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综合司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短缺药品和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选药品生产储备监测工作的通知》。
工作安排如下:
(一)监测品种。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国家短缺药品清单品种、国家临床必需易短缺药品重点监测清单品种,国家医保局公布的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选药品。监测品种目录实施动态调整。
(二)监测企业。短缺药品生产企业、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选企业、重点短缺药品储备企业。监测企业目录实施动态调整。
(三)监测工作模式。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卫生健康、医疗保障、药品监管主管部门督促指导本区域内监测企业通过线上方式填报生产储备信息,协调组织生产供应。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部门对生产储备信息进行分析、适时开展检查评估并公布相关情况,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四)信息报送时间和方式。每月10日前,短缺药品生产企业和集采中选药品生产企业,通过“短缺药品生产供应监测预警平台”(网址www.dqyjc.org.cn),分别填报《医药工业企业短缺药品生产供应监测报表》《国家集中采购药品生产供应监测报表》;重点短缺药品储备企业通过“国家医药储备管理信息系统”,填报《短缺药品库存数量统计表》。
特朗普政府宣布的一系列关税壁垒会使美国平均关税税率达到17.3%,为1935年以来最高水平。
第十一批药品集采竞争格局显现 国家医保局提示投标企业科学核算成本、理性报价
集采是治理价格虚高的有效途径。近期,第11批集采工作已经启动,坚持“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的原则,研究优化了具体的采购规则。
坚持“集采非新药、新药不集采”的原则,科学确定采购品种。
55个品种拟纳入第十一批集采,药品信息填报工作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