回款或者干脆拖欠不还,从而对供应链平台的现金流产生严重的冲击。有效识别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是供应链平台在实践层面需具备的基本技能。

供应链平台风险案例分析

3.1市场风险案例

2004年12月1日,著名的中航油(新加坡)破产事件轰动全球。中航油主营航油进口业务,并垄断了国内市场。中航油作为典型的航油贸易商,实际上可认为是一家专营航油的供应链平台。上游是各世界石油制品商,下游是各航空公司。中航油的业务特点决定了其必然在国内有大量的航油库存。本应为控制风险而进行的套期保值业务和期权交易业务,却未能严格遵守套保操作准则而导致大量的风险敞口暴露,最终因油价的急剧上涨巨亏5.5亿美金而宣告破产。

供应链平台面临的市场风险主要是因为平台参与了商品交易的过程。在现货买卖的过程中为商品支付的对价产生了时间差、空价差和信息差,这些差异对平台来说可能形成额外收益,同时伴随的可能是额外的损失。在微观层面,作为个体的供应链平台在没有风险对冲的情况下完全无法对抗市场波动的风险。

上述案例中,由于中航油(新加坡)不是为了对冲市场风险进行套期保值这些动作,反而是为了博取超额利润进行单边的投机性交易,由于期货或期权的杠杆效应,风险也被相应放大。

3.2操作风险案例

2022年5月末,佛山市某铝锭交割库发生集体提货事件。起因是平安商贸出资为某贸易商在中金仓质押了3.3万吨铝锭,因担心货物无法赎回,将该批铝锭转运至其他仓库而引发了整个市场的猜疑链,其他货主闻风而动,却发现由于仓库一货多押而无法提货,可能面临较大的损失。其后上海南储、浙江康运、宁波九龙等几个仓库均发现有重复质押的问题,涉及的资方甚至有多家国企。

货物质押是许多企业在贸易环节中常用的资金流转手段,质押品大都为易储存、流动性高、变现能力强的标准化商品,例如铝锭等大宗商品。质押可以扩大企业的现金流,资方也能收取相应的利息。但如果质押品被重复质押,非法提高融资杠杆,资金方则可能面临财货两空的局面。

供应链平台如果作为资方提供商品质押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在此案例中更大程度上是遭遇了操作风险,即没有对仓库进行有效的尽职管理和监控,没有及时捋清货权归属等情况。另一方面,仓库作为监管方,必然是出于非法获利的原因,管理不善,内外勾结,才会导致重复质押事件的发生,这也是在供应链条的仓储物流环节中经常出现的操作风险。

3.3信用风险案例

2020年下半年,上海几家新零售明星企业相继宣告破产,包括被阿里收购的易果生鲜和已进行到C轮融资的上蔬永辉等。姑且不论企业经营的问题,这几家面向终端消费者的企业破产,对其身后的供应链体系,也造成了致命的打击。为易果生鲜或上蔬永辉供货的贸易商由于无法回收应收账款,造成大批供应链条上企业的风险层层传导,最终面临损失。包括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的银行机构,均未能幸免。因此,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往往是整个供应链管理体系面临的最大风险,也是供应链平台需面对又必须通过技术化手段管理和防范的风险。

(徐琪为中国化工学会专业会员)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