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关总署加大市场采购贸易支持力度,推出了扩大预包装食品出口试点范围、简化优化小额小批量出口自动审单适用条件、优化海关监管等便利化措施,帮助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促进外贸保稳提质。
据介绍,海关总署在厦门、杭州、长沙海关市场采购贸易预包装食品出口试点的基础上,扩大预包装食品出口试点范围,按照属地管理和地方政府对食品质量安全负总责的原则,在“风险可控、源头可溯、责任可究”的前提下,各有关直属海关可根据地方政府申请,支持地方政府开展市场采购预包装食品出口工作。目前,广州、昆明等海关所在地地方政府均已启动试点申请工作。
与此同时,海关总署简化优化小额小批量出口自动审单适用条件,将适用企业范围调整为除发货人海关企业信用等级为失信企业以外的均可适用,进一步扩大小额小批量出口检验检疫自动审单、快速签发电子底账的适用范围。目前改革成效初显,仅杭州海关隶属义乌海关适用小额小批量的企业范围由之前的17家增加至63家。
海关总署还进一步优化监管,加强风险研判,将市场采购贸易的监管重点聚焦在打击相关禁限类商品夹藏夹带、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违规行为上。
上述措施自2022年7月15日实施一个多月以来,市场采购贸易通关效率进一步提升。以长沙海关为例,市场采购平均通关时间约为1.27小时,压缩近72%。
海关总署持续开展对日本食品放射性污染风险的评估,在严格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对从日本进口食品采取了强化监管措施。
商务部预计全年服务进出口规模将保持增长,贸易结构将持续优化。
今年7月份,我国进出口3.46万亿元,下降8.3%。其中,出口2.02万亿元,下降9.2%;进口1.44万亿元,下降6.9%。
全球最大集装箱船东、全球贸易“风向标”马士基最新警告称,全球贸易萎缩的时间和程度可能比之前想象的更长,欧美需求均在下滑,前方“阴云密布”。鉴于持续去库存,马士基将全球集装箱吞吐量增长范围下调至-4%至-1%。
大V有话说 | 尽管当前中国的贸易形势较为严峻,但中国的贸易显示出了强大的韧性。