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旅游城市的防疫考:旅客安置、有序撤离,几大难题怎么解

第一财经 2022-08-08 18:57:49

作者:吴斯旻    责编:胥会云

大规模旅客安置难题如何解决?如何开展有序撤离?如何更好落实“早发现”?

7月以来,广西、甘肃、海南、新疆等省份的旅游热门城市暴发本土聚集性疫情。和其他出现疫情的城市相比,旅游城市大都面临疫情感染人数多、旅客安置压力大和外溢风险高等防控难题。

多名受访公共卫生和病毒学领域专家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景区人员聚集性高、流动性大,叠加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力强,中国周围国家疫情正处于高位等因素,当前,国内暑期旅游热门城市,尤其是沿海和内陆口岸旅游城市,疫情防控压力较大,出现新发疫情概率较高。旅游城市应该采取多种举措更好落实“早发现”,避免疫情大规模暴发。

大规模旅客安置难题如何解决?

面对上升期的本地疫情,一些旅游城市采取临时性的全域静态管理措施,以降低疫情扩散、蔓延风险。但这也给当地带来了短期内大规模旅客的安置难题。

在海南,8月1日以来,该省累计报告本土阳性感染者1507例,其中三亚市占比超过八成。截至目前,三亚疫情仍处于高位上升期。

为了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自6日凌晨6时起,三亚实行临时性全域静态管理;自当日下午6时起,目前在三亚,或7月23日以来有三亚旅行史的,暂不离岛,按地区疫情防控要求进行核酸检测,后续安排视三亚疫情防控情况确定。

三亚市政府副市长何世刚6日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介绍称,约8万多名游客滞留在三亚。

而不久前,广西最大的海岛——北海市涠洲岛也面临类似考验。7月12日,北海报告第一例无症状感染者,随后,当地感染者规模迅速增加,5日新增超过450例。13日起,北海对主城区实行临时性管控措施,17日,涠洲岛旅游区暂时关闭全岛景区景点,旅游区采取区域管控,暂停所有人员进出;岛内人员非必要不出村。根据当日北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通报,有2000多名游客滞留北海。

“从出现聚集性疫情后的地方总体处置思路来看,旅游城市和其他城市并无二致,均是先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再对风险区域做好分级管控和风险人员排查工作。但对于旅游城市,大量游客意味着当地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在游客安置、核酸检测和撤离等工作上。”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教授魏晟称。

对于滞留旅客的安置工作,魏晟表示,需根据疫情发展规模和当地资源供给能力两方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中,需要安置的旅客数越多,越考验前期信息采集工作的完备性、应急预案启动的及时性和跨地区乃至跨省的资源调配能力。

“只有当旅游城市做好游客流动大数据的搜集和分析工作和政策信息变动的传达工作,才能给后期旅客安置工作留足时间。”魏晟举例称,随着疫情快速发展,涉疫旅游景区的防控措施和政策可能出现快速调整的情况。如果一些原本有返程计划的旅客,到了机场后才被告知航班取消,返回旅店又面临无车可搭,回酒店又无房可住的情况,那么,后期再协调成本会增大,疫情防控的压力也会增大。

“假如这些防控政策的变动情况,可以及时通过短信、电话等形式,告知旅客,旅客们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及时调整后续个人安排。同时,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前期收录的旅客信息,利用大数据等数字防疫的技术手段,对滞留旅客做出定点安置。相信在这些更细化、更精准也更有人情味的防控措施下,旅客对当地防控政策的配合度会更高。” 魏晟称。

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专家金冬雁提示称,由于一些旅游城市的宾馆、酒店、民宿等住宿资源有限,需防范在大量旅客滞留期间,这些宾馆、酒店等出现病毒传播。“如果防控部门风险评估工作没提前做到位,叠加一些酒店通风、卫生环境差,部分房源居住人数超容等因素,酒店出现交叉感染的几率会很高。”

隔离酒店对于消毒、入住人员管理有着明确要求,但当出现大规模旅客滞留、需要临时调用储备性的隔离酒店时,这些酒店从已人员清退、环境消杀,再到风险人员登记入住仍需要时间。

