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王泠一:生态农业赋能旅游的乡村振兴价值

第一财经 2022-08-07 21:46:33 听新闻

作者:王泠一    责编:任绍敏

各地在涵养期内因地制宜地展开了丰富多彩的创新型举措,其中以生态农业赋能旅游就是一条富有生命力的产业链培育新途径。

全国抗击疫情的三年内,国民经济各行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其中,以旅游业所受损失最为严重,不少旅游大省、强市都遭遇业绩腰斩。如河北省旅游总收入峰值是2019的9300多亿元,此后连续两年滑坡至峰值的一半份额,今年预计恢复为峰值的六成。湖北省的旅游总收入峰值为2019年的6927多亿元,去年已经恢复为峰值的七成,属于全国率先复苏旅游经济的省份。

复苏旅游经济,事关国计民生和消费能级拉动,笔者把2020~2022年这三年称为复苏涵养期。各地在涵养期内因地制宜地展开了丰富多彩的创新型举措,其中以生态农业赋能旅游就是一条富有生命力的产业链培育新途径。本文以调研案例来具体说明其发展价值。

雄安:修复水系大手笔

河北作家孙犁笔下的《荷花淀》,反映的是抗战时期晋察冀根据地人民的乐观、昂扬、奋斗精神,因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在鼓舞了新中国三代读者的同时,也让白洋淀名扬四方。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143个淀泊星罗棋布,3700条沟壕纵横交错,对维护华北地区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被喻为“华北之肾”。但一段时间以来,这个地处大清河流域“九河下梢”的白洋淀,也曾遭遇“口渴”、污染等生态威胁。笔者在八年前,曾对包括白洋淀在内的河北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课题进行过专项调研,发现当地水系已严重受损。

不久,党中央、国务院推出了事关华北发展大计的国家战略——建设雄安新区。新区规划蓝图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原市长徐匡迪精心推敲,并囊括白洋淀整个水域。

最近三年,白洋淀生态农业、生态治理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并直接赋能华北旅游和当地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8月18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的国务院关于雄安新区和白洋淀生态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指出:“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实现了《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明确的阶段性目标。”特别是河北省政府果断实施退耕还淀策略,建立多水源补水机制,使得淀区水位稳定保持在7.2米左右,面积从原本约170平方公里恢复至300平方公里左右的最新规模。一方面基本恢复了华北之肾的生态功能,另一方面为生态农业提供了新舞台。

白洋淀深处的雄安新区安新县安新镇王家寨村,就是一个受过益、吃过苦,又通过生态治理再享受发展红利的典型村庄。王家寨四面环水,村民们分散居住在一个主岛和17个小岛上,世代以水为路、以舟代步。“春放鱼鹰夏撒网,秋天的螃蟹篓里藏”就是当地流传了近一个世纪的民谣,反映了世代捕鱼为生的场景。然而,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气候干旱、上游来水减少、工农业用水量增加等原因,白洋淀水位持续下降,大旱干淀现象频发,淀底沙土成片裸露。当地媒体曾经大声疾呼:“原本四面环水的王家寨,周边甚至成为一片旱地,直接断了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生机。渔民们一度只能在干涸的淀内种植高粱、西瓜等作物,收成普遍不理想,许多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开发旅游也成纸上谈兵。

现在生态屏障已经形成,随着白洋淀水系的修复,生态农业和旅游开发呈现了一片兴旺景象。多年不见踪迹的鲈鱼、鳑鲏鱼、黑鱼等重现白洋淀,王家寨也再现水乡渔村、荷塘苇海的往昔美丽景象。河北省政府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底,雄安新区全域576个村庄实现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入淀河流沿线村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管控。截至今年1月底,白洋淀野生鸟类数量达到237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大鸨、白枕鹤、青头潜鸭等10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灰鹤、水雉、黑翅鸢等41种;与雄安新区设立前相比,野生鸟类数量增加30多种。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持续改良,为当地旅游业的复苏提供了根本性动力。

今年“五一”小长假,仅5月1日当天,就有超过5.6万名游客来到白洋淀景区及周边景点。小长假四天内,安新县共接待游客22.82万人,创历史新高。其中,白洋淀景区接待8.5万人,郊野公园接待11.4万人,乡村游接待近3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和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3.94%。而王家寨村的民宿则由六家增长为30家,年轻人纷纷回乡就业和创业,并且提出了做深做细白洋淀旅游文化的新概念,以建立稳定的产品销售渠道。

洪湖:青山绿水产金蛋

因为新中国话剧和电影《洪湖赤卫队》的成功和持久影响力,湖北省洪湖地区的知名度较白洋淀更为突出;又因为毗邻容易联想三国演义主题的荆州市,其旅游资源开发内涵更为丰富。笔者曾经考察过这一活力型区域,深感随着交通设施的现代化建设、宾馆硬件供应能力的逐渐丰富和信息化集采条件的成熟,此地将成为生态农业赋能旅游的中部典范。

湖北省旅游业开发在顶层设计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尤其是生态环境治理、产业品种升级、统筹乡村振兴和智能技术加持等方面尤为突出。洪湖水域治理成效就坚定地证明了“青山绿水就是产金蛋天鹅”。“十三五”期间,洪湖生态农业、区域旅游和乡村振兴的定位就十分清晰明了——红色故乡、鱼米之乡;水上之城、生态之城;富民富乡、改造渔业,全流域打造海内外游客魂牵梦绕的人间天堂。在实地调研中,洪湖改造渔业,以及富民富乡的决策思维和相关措施尤其引发笔者关注,这对上海也有强烈的借鉴性意义,因为上海滨海乡村、镇也面临渔业和渔民的发展课题。

