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霍颖励:立足业务发展,打造与银行间市场建设相适应的人才队伍

第一财经 2022-08-26 10:02:58

作者:段思宇    责编:郑嘉维

《上海金融领域“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解读系列专题报道,本期专访嘉宾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党委书记霍颖励

上海金融人才发展步入新阶段。日前,上海印发《上海金融领域“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下称《规划》),对上海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出具体要求,强调到2025年,基本形成一支总量较大、结构合理、类型全面、素质优良,国际化人才占比较高、青年人才不断涌现,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金融人才队伍。

作为我国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一直以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持续探索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着力建设前沿创新、协同创新平台,完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激励和选用机制,吸引聚集了一批国内外优秀金融人才。

面向“十四五”,交易中心党委书记霍颖励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称,交易中心将持续在培养人才上下功夫,包括立足业务发展和服务央行履职,更好契合人才不同阶段成长实际和多元化发展需求,研究完善多元化职业发展通道等,形成导向鲜明、层次丰富的人才评价体系。

多措并举加强人才培养

自设立之初,交易中心就以建设“全球人民币及相关产品交易主平台和定价中心”为目标,主要为银行间外汇市场、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等现货及衍生产品提供交易、交易后处理、发行、基准、数据和投资者教育服务,受权发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人民币参考汇率等。

政策支持之下,我国金融市场规模稳步增长,交易中心在这一过程中承担着重要作用。去年全年,银行间市场成交1729万亿元,占上海主要金融要素市场交易量约七成,日均成交规模6.95万亿元;记者同时了解到,截至去年末,银行间外汇市场会员764家,本币市场法人类市场成员4158家、非法人产品近4万只。

市场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集聚。霍颖励称,交易中心党委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营造鼓励干事创业、激励担当作为的良好环境,为人才发挥作用创造良好条件。据悉,2017年以来,交易中心本部和所属企业共有76人次申报“上海金才”项目,其中20人成功入选,包括“领军金才”2人和“青年金才”18人。

霍颖励强调,交易中心将“上海金才”项目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重视并积极开展前期宣传动员,鼓励、支持部门及所属公司员工申报,对申报成功的“金才”课题给予持续关注和指导;同时,交易中心还不断优化推荐机制,“青年金才”采用个人自荐与部门、下属公司择优推荐相结合的公开申报方式,提高青年员工申报积极性和自主性,切实发挥项目推荐评选对优秀青年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

整体而言,交易中心入选的金才具有专业化、年轻化的特点,均为研究生学历,具有经济金融、信息技术、管理类等教育背景,入选时年龄平均不超过35岁。近两年来,交易中心还将培育“上海金才”的重心放在青年金融、科技人才上,积极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因此入选金才年轻化的特点进一步凸显,“青年金才”入选人数较2020年以前翻番,其中更有6名“90后”先后入选,占同期入选“青年金才”的55%。

除了积极参与“上海金才”评选外,近年来,交易中心多措并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一方面,搭建引才聚才的干事创业平台。比如,打造金融科技实验室等技术攻关、创新孵化平台,支持金融科技人才立足交易场景、面向市场需求,探索人工智能、智能硬件、区块链等前沿热点技术应用落地,持续激发人才创新创造的潜力和活力;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持续吸引聚集国内外优秀人才;开展专业人才招聘工作、暑期实习生项目等工作,进一步加强人才储备。

另一方面,交易中心拓展育才强才的培养交流机制。给业绩优秀、潜力突出的青年人才压担子,着力在市场建设一线、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发现和锻炼人才;紧扣市场发展新需要,持续加强履职能力和新技能、新知识培训;依托内外部资源推进常态化轮岗交流,支持人才在不同岗位锻炼提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再者,坚持优中选优的储备推荐机制。内部做好各类人才评先评优,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配套支持。据介绍,近年来交易中心有60人次以上先后入选国家级、省部级个人荣誉或人才项目,仅2021年就推荐申报省部级以上先进集体、优秀人才项目30个。

稳中求进建设人才队伍

“十四五”期间,上海金融人才发展仍处于战略机遇期,面临新形势与新挑战。霍颖励表示,交易中心将持续在培养人才上下功夫,包括立足业务发展和服务央行履职,更好契合人才不同阶段成长实际和多元化发展需求,研究完善多元化职业发展通道;进一步提升轮岗交流质量和效果,完善前置把关、跟踪考核等机制;深度运用各类人才项目评选,突出创新价值、专业能力、业绩贡献要素,形成导向鲜明、层次丰富的人才评价体系。

在上海金融人才培养过程中,复合型人才与紧缺型金融人才频被提及,被业内视为人才培养的一大重心。当前,金融领域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的出现,衍生了对于复合型金融人才和紧缺型金融人才的较大缺口,该人才市场亟待健全。

“我们需要大批懂宏观经济、货币政策、金融管理、金融法律和规则、金融科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来建设一支政治强、懂国情、接地气、复合型、国际化、与银行间市场建设相适应的人才队伍。”霍颖励说道。

据介绍,为切实发挥在青年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中的积极作用,交易中心将着力探索对创新人才的管理机制,为人才发挥作用创造良好条件。具体举措包括,建立绿色通道、设立资源池、优化审批流程、完善准入准出机制、加强新技术金融应用评估机制等,为创新项目推进落地提供全方位支持保障;健全合理容差容错等信任人才的机制、给予创新团队适当自主权的权责机制等,为开拓创新的人才团队松绑减负。

另外,还将进一步支持下属技术研发类公司加强科技自主创新力度,加大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以确保核心系统、核心功能、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为目标,建设一支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金融科技人才队伍。

“下一步,交易中心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稳步推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金融体系高水平改革开放做出更大贡献。”霍颖励总结称。

那么对于交易中心而言,如何吸引并集聚更多人才?霍颖励提及,首先,交易中心将进一步发挥自身作为银行间市场服务平台的优势,不断完善市场交流合作机制,密切与市场成员机构、境外头部金融科技公司等共研共建合作,加强产学研融合,建设协同创新的生态圈,聚集行业各类人才共同参与市场建设。

其次,交易中心将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金融科技实验室、重大攻关项目等,努力打造新业务新技术的科研基地、人才基地、学术交流基地,支持业务技术人才围绕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开放、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科技等领域的重点热点课题开展探索研究,形成具有较高专业水准和学术价值的成果。

再者,密切与高等院校、科研团队、专业机构的合作,加强产学研融合,紧紧围绕面向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重大需求的导向,引进优秀人才智力资源协同攻关。

如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迈向新阶段,金融人才培养也迎来了新的机遇。霍颖励认为,上海在培养金融人才方面具有诸多优势,主要体现为作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创中心,具备多个要素市场;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创新创业环境将会吸引和聚集更多的海内外金融人才投身上海建设;上海高度重视金融人才的培养工作,已推出“上海金才工程”、高层次人才引进、落户及居转户一网通办等一系列政策,不断提高对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吸引力度。

“从交易中心的人才培养角度出发,希望上海市可以继续大力支持交易中心不断丰富、完善银行间市场金融、信息产品和服务体系。”霍颖励称,充分考虑交易中心这类金融基础设施发展的人才培养需要,对交易中心引进高层次人才、拔尖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给予政策倾斜和扶持,继续健全人才服务保障机制,便利人才办事和服务工作;同时,也希望上海进一步优化金融人才培养机制,为金融人才的培养和轮岗交流提供更多资源渠道。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