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住房政策向多子女家庭倾斜,这一文件明确了这些重点

第一财经 2022-08-16 18:35:12

作者:吴斯旻    责编:杨志

对购买首套自住住房的多子女家庭,有条件的城市可给予适当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等相关支持政策。

降低生养成本是全面落实三孩政策的重要一环。

16日,国家卫健委等十七部门研究起草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发布。《意见》从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多个方面,提出一揽子支持政策,以加快建立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为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住房支持政策方面,《意见》提出了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精准实施购房租房倾斜政策等几项措施。

《意见》提出,要精准实施购房租房倾斜政策。住房政策向多子女家庭倾斜,在缴存城市无自有住房且租赁住房的多子女家庭,可按照实际房租支出提取住房公积金;对购买首套自住住房的多子女家庭,有条件的城市可给予适当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等相关支持政策。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多渠道增加长租房供应,推进租购权利均等。

根据《意见》,各地可结合实际,进一步研究制定根据养育未成年子女负担情况实施差异化租赁和购买房屋的优惠政策。

“此条政策意在构建针对这类群体多层次租赁和租购联动的供应体系。”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告诉第一财经,在这个供应体系下,多孩家庭的住房消费将是低成本的。比如,通过发展长租公寓,推进租购同权,可以培养年轻家庭长租而不是买房的习惯;而对于有购房能力和意愿的家庭,通过增加公积金这个普惠金融的支持力度,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也可以降低他们的月供成本。

7月20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已明确,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地方政府可以研究制定根据养育未成年子女负担情况实施差异化租赁和购买房屋的优惠政策。

从地方层面看,今年以来,也有多个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频频向居民释放了“生育友好”的住房支持信号。

比如,根据杭州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8月1日推出的新政,该市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生育三孩的家庭,购买首套普通自住住房且首次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贷款额度可按家庭当期最高贷款限额上浮20%确定;无房租赁住房提取住房公积金的,提取限额按规定额度标准上浮50%确定。

也有一些城市直接推出额度不一的育儿类购房补贴,例如,四川攀枝花、甘肃临泽县、长沙、浙江温州等。长沙日前印发的《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工作方案》提出,夫妻依法生育三个及以上子女的本地户籍家庭,三孩及以上每孩可享受一次性育儿补贴1万元。

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表示,今年以来,全国近70个省市针对多孩家庭出台了超80条购房、租房支持政策,政策类型涉及优化限购(如增加购房套数)、降低首付比例、调整公积金贷款额度、下调房贷利率、发放租房和购房补贴等内容,为多孩家庭提供住房保障的同时,有利于促进合理改善需求释放。已出台政策的城市以二线和三四线城市为主。近期,北京亦提出将研究对多孩家庭合理住房需求的支持措施。

“预计未来人口政策与住房政策相结合将是各地因城施策的重要方向,将有更多的城市效仿跟进。” 陈文静告诉记者。

除了要深化针对多孩家庭的购房和市场化租赁的支持政策外,《意见》还提出,要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意见》称,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促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进一步完善公租房保障对促进积极生育的支持措施,各地在配租公租房时,对符合条件且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可根据其未成年子女数量,在户型选择方面给予适当照顾;优化公租房轮候与配租规则,将家庭人数及构成等纳入轮候排序或综合评分的因素,对符合条件且子女数量较多的家庭可直接组织选房;完善公租房调换政策,对因家庭人口增加、就业、子女就学等原因需要调换公租房的,根据房源情况及时调换。

李宇嘉分析称,公租房本来是配置给城镇常住人口低收入困难家庭的,其特点是租金低、户型小(一般在60平方米以内)。配置时考量的,主要是家庭收入是否低于城镇家庭可支配收入。此次政策突破了规定,一方面将家庭人数及构成作为考核指标,即有未成年人口,特别是两个及以上未成年人口的,将优先配置;其次,对于公租房稍大户型,优先配置给多胎家庭,目的就是发挥公租房低租金、配套优的优势,降低居住成本,提高居民在生育、养育和教育方面的支出。

北京某保租房项目建设方负责人对第一财经透露,目前,在已建项目中,大都已配备了公立幼儿园和小学,以满足年轻家庭长期居住的需求。“不过,租购同权具体如何落实,对于保租房项目的承租家庭,夫妻双方工作多少年子女有入学资质、小学读完后如何升学等细则尚不明确,仍待相关文件出台,予以进一步明确。”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