一名中部地区负责隔离酒店安置工作的地方疾控人员告诉记者,各地在做疫情防控预案时,一般会提前预留相当比例的酒店作为储备资源。这些酒店平时可以照常营业,当常态化的隔离酒店快要满员时,会提前数日告知相关酒店方,让其停止接客,做好被征作隔离酒店的筹备工作。

“也可以对滞留旅客做好风险等级评估,让满足相关防控条件的旅客尽快通过闭环转运到其他城市或者回到流入地去隔离。去年以来,如内蒙古额济纳旗等旅游城市的疫情,已有相关的处置经验可以借鉴。”魏晟称。

如何开展有序撤离?

病毒学专家常荣山对记者分析称,疫情发生后,经流调研判,传播链不清、风险场所和风险人员多、风险人员流动性大,疫情存在扩散风险时,不建议涉疫旅游城市立即采取异地隔离,而应先在当地做好风险评估,摸清风险底数。但同时,如果当地采取临时管控的措施,就应及时建立起与滞留人员规模相比配的核酸检测能力和流行病学调查能力,让旅客在完成风险排查、评估无风险后,尽快地有序撤离。

深圳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表示,疫情发生后,在针对当地疫情风险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当地防控部门应对滞留旅客按照风险级别进行科学分类,继而根据不同的风险级别,制定相应的核酸检测和隔离管理要求,并安排人员有序撤离。

具体来看,滞留旅客的风险级别由低至高依次可划为:未到过中高风险区、非密接、次密接、健康码为绿码的旅客;来自于涉疫地区但为管控区外的、健康码为绿码的旅客;来自于中高风险区或密接、次密接旅客。

在已采取全域临时静态管控的旅游城市中,大多数都进行了分类处置。但一定时间内,部分城市仍存在大量旅客滞留的情况,这在金冬雁看来,或与当地核酸检测效率跟不上有关。

他建议,可以采取“核酸+抗原”的办法,先通过抗原将Ct值较低、人体内病毒载量较高、病毒传播风险较大的旅客筛出来,再对于剩余旅客进行核酸检测,以提高检测效率。

为减少旅客撤离过程中发生疫情扩散等现象,卢洪洲建议,第一,在机场、车站、码头、高速路口等道口设立查验关口,严格对离开人员严格查验核酸结果;第二,对流调中发现的已到外地的密接、次密接及高风险人员及时通报,及时进行管控;此外,倡导疫情本地居民非必要不离开本地。

如何更好落实“早发现”?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姜庆五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称,虽然暑期旅游热门地区疫情防控压力较大,但这并不意味着当地旅游市场需要完全停摆,而是要更好落实“早发现”,一旦发生疫情,将疫情规模控制在较小范围内。

“但与此同时,近期多个旅游城市发现较大规模的聚集性疫情也提醒,公共卫生管理能力需要和当地旅游业发展水平相匹配。这不仅关乎新冠疫情防控,也和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姜庆五称。

金冬雁也认为,旅游城市需要用最低的代价实现最好的疫情防控效果,即旅游和经济发展两不误。“一旦出现大规模人员感染和较长时间旅客滞留的情况,既会增加旅客在临时住所发生交叉感染的可能性,长远来看,也会有损当地旅游品牌的打造。”

卢洪洲建议,对于人员流动性大、聚集性强的旅游景区,应建立起更完备的疫情应急响应预案并完善当地的医疗储备能力。

其中,在管理上,旅游景区应做好景区控流,严防人员聚集,尽量开放室外区域,严格落实体温监测、查验“健康码”等措施,对于博物馆、KTV、网吧等密闭空间应加强环境通风及人员管理,落实人员信息登记,出示健康码、测温等管理。

在医疗储备上,应配齐配足如消毒物剂、消毒湿巾、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景区应设置临时隔离场所,应建立景区突发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全面落实“早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要求。

此外,由于当前中国主要邻国疫情尚处于高位,常荣山提示称,对于东西口岸城市,重点仍应放在“外防输入”上,如对出海居民等重点人群进行常规检测。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