这个决策思维的根本性依据是国务院2016年提出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长江大保护战略,洪湖生态保护由此迎来了历史性转折。截至2017年底,洪湖水域18.7万亩围网全部拆除,渔民们全部上岸、按集约化原则安排楼房居住和再就业,彻底告别了风吹浪打的谋生方式。与此同时,多项生态水系修复措施积极果断出台并坚持投入,直接效果就是丰富了生态资源和旅游开发的潜力。特别是湖区恢复了水草面积12万亩,野生荷花面积修复4万亩,到洪湖越冬的候鸟数量去年冬天和今年初春超过了10万只。洪湖淡水水产、水生蔬菜的产量均居全国县市首位,被誉为“中国淡水水产第一市”,洪湖流域所产稻米开始走出国门。

调研中笔者印象最深的洪湖生态农业进步是:洪湖螃蟹原本就有省内口碑,如今洪湖已是全国河蟹养殖标准化示范县,“洪湖清水”(蟹)作为区域公用品牌已享誉全国水产行业,统计显示其对游客的吸引意义,已经从数量上比肩阳澄湖。

另一个海内外游客必然采购的原产地产品是洪湖莲藕,其产值已经超越了久负盛名的杭州西湖莲藕。值得一提的是,洪湖和西湖适合种植莲藕,是宋代大家苏东坡发现并大力推广的,同时和水系清淤、特色养殖、书院文化等工程相呼应,体现了中国先贤早期的生态文明理想。如今洪湖区域的旅游开发,再现了“宋江南、唐盛世、三国周郎赤壁”等多渠道品种设计,并以生态即绿色旅游加持红色旅游,为全区域带来了可持续的旅游消费能级。而相关产品的深度开发对当地就业意义重大,如洪湖莲藕有药食同源的价值。洪湖市目前有32家莲藕精深加工企业,已经形成莲藕全产业链,其“十四五”行业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行业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

一个微观统计是:2021年洪湖国庆游客量约为26.6万人次,同比增加51.6%,主要集中在瞿家湾湘鄂西革命旧址群等洪湖景区;其中红色旅游景点游客量约16.6万人次,同比增加了一倍。与此同时,随着不断对应武汉都市圈的崛起,2021年洪湖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9.02亿元,经济总量超出2019年同期水平(历史发展峰值)4.2个百分点。

奉贤:民宿开发新思路

上个世纪最后二十年,上海并没有被业界视为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本世纪以来,是上海南部滨海的奉贤(2001年撤县设区)旅游业兴起,逐渐改变了投资者和消费者对上海的固有印象。奉贤,是上海郊区中率先打造滨海旅游、马术旅游、果园亲子旅游和第一个提出民宿概念的区域。这些举措有效实施的前提,就是对于自然和人文环境的生态维护。

如奉贤区经委副主任鲍蓓蕾在交流中告知:奉贤海湾旅游区,地处上海市南端、杭州湾北岸,东临上海浦东新区开发区,西毗上海金山石化城,总面积13.2平方公里,其13.7公里的海岸线横贯东西。境内有金汇港海岸港口,依港傍海;集江南水乡、田园风光、海岸滩涂、自然野趣为一体,是上海市民回归自然、享受自然的休闲旅游和举办商务、会务活动胜地。

为了开发这块大自然恩赐给上海的风水宝地,本世纪初来上海考察的许多旅游业和企业界知名人士,以及上海市政府研究机构多次实地勘察奉贤海湾区域,鼓励加快开发步伐。

笔者正好参加了这些考察和发展规划的课题研究,并在世博会期间提出“为上海国际大都市配套,把海湾地区营造成一座上海的前花园”的观点。前花园,是根据长三角旅游区为上海后花园概念的对应。随后十来年,奉贤进入了培育当地旅游市场主体的新阶段,并取得实效。目前奉贤的生态环境保护走在了长三角区域的前列,并成为旅游业的后盾。

鲍蓓蕾还告知:2021年全年,局部散发疫情对旅游业冲击始终存在,但上海及奉贤文旅行业苦练内功提升品质,在困境中寻求机遇。其中,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的应对思路是:在供需两端发力、支持企业纾困和创新发展,并且打好大型项目涵养消费链的基础。2021年上海文旅发展各项指标稳中有升,文创总产出比2020年增长20%,旅游总收入比2020年增长30%,恢复至2019年峰值的八成水平。而在打造奉贤新城的世纪工程中,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剧场和奉贤区博物馆的崛起,为上海形成了文化和旅游消费的新地标并赢得了业界声誉。今年第二季度,上海虽然按下暂停键,但如今旅游业活力已经恢复,而奉贤民宿行业投资结合生态环境治理和乡村振兴新思路,取得了新业绩,并成为上海市民消费的周末选项。

李窑村是上海市第三批乡村振兴示范村,2019年就通过了美丽乡村评选,在整体的乡村肌理风貌上有了很好的基础。目前,其大片的生态水稻田、丰富的河道水系、具有江南风情的果园,以及基础的景观绿化已成型。其村口还设有村史馆,有利于讲好自身的故事和佳话。鲍蓓蕾介绍:李窑因明清时期李姓大族南迁青溪东南,置田造屋、开砖窑多座,其所产青砖量大质优而闻名遐迩,在此基础上慢慢形成李窑村,可以说有着自身鲜明的文化底蕴和旅游价值。而民宿的开发、规划和人文设计,为当地村民赢得了致富和稳定客源的机遇。

笔者认为,民宿消费是真正的内需,可以实现稳定的产业链并带动乡村可持续振兴。如果上海要在“十四五”末的2025年实现7000亿元的旅游总收入目标,开发民宿理当成为王牌